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而涉農網站在此過程中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對涉農網站、農業信息化的概念進行了分析,并在總結國內外成功經驗與不足基礎上,探討了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所應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涉農網站 農業 信息化
國家《“十五”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正在加緊實施,倍受矚目的“金農工程”全面啟動,我國農業正面臨著加入WTO及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如何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促進農業信息化和現代化進程,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事關國計民生。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涉農網站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盡管這些網站自身仍存在不少問題,但它們在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信息化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農業信息化的涵義
農業信息化是指在農業領域全面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使之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農業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信息和技術成了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業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之一。一般認為,信息產業在農業中的附加值達到或超過農業總產值的50% ,農業便實現了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為不同市場主體的參與提供了巨大空間,除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外,涉農網站也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由于農業信息需求多樣性的特點,涉農網站既是信息的供給者,又是需求者,是促使信息產品和最終用戶供求銜接的紐帶。
二、發達國家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中的作用
目前,國際上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相當迅速,發達國家的農業信息化程度普遍較高,它們將農業的各方面信息都已經納入本國的信息網絡以及國際互聯網絡。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中發揮出了顯著的作用。
美國政府決定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后,計算機網絡技術正在美國農業領域迅速普及,許多農業公司、協會、合作社和農場都在使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以高科技為基礎的工廠化種養業正在興起,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的傳統生產方式,使農業的生產活動可以和工業生產一樣在廠房里進行。法國是世界上農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其農業信息主體很多,但不同主體在服務內容上側重點各有不同,服務對象和群體規模也有所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各種農產品生產合作社和互助社,例如糧食生產合作社、葡萄生產合作社等,也廣泛收集對自己組織有用的信息,必要時使用傳真等傳媒迅速告知其成員。日本開始提出建立計算機集成植物工廠,農業工廠化、智能化生產已成為日本農業追求的目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植物工廠隨之出現,部分蔬菜植物工廠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1]
三、我國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中的現狀分析
據《2005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國網站總數為67.75萬個,上網用戶總數達1.03億人。截止2005年底,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自愿登記注冊的農業網站已達6389家。全國農業系統已經在260個地(市)設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占地(市)總數的78%;77%的縣、47%的鄉鎮政府設置了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機構。農業部初步建成了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核心、集20多個專業網為一體的國家農業門戶網站。中國農業信息網的影響不斷擴大,在社會上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日均點擊數240萬次,在國內政府網站中名列前茅,在國內農業網站中居首位,在全球農業網站中居第二位。
各省(區、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均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站,已有83%的地級和45%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站。全國鄉鎮農村信息服務站中有計算機并可以上網的有1.7萬多個,占鄉鎮總數的41%。廣西、黑龍江、河北等省的省、地、縣、鄉四級網絡已全線貫通。科技、教育、氣象、水利等涉農部門以電子政務為核心,積極推進各級各部門網站的建立和應用工作,許多部門都建立了面向農業農村提供信息服務及培訓的網站。許多中介組織、大的涉農網站集團、甚至民營企業結合自己的服務對象和業務,也開設了具有特色的面向農業農村的信息服務網站。
從以上看,涉農網站在完善我國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整體而言,目前在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涉農網站信息服務的有償性限制了用戶需求
從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的經驗來看,其大多數農業信息具有公益性特點,主要由政府撥款,通過公益性事業單位來提供,大部分信息服務是無償的。我國信息資源的分布現狀也是政府占有絕大多數的無償信息,而涉農網站是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標的,其信息服務的有償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戶的需求,縮小 了企業的市場空間。
(二)涉農網站信息服務的質量尚有欠缺,難以獲得用戶的廣泛信任
涉農網站的信息來源比較狹窄,資金上的約束使得企業無法迅捷獲得一手的可靠信息。有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發布虛假信息,使用戶遭受巨大損失。
(三)涉農網站缺乏相應的管理和信息技術人才
在我國,既懂農業經濟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匱乏。同時,由于受資金短缺的影響,涉農網站也難以吸引到真正高素質的人才,導致了人才流動頻繁,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中的作用力。
(四)涉農網站信息服務缺乏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保障
信息服務業是個新興的行業,市場管理尚不規范。相關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規不到位,國家在信貸和稅收政策上對涉農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相應的優惠措施。
五、我國涉農網站在農業信息化中的作用
