針對我省快速增長的艾滋病疫情和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的《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為加強艾滋病預防、控制、治療等工作,增進浙江人民的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艾滋病是可防不可治的疾病,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尚未找到根治艾滋病的藥物;價格昂貴的“雞尾酒療法”,也只能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預防與控制艾滋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哪些人應列入強制檢測范圍
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對艾滋病檢測以自愿檢測為原則,強制檢測為補充。《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結合本省實際作出了進一步的規定,實行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
在條例制定過程中,對于強制檢測范圍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應當將“婚檢人群,孕產婦和手術病人,出入境人員,被查獲的賣淫、嫖娼、吸毒人員以及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全部列入艾滋病強制檢測范圍;有的卻堅持認為地方立法不應規定強制檢測的對象。
經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反復論證,立法機構認為,出入境人員的檢測,國家出入境管理法規已明確艾滋病是檢測項目之一;對于被查獲的賣淫、嫖娼、吸毒人員這些高危人群,應當列為強制性檢測的對象。對于孕產婦和手術病人的產前、手術前艾滋病檢測,不僅關系到本人,也關系到醫護人員自身的保護,應該加強檢測力度,但對這些人員的檢測都必須“經本人同意”,并且不得向相關人員收取檢測費用。
對于婚檢人群和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的健康檢查是否包括艾滋病檢測(檢查)項目,這個頗受爭論的話題,條例未作規定。以便于為這兩類人員艾滋病檢測的開展和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娛樂休閑場所應當放置安全套嗎
我省的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賓館、旅店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在其場所內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自動售套機。”
上世紀80年代末,泰國在全國推廣“百分之百安全套運動”。15年來,艾滋病感染者從當初的80萬人左右僅僅上升到100萬人,比原來預期的700萬大大減少;泰國經驗同時表明,隨著妓女避孕套使用率的不斷提高,全國性病患者數量大為減少。
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省政府議案將應當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自動售套機的公共場所界定為“賓館、旅店、美容美發、歌舞娛樂、桑拿浴室、按摩足浴”這六類。該提法則受到了一些人士的抨擊。他們認為,公共娛樂場所放置安全套,則有允許賣淫嫖娼之嫌。特別是后4類場所界定不確切,范圍太廣,將只提供正規服務的場所如單位內部的理發室等也包含在內。
綜合各方面的意見,立法機構認為,在賓館、旅店等提供住宿的公共場所放置安全套目前已經得到推廣,在本條例中應當予以規定;但美容美發、歌舞娛樂、桑拿浴室、按摩足浴等營業性娛樂休閑服務場所,是否需要放置安全套的問題,因為意見分歧較大,需要進一步研究,故由省政府進一步研究再確定為妥。
吸毒者可獲得無菌針具
因吸毒引發艾滋病感染是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據悉,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3%左右是因吸毒引起的。
有關統計顯示,艾滋病戒毒者的復吸率高達90%以上。過去人們單純地認為,“戒斷難”是因為沒有真正有效的心理恢復手段,戒不斷是吸毒當事人沒有毅力的表現。最近研究表明,吸毒成癮后,人腦的一個特定部位發生了器質性病變,且這種病變不可逆轉,醫學界稱之為“慢性反復發作性腦病”。這一發現改變了過去傳統的看法,促使有關部門重新思考對待吸毒問題的政策和策略。當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在吸毒人群中推廣藥物維持療法和針具交換措施,已經成為反吸毒、控制艾滋病等社會問題公認的有效方法。
目前,藥物維持療法使用的藥物是美沙酮。美沙酮替代療法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在世界上多個國家通行。接受治療者每天口服一次美沙酮是一種“以小毒克大毒”的保守療法。它可使吸毒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減少共用針具傳播艾滋病等疾病的發生概率;同時因其價格低廉,吸毒者不用為尋找毒資而擾亂社會治安、影響社會穩定。國內已在內蒙、云南、貴州、四川和廣西等多個省設立了美沙酮替代治療的試點。我省2004年起相繼在溫州、舟山、杭州等地開展美沙酮維持治療試點工作(10元一次),截至今年我省共有17個美沙酮替代療法試點。
在反吸毒工作中,僅靠美沙酮替代療法還是不夠的。因為美沙酮替代療法只對80%的吸毒者有效,另外20%的吸毒者還是要注射毒品,而我國一般藥店都不準賣針具。根據調查,大部分吸毒者不是因為沒有錢買針具,而是因為買不到針具,或者怕去買針具時被抓,因而共用針具,造成艾滋病等的傳播。據調查,廣州市有90%的艾滋病傳染是因共用針具注射毒品引起的。為此,國際社會力推在吸毒人群中開展針具交換工作,使他們可獲得清潔針具,以此作為美沙酮替代療法的補充辦法。
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衛生、公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合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經批準開辦戒毒治療業務的醫療衛生機構中,開展吸毒成癮者的藥物維持治療工作。在吸毒人員較為集中的地區,經省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批準,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指定醫療衛生機構組織開展清潔針具免費交換工作。”
但在我省實踐中,清潔針具免費交換工作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交換點一年只有二、三個交換的針頭。為此,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有相應資質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可以開展一次性使用無菌自毀型注射器的銷售”,以增加吸毒者獲得一次性無菌針具的途徑,降低吸毒者之間重復使用同一針具的概率,更加有效地防止艾滋病傳播。
不得歧視艾滋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權利與義務問題,是立法過程中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作為弱勢群體,特別是艾滋病病人因健康狀況迅速惡化而喪失勞動能力,他們的經濟、社會權利應當得到特殊保護。不然,處于心理和生理弱勢的艾滋病人,再遭受社會的不公平待遇,極有可能引發對社會的仇恨和報復行為。
某一權威機構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調查問卷表明,絕大多數的感染者和病人認為,得了病要死亡固然可怕,但他們覺得更為可怕的是親人的遠離和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使他們絕望,以及由此產生的惡意報復心理。
對此,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親屬,不得侵犯、剝奪其依法享有的醫療衛生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婚姻、學習和參加社會活動等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保密……”
2006年12月1日是第18個世界艾滋病日,其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艾滋病防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的同時,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系統工程”,要正常運轉與發揮應有作用,就必須有相應的財力保障。條例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艾滋病防治專項資金,切實保障宣傳教育、預防控制、檢測、監測、監督、關懷和救助所需的各項經費。對政府未落實艾滋病防治專項資金的行為,還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條例細化了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及相關的診療費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另外,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辦理低保等救助手續必須經過社區公示等程序,這樣就不能保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秘密”,所以條例增加規定,“有關部門辦理相應的救助手續,可以適當簡化程序”,以保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保密權利。
但在體現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權利特殊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體現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在現實中,有的艾滋病病人拒絕治療,有的為了維系家庭關系,特意隱瞞病情,甚至感染家人。對此,條例規定,艾滋病人要接受流行病學調查,接受醫療衛生機構的治療和醫學指導;就醫時,將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申請結婚登記前,將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實如實向對方說明,并到醫療保健機構接受醫學指導;與他人發生性關系的,事先將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實告知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