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個性特質區別在于前者強調共性歸屬,后者強調個性自由。兩種文化滲透到現代企業管理中表現為兩種管理思想的不同傾向,但二種不同的管理思想是隨時代的不斷發展而相互滲透,并且逐步走向融合的,這豐富了現代企業管理理論。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 個性差異 現代企業管理 融合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個性差異表現
中國傳統文化的集體主義和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是中西方兩種文化個性差異的集中體現,前者滲透著含蓄、人文關懷、中和及群體性等特點,傾向于感性的人文文化,而后者更表現為突出個性張揚、獨立奮斗、開拓精神和個體性,強調理性,是屬于科學文化。二者的個性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個性張揚與含蓄;
(二)個性獨立和人文關懷;
(三)開拓創新與中庸之道;
(四)個性自由和團結協作。
二、中西方文化中的個性差異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凸現
中西方的文化個性這種特質差異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凸現出了不同特點,在各自文化的影響下,企業管理理念、模式和風格,都呈現出了不同的傾向,或各持一端,或相去甚遠。
(一)管理者的決策方式不同——個體傾向和群體傾向的差異
在突出個性張揚、獨立的文化背景影響下,西方管理者的決策風格表現為決策上奉行個人主義,西方企業上下級之間的權力距離較小,把彼此都置于平等的個性中考慮,下級通常認為上級是平等的個體。他們信奉誰最了解問題,誰最有發言權。
中國企業管理者的決策風格與西方企業完全相反。一方面,管理者不善于對下級進行授權。由于傳統的君臣關系等級制度的影響,集體意識的影響,個人都將自己置于有序的等級的組織中來定位,企業上下級之間存在較大的權力距離。企業內部等級秩序嚴格,權力越大,享受的特權就越多,下屬對上級有強烈的依附心理。另外,在決策上奉行集體主義,受“和為貴”思想的影響,中國企業的管理者通常群眾觀念較強,形成了民主集中的群體決策風格。
(二)管理理念的區別——理性冷漠與感性人文的差異
西方企業管理強調以法管理的理性的、科學的管理法則。他們并不很重視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或道德來維系加以實施,而是主張不論親疏、不分遠近,一律統一于整齊劃一的組織制度和紀律,理性管理在其管理理論中占據絕對地位。不管是泰勒的科學管理,福特的流水線管理,斯隆的事業部制管理或馬斯羅、赫茲伯格的行為管理,都強調一個制度化、標準化、都主張管理與倫理分開。
中國的企業管理則以感性為特質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以“推己及人”的方式來看待整個社會。認為人性都是善的,人的本性都是愛他人,處處體現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感情的感性的管理理念。因而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在以人文關懷為本位的社會倫理秩序的基礎之上,以人本、關愛及中和為原則,滲透著感性的人文關懷。
(三)管理模式不同——權變管理和保守的管理的差異
西方文化中滲透著開拓精神和銳意進取的思想,受此影響,西方的管理模式傾向于變革和發展,即管理的體制、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術是根據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動而變化的權變管理方式。權變的管理方式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要求根據情境的變化來調整管理方法,開拓進取,開創新空間,是致力于不斷獲得新發展空間的動態管理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以中和性為特征,講究規矩,行中庸之道,體現在管理中就是推崇以穩定、固定化為特征的保守管理模式。即一種管理體制被確定下來,就會成為固定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不容易改變,管理模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能夠保持穩定不變,管理模式的變革是只能通過一個長期的、階段性的改革過程,采納突變的、新的管理方案往往被認為是叛逆之舉,管理層中保守者常常是大大多于變革者。
(四)績效管理目標區別——個人奮斗和團隊合作兩種價值取向的差異
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特質是提倡個性自由,獨立奮斗,以實現個人價值,因此,企業管理者在管理中善于培養員工的獨立開創能力,管理目標傾向于提高個人的工作績效,其衡量員工業績的標準也是以個人為企業的所做貢獻的大小為基準的。因為管理者和員工都習慣認為,工作績效是靠個人努力奮斗得來的,員工通過自我奮斗獲得收益正是他們追求的個體價值和非凡自我的個性過程。
而與之相反的是,中國文化強調集體協作,傾向于團隊合作,個人是集體中的一分子,因而,中國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注重發揮團隊協作的精神,培養員工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管理目標傾向于提高員工的整體的工作績效,往往以某個團隊在一定時期內所取得的工作績效大小、合作程度來制定團隊的獎懲制度,激勵團隊的工作績效。員工們也是將自身定位于團隊中的一員,追求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來實現自己團隊的最大價值。
三、中西方不同的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走向融合
中西文化的個性差異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凸現了不同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理念,使得兩種文化的管理在很多方面表現了異質,但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各種不同的文化也在不斷的交流和融合,以各種文化為背景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相互借鑒,不斷的融合,各國都在尋求最優的管理模式。 以下分別從 決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標四個方面來闡述中西方文化個性差異在現代管理中走向融合的趨勢及表現。
(一)個體決策和群決策兩種不同決策方式的融合
西方的管理決策方式是傾向于平等決策和經驗豐富者的個人決策,其優點在于決策參與者都是平等的個體,經驗豐富的管理決策者能不受約束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案,這十分有利于決策過程中決策源的擴大和決策方案的優化,避免了低決策能力者的獨斷性決策機制的滋生。其缺陷在于,西方文化重個體,再加上一些企業的管理者擁有豐富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所以在決策時主觀性比較強,往往出現少數人統治情況,因此風險性較大。[6]R132~134
中國的企業管理決策方式是傾向于領導決策和群體決策,其優點在于決策的風險性較小,不會有越軌、離奇的決策方案出現,決策的可靠性和實用性較強,但是群決策容易出現責任不清,屈從壓力等問題,而且完成決策所耗時間和精力較多,在現今企業內外環境瞬息變化的情況下,這種群決策方式必然要改善。
正是基于不同的優勢和缺陷,兩種決策方式正在相互借鑒,不斷的融合。在決策過程中既要鼓勵個人提出優化方案參與決策,擴大決策源,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防止決策壟斷,出現決策風險,又要注重發揮群決策的優勢,通過專門的監督機構篩選出優秀決策方案,把優秀的決策者組織起來,組建管理決策小組,縮小決策的群體范圍,而增加了決策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減小了決策失誤。目前歐美企業較流行的馬蹄形管理決策方式就是集二者之優勢優化決策方式的典型代表。
