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成創新思想如今已逐漸發展為一種全新的創新理念。本文對集成創新進行理論研究,找到其在企業運營中發揮的顯著作用。另外,借鑒了在美國“硅谷”成功地推動了集成創新發展的模塊化組織形態,通過一系列理論分析說明了模塊化組織能夠內生性地促進集成創新的培育和發展,在最后,根據上述理論研究為我國企業集成創新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集成創新 企業 模塊化 模塊化組織
一、集成創新概念及其內涵
集成論的基本范疇包括集成單元、集成模式、集成度、集成條件和集成環境。 本文借用集成論的基本范疇,從集成創新中分解出集成創新單元、集成創新模式、集成創新度、集成創新條件和集成創新環境五個基本范疇,以便于對集成創新研究。集成創新單元是指構成集成創新系統(或稱為集成創新體),或形成了集成創新關系的基本單位(集成創新要素)。熊彼特關于創新含義提出的五中情況就屬于集成創新系統中的五個基本要素。此外還包括商業模式創新單元、管理創新單元、文化創新單元、制度創新單元、服務創新單元等許多情況。我們還可以簡單地將這些要素與技術的關聯性強弱來劃分為兩大類:技術創新單元和非技術創新單元。這些集成創新單元組成了整個集成創新系統。集成創新模式 就是集成創新單元相互聯系的方式,反映了集成創新單元之間的一種組合與交流的關系。按照集成創新的目標可以分為思維創新集成和方法創新集成;按照集成創新系統的結構則可以分為:水平層次集成創新和多層次集成創新;按照集成創新的推進方式可以分為逐步推進式和跳躍式,等等。集成創新度是衡量集成創新系統整體性能的評價指標。一般而言,集成度越高的集成體(系統),集成的效能也越高,從集成電路、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到工作團隊、跨部門的項目組、跨國集團、動態聯盟等,集成組織的發展趨勢表明,高集成度的集成體是集成發展的必然方向。 集成創新度越高,集成創新體的功效就越強。集成創新條件反映了集成創新單元之間具有的內在屬性上的關聯,通常這種關聯體現為彼此之間的互補性、相容性和適應性。集成創新環境對于集成創新的培育和發展起到促進或阻礙作用。但是這個外生變量又與集成創新具有共生性,因為“集成體一經確定或形成,其環境同時也就確定了。”
二、模塊化組織及其機制
模塊化是為處理復雜系統而出現的有效戰略。 “模塊化組織”是一種松散的組織形式,組織中的成員(企業)根據一定的規則有彈性地組合成各種結構形式。我們把這種拆分成各個組成單元(或成員企業)或將各個組成單元集合成一個共同組織的行為稱之為“企業組織的模塊化”。 這種“模塊化組織”指的是各成員企業組成的網絡組織,而不是單一企業內部實施模塊化的組織形式。
模塊化組織是大型企業對模塊化生產方式進行協調的一種組織形態,其具有技術模塊化、市場模塊化和組織模塊化的演進特點。 這使模塊化組織具有獨特的運行機制。組織中存在兩類運行主體,一是在整個模塊化組織中起控制、整合作用的旗艦企業(Chesbtough,2003);一是受控于旗艦企業,同時又進行獨立經營活動的各級模塊供應商。旗艦企業運用模塊化方法研究市場需求,將自身產品進行模塊化分解,保留核心模塊自行生產,而將其他模塊分包給各級模塊供應商。各級模塊供應商努力制造優質模塊來滿足市場和旗艦企業的要求,進而通過具有核心價值的模塊來獲取旗艦企業的地位。模塊化組織中的運行主體形成一種松散的網絡組織關系,但是旗艦企業仍然對模塊供應商具有控制力,這種控制權的實現依賴于模塊化組織中的規則。模塊化組織中的規則分為兩種,一種是“看得見的規則”,通常由旗艦企業充當規則設計者。“看得見的規則”有三種:結構、界面、標準。另一種是“隱藏的規則”,通常是各級模塊供應商來設計制定的,它決定了各級供應商是否能在模塊化組織中獲得競爭優勢。“看得見的規則”使旗艦企業的地位在組織中得到強化,但“隱藏的規則”卻使各級模塊供應商獲得了取得領導地位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這種規則來設計制造具有核心價值的模塊,進而上升為組織中的旗艦企業。模塊化組織中采取“背靠背”的競爭模式,模塊供應商為了制造具有核心價值的模塊而獨立研發,設計出具有自身特點的“隱藏的規則”。這樣,一方面模塊化組織擁有了適合產品模塊化生產的系統信息,另一方面擁有了發展模塊化生產的個別信息,形成一個合作網絡,創造獨特的模塊產品。這種模塊供應商的信息異化與旗艦企業的信息同化過程相結合,就內生成為一種相互增強、共同演進的自我增強機制。
