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國有資產,本文主要論述了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固定資產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單位 國有資產管理
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國有資產,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賬實不符,管理松弛,利用率低,處置隨意性大等問題。如何管好用好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特別是國有固定資產,是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便是我多年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關于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國既有與現階段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管理意識淡薄。在重錢輕物,重購置輕管理,不少單位沒有嚴格的管理約束機制,造成了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加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又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考核,導致部分資產長期閑置,甚至浪費流失。
其二,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目前,不少單位忽視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采購、驗收、使用制度,賬、物、卡核算制度,調出、調入、處置制度,相關責任賠償及追究制度等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這導致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家底”不清。
其三,忽視了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的價值化管理,以致大量的資產流失,除表現為機關,團體,部門與學校等單位與組織資產的帳實不符、有帳無物或有物無帳外,更為嚴重的是許多部門 、單位與組織利用國有資產為個人或小團體創收.
其四,在有些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向企業經營性資產的轉化與商業化運營過程中,常因相應法制與其他約束等管理機制的缺乏以及運營無章可循而導致腐敗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已成當務之急
首先,在改革開放之后的經濟轉軌過程中,行政事業國有資產具有其特殊的復雜性。比如,行政事業性單位為數不少的房產(以及部分車輛、設備),在前些年“辦三產”、“創收”的風潮中已實際轉為經營性資產,但在名義上大都仍舊籠統的歸在“公益型”資產體系內,產生了一系列管理真空、規則紊亂問題,不少稅源流失,資產流失,違法亂紀和貪污腐敗問題,也與此有關。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不僅是加強公益型資產的管理,也緊密聯系于摸清國有資產家底,促進可用資源合理調整配置的問題,以及加強經營型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
其次,隨著改革的深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龐大的行政事業資產具有優化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巨大潛力,同時也面臨這方面緊迫的需要。在過去“條塊分割”、“部門、單位所有制”的情況下,政府體系內辦公條件和福利待遇苦樂不均,資產使用不規范,缺少整合機制,普遍的表現是資源的短缺與閑置并存,資金的緊張困難與低效使用同在。地、房、車、設備等如能優化調整并建立合理的整合運用機制,將能大大提高資產效能,節約公共資金,并且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提供了不少十分值得重視的優化、整合方式和途徑。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有效推進資產優化整合、在存量上“盤活死資產”發揮潛力,在增量上“配好新資產”少花錢多辦事的現實需要。
第三,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問題與行政體制、財政體制等重要方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牽一發動全身。在這方面加強管理,就會進一步揭示矛盾,引出一系列現實的改革問題,這既是對相關體制已有改革的有效呼應,又是對其深化改革的有效促進和推動。因此可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于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建立公共財政框架、提升政治文明以及其它方面的配套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推動作用。
三、“五管齊下”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主要包括:產權登記、產權介定、產權糾紛調處、資產使用、資產處置、資產報告和監督考核制度等。
(二)明晰產權關系,嚴格產權管理。要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規定明晰產權關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占有和使用權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資產的監督管理,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障國有資產不受侵犯,制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還應從微觀上督促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部財產管理制度,包括財產登記制度、保管制度、損壞及賠償制度、資產處置的報告制度等,以便全面杜絕管理漏洞,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
(三)對“非轉經”資產實行有償使用并監督其保值增值。行政事業單位將一部分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作經營使用,其實質是實施投資活動,對此,國家理應向其征收資產占用費,這是國家作為“非轉經”資產的終極所有者追索其終極所有者權益的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對于征收來的資產占用費,一部分可投向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另一部分可投向行政事業單位扶持其有發展前途的經濟實體。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用國有資產開辦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和經營單位,要按照《國有企業財產監管條例》實施監管,以此規范企業行為,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推動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節約使用。從理論上講,現存資產是以往資源配置的結果。因此,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節約使用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務。要做到合理配置,首先要規范資產的形成過程,具體講,就要按照行政事業發展的規律和要求配置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努力實現資源結構的合理化,以期獲得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次要建立起規范的閑置資產調劑機制,加快資產的合理流動,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資產原擁有單位換來一些經濟上的收益,同時對國家來說則可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浪費。
(五)強化財務監督,建立資產資產審計、登記制度。堅持資產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圍繞財政工作中心,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分類管理”的要求,努力實現管理體制創新,明確出資人制度,使資產所有者與占有使用者各自的監管責任到位。同時,改革資產運作方式,加大資產調劑使用力度,促使資產合理流動,提高使用效率。同時,加強對各部門、各單位的負責人和財會人員的國有資產管理法規政策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