(二)理性和感性的管理理念的融合
強調以法管理的理性的、科學的管理的西方企業管理理念能夠規范管理體制,注重理性科學的管理程序,在很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管理中的任人唯親,近親繁殖的弊端。但這種管理的理念容易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感情的淡化,在實踐中也暴露出其本質的弱點——對員工的忽視,管理者缺少對員工工作環境、家庭生活和個人感情等方面的關心,很難最大程度的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領導和員工以及員工之間只是簡單的業務領導關系,這可能導致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缺乏信任和溝通障礙。
以感性為特質的中國管理理念深刻的體現著人文關懷,注重感情維系領導和員工的之間的關系,可以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效率,自覺地努力為公司奉獻,還可以節省監督、管理和激勵職工的成本。但是重感情的管理容易產生人際關系的復雜化,處理事務也會因此受到牽連,常常出現決策猶豫不決而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會給管理者帶來了很大困難。
將二者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利的因素。以理性的科學的管理
理念來建立具體的管理體制,規范管理的程序,制定管理制度,這有利于明確管理責任,使人際關系清晰、明朗,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把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滲透到實際的管理中,關心員工的生活狀況,關注員工的情緒變化,以對員工的關愛來激勵員工不斷努力,能夠充分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三)權變管理模式和保守的管理模式的融合
西方的權變的管理模式強調了在變化的內外環境中實行管理的體制、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術的不斷變化創新,以此來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能夠不斷創新、適應新的變化需求。西方的權變的管理模式主張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應指向情境變化而非個體,如豪斯、弗羅姆、耶頓和杰戈都反對把管理者的行為看作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不同的情境調整他的風格。[權變的管理模式優勢很明顯,尤其是在今天瞬息變化的時代競爭中,能夠不斷為企業創造新的生存空間。其不足在于,如果管理不慎,一味的追求變化、創新容易偏離正常的管理軌道,背離企業原先的核心文化,新的管理模式沒有實現,原先的模式又被舍棄,其危害較大。
中國保守的管理模式注重穩定的模塊管理,不善于根據情境來改變其管理模式,改革也得需要經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階段性的變化過程,來最終獲得管理模式的變革。這有利于穩定企業管理秩序,保持企業管理體制不會偏離正軌,但會因其制約著管理者的進取心和創新積極性而缺乏創新動力,因此導致管理體制的滯后和僵化,管理技術進步緩慢,使得企業管理模式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長期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缺乏權變的管理思想,以致很難適應激勵的市場競爭。
如何將二者綜合起來,取長補短是現代管理的重要課題。以中國穩定的管理模式為指導,
抓住企業的核心文化和特色管理模式,深化企業的強文化建設,增強本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這有力地保證企業的管理模式不會失去重心,偏離正軌;在穩定企業核心文化,強化本企業管理特色的同時,貫徹權變的管理思想,利用變革的方法來根據情境的變化來調整具體的管理技術和程序,使企業在不失去的核心文化的同時又能夠不斷的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獲得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生存空間。
(四)個人奮斗和團隊合作兩種績效管理目標價值取向的融合
在提倡個性自由、獨立奮斗的西方管理文化的背景下,管理者鼓勵員工的獨自開拓進取,善于培養員工的獨立開創能力,提高個人的獨創能力的工作績效管理目標有利于發揮員工的個人潛能,不斷的提高個人的工作能力;但隨著現代企業內部的分工日益精細,以致完成某一項工作或程序需要多個員工默契的合作,以團隊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此外,現代企業注重自身的核心文化建設,只有注重團隊精神培養,確立團隊理念才能實現企業強文化的建設。
強調集體協作的中國管理文化,特別注重合作和協調,中國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提倡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精神,培養員工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績效管理目標傾向于提高員工的整體的工作能力,員工們在這種管理文化中也會不斷的追求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來實現自己團隊績效最大化;但長期的提倡集體管理,步調一致又無形中抹殺了個人的獨創精神,不利于提高員工個人工作能力。
因此,個人奮斗和團隊合作的兩種傾向必須走向融合,揚長避短,一方面要致力于培養企業員工的個人獨創能力,尤其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精英人才,他們的不斷開拓創新,是企業不斷獲得生機的關鍵之所在;另一方面,團隊合作能有效的完成既定任務,有助于管理人員增強組織的民主氣氛,構建企業的強文化,更大程度的激勵員工的積極性。20年前,當沃爾沃(Volvo)、豐田、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等公司把團隊引入它們的生產過程中時,曾轟動一時,成為新聞熱點,因為當時沒有幾家公司這樣做,而現在情況相反了,不采用團隊管理方式的企業會成為熱點。可見,西方管理者早就注重將兩種不同風格的管理模式融合起來了。
四、結語
在現代企業的員工呈現多元化趨勢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的個性、思維方式及生活習俗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這必然會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多困難,這對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認真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個性差異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者的必修課,只有深刻領會不同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特質,把握這些不同的文化個性在企業管理中的表現和特點,才能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靈活運用各種管理模式,融合不同的管理思想,真正做到“因人施管”,不斷提高我國企業的現代管理水平,進而豐富我國現代企業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