三、模塊化機制與集成創新機制的融合
(一)模塊化機制與集成創新機制的共性
1.個體獨立性
集成創新系統中每個創新單元盡管作為整體存在的功效更強,但是都可以從系統中獨立出來單獨發揮作用,同時在體現集成功能的時候每個單元的特性都十分突出,不可替代,因此,集成創新充分體現了創新單元的獨立性。在模塊化組織中的運行主體同樣也享有充分的行為自由度,尤其是模塊供應商不但擁有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還能針對組織中的規則做出相對獨立的決策,因而也充分體現了其獨立性。
2.整體優化性
集成創新最重要之處就在于比任何創新單元具有更大的整體優化性。集成創新通過創造性地對集成創新單元進行優化組合,保證各自發揮最大的創新優勢,從而達到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模塊化組織體現的是分工之后的整合過程,它通過旗艦企業與模塊化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合作機制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使產品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提高。
3.功效倍增性
集成創新單元通過復雜的組合與相互作用,使集成創新功效非線性增長或成倍增長。模塊化則是通過對模塊內部的各種實驗成果進行事后選擇,實現模塊之間聯系的創造性破壞與再結合,使整個模塊化組織作為一個系統發生全新的變化,這種發展也是跳躍式倍增的。
4.功能互補性
既然集成創新具有整體優化性和功效倍增性,這離不開所有集成創新單元的完美配合,這種配合需要它們具有極強的功能互補性。比如技術創新單元所具有的功效需要非技術創新單元的支持才得以發揮,同樣,非技術創新的功效發揮也需要技術創新單元的支撐。而在模塊化組織下,眾多模塊供應商能夠同時存在于一個產業組織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每個模塊供應商都能提供功能上與其它供應商具有較大差異的模塊,這種差異生產實現了旗艦企業與各級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又促進了模塊制造者之間的競爭。
(二)集成創新在模塊化組織中的實現途徑
既然模塊化與集成創新存在共性,那么集成創新在模塊化組織下就獲得了發揮集成功效的條件與環境,并時刻體現在模塊化組織中。
模塊化組織提供了集成創新的發展機會。首先,模塊化組織不同于傳統的企業組織形態,模塊化組織采取了“背靠背”的競爭模式,眾多的模塊制造者為了獲得競爭優勢不斷進行各種創新實驗,這就為技術創新注入了動力。其次,在模塊化組織中,通過所謂的“模塊操作”,用某個模塊替代另一個模塊,在系統里追加新的模塊或者去除某個模塊,通過創造新的更有效的聯系規則使某個模塊能夠包含其他模塊,將某個模塊化的系統復制到其他的領域,等等,這些操作都極大地改變了系統的整體功能,實現了功能創新。再次,模塊化是在分工基礎上的集成與整合,這個集成過程不僅是產品的集成,同時也包括了對主體擁有的各種信息的集成,在信息集成過程中各種創新單元從信息中被提取出來,在不同模塊的創新實驗中得以運用,從而實現了創新的集成過程。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出,模塊化組織不僅培育了各種創新單元,還為它們的相互作用,彼此融合提供了機會,這樣就使集成創新度得以不斷提高,集成創新性能充分發展。
模塊化組織加快了集成創新的速度。對于一個復雜并且龐大的創新單元的集合進行集成,需要耗費極大的成本,這個成本既包括時間成本也包括資金成本。模塊化組織下由于存在兩類功能不同的主體,他們之間開展的創新活動也是不同的,這樣就使集合內的創新單元可以同時在不同目標下的創新活動中得到發展。同時,由于模塊化組織中高度明晰的設計規則,主體之間擁有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相容性,這些信息中所包含的創新知識可以很容易地在各成員企業之間移植,從而為集成創新的實現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模塊化組織保證了集成創新的效果。由于集成創新需要創新主體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企業很難長久維持集成創新能力的培育,因此就必須要有一個持續的動力機制來保證集成創新的效果。在模塊化組織中,眾多企業同時為研發同一個有前途的模塊而展開競爭,只有極少數企業才能勝出,獲得全部模塊價值,這就激勵研發主體努力開發出符合設計規則的模塊產品。白熱化的“淘汰賽”激勵效應,促進了每個模塊供應商不斷努力。 另一個保證集成創新效果的動力機制來自風險資本的注入。“如果我們把現代的智慧型分工看作模塊化,那么風險投資(投入新興風險企業的資金)、股票上市(IPO)和企業并購(M&A)帶來的資本增值、股票期權就是加速現代模塊化分工的噴氣燃料。” 風險資本的注入不僅是模塊化的加速器,也是集成創新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它成為模塊化供應商想要獲得領導地位最具誘惑的刺激因素。同時,充足的資本使得多次進行創新實驗成為可能,保證了創新單元的不斷發展.這樣模塊化組織中風險資本的存在使集成創新得以良性發展,保證了集成創新的持久力。
四、推動企業集成創新的建議
以上分析表明,模塊化具有催生集成創新的內生機制,因此,模塊化組織是加快我國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只關注技術創新的觀念無法迅速推進集成創新的發展,只有打通制度、體制與思想上的桎梏,實現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等,才能讓技術創新的道路通暢。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推動創新主體盡快形成集成創新理念
這里提到的創新主體包括政府和企業兩類。這兩類創新主體要結合各自的創新目標,盡快跳出單向發展某種創新單元的局限。尤其是大部分創新主體只注重技術創新,忽略了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等非技術創新對整體創新效果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因為只有當創新主體真正認識到集成創新的卓越功效時,才能采取各種方法創造有利于集成創新的條件與環境,實現集成創新的發展。
(二)適度采用模塊化組織形態
在第三部分著重闡述了模塊化組織內生性地推動了集成創新發展之后,我們也可以廣泛的采用模塊化組織提高我國的集成創新水平。但是模塊化組織的適用要求很高,需要一定的軟硬件條件的高度配合,所以應該在條件比較成熟的時候,在產業或產品中采用這種方法,漸進式推動集成創新的發展。
(三)有所側重地分層次推進集成創新發展
實際上,集成創新系統中的各個創新單元不僅功能各異,它們的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這必然會影響到創新系統的創新度。因此,在推動集成創新時要有所側重,先發展功能比較重要但不太成熟的創新單元,待這類創新單元成長起來以后再整合其他創新單元共同發展集成創新。換句話說,要從小規模集成開始推進,逐步過渡到調動全部創新單元進行集成創新。在這個過程中要為每個階段設定側重不同的創新目標,實現有步驟有目的的集成創新。
[參考文獻]
[1]海峰,李必強,向佐春.管理集成論[J].中國軟科學,1999,(3):86-87.
[2]華宏鳴. “現代化集成”管理中對集成模式的論述.
[3][4]李必強.關于集成和管理集成的探討[J].管理學報,2004,1(1):10-13.
[5] Ron Sanchez&Joseph.T.Mahoney. Modularity,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63-76.
[6]徐宏玲.模塊化組織價值創新:原理、機制及理論挑戰[J].中國工業經濟,2006,(3):83-91.
[7]朱瑞博.模塊化抗集群內生性風險的機理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4,(5):54-60.
[8]安藤晴彥. “風險企業”經濟與模塊化的關系[A].青木昌彥,安藤晴彥.模塊時代——新產業結構的本質[C].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