(一)實現涉農網站自身的信息化
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涉農網站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用信息化手段動態地整合起來,實現涉農網站自身的信息化,在農業信息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實現有效的決策,需要多學科、多知識的綜合利用,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專家知識與經驗進行判斷與推理。專家系統、模型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智能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改變了傳統農業過多的依賴于經驗生產農產品,使農業生產朝著更科學、更有效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如農作物栽培模型、施肥配方模型,將各種農業生產的內在規律與外在關系用數學模型表達出來,可以進行許多傳統的農業試驗無法進行的研究,提高了農業研究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深入到涉農網站的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環節,從而做出各種優化決策。
(二) 提供專業化的信息服務
盡管信息有共享性和公共產品屬性,但信息市場仍會有涉農網站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有關專家指出,有償信息服務在信息服務業中占的比例越大,表明信息服務產業化的程度越高,信息服務的社會效率也越高。我國的信息資源有70%以上掌握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手中,政府部門應逐步開放國有農業信息機構,按保密制度規定適時將解密信息交付于公眾,使之納入信息市場。 另一方面,政府雖然占有絕大多數的信息,但卻缺乏足夠的開發能力。信息資源的另一重要的占有主體是社會知識媒體,如報社、雜志社、行業協會等。這些組織不僅占有大量的信息資源,而且在信息資源的獲取及處理方面有獨到知識和能力;但這些單位信息資源數據庫化的意識較差,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由此可見,涉農網站的有償信息服務方面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這從布魯斯對時間價值和共享資源關系的分析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信息作為共享資源,但它并非都是無限制使用的,其經濟性取決于資源進行共享利用的水平、成本情況和用戶等待信息傳遞時的機會成本。在有較多用戶同時使用信息資源和某種信息服務的情況下,會出現“擁擠”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為廣大涉農網站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機會,它們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降低信息服務的成本,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涉農網站應當明確市場定位,找準信息用戶群體,圍繞用戶需求開發出有針對性的信息產品,提出優質服務的創意,使社會農業信息資源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3]
當然,作為宏觀經濟中的微觀實體,涉農網站,既可以是農業信息的生產者,也可以是使用者,同時也可以是信息的加工者。但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農業信息的生產者是政府,因為政府有足夠的財力、人力投入到大規模的信息收集、存儲、發布等環節中。而涉農網站由于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的限制,大大縮小了它們的信息擁有量和開發能力。盡管如此,它們仍然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化優勢,利用政府和社會提供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處理,實現信息增值服務。其基本出發點是要縮小生產者所提供信息的知識含量與信息用戶接受和理解程度之間的“落差”。它們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選擇和利用相關農業信息渠道,將這些信息轉化為企業內部資源,同時盡可能地開發出屬于自己的信息源,以此作為網站利潤的增長點。涉農網站在提供信息增值服務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利潤目標,同時也將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提高農業信息資源質量
盡管我國已積累了一大批信息資源,但其數量與質量還不足以形成信息產業。農業數據庫不僅資源數量少、更新速度慢,而且大量數據的可信度低、指導性不強,根本無法形成信息網絡服務能力。農業信息資源的質量問題,已經日益被農業信息使用者所關注。
如果政府能夠從法律、法規上規范信息服務市場,防止企業發布虛假農業信息以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那么涉農網站就可以按照政府的法令或規定,提供高質量的農業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主動接受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質量鑒定和檢驗。另一方面,涉農網站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質量管理體系,一方面可以向廣大客戶做出承諾,另一方面對所提供信息的質量又能夠做出全方位保證,因此可以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質量,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信息服務需求。涉農網站由于具有相對靈活的運行機制以及挖掘市場機會的能力,因此可以深入挖掘各種有用的信息資源,把農業信息的涵蓋范圍擴展到農業及其相關領域,廣泛收集各方面質量可靠的信息,建立大型綜合農業數據庫,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需求。
(四)培育農業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國現有農業信息人才遠遠不足,面向21世紀需求的高標準、高水平和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涉農網站在培育農業信息化人才方面具有廣闊的空間,它不僅可以為企業自身積累高素質的專門化人才,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農業信息化人才體系建設。
1.涉農網站可以開辟農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市場,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通過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來滿足社會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多層次需求;
2.涉農網站可以把高等農業院校作為人才庫,通過開展科技項目合作培養農業信息專才,如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參與的高校農業科技與教育聯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第三有條件的涉農網站可與高校或研究所聯合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利用企業的設施和設備培養高層次的技術骨干。
五、結語
農業信息化是傳統農業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加快農業信息化的進程。涉農網站應該充分意識到我國農業信息市場的靈活性與多樣性,把握歷史機遇,積極尋找市場空間,開發農業信息資源,主動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為廣大用戶提供形式多樣的信息服務,并為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俞菊生,謝坤生.國外發達國家和上海市農業信息化的比較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2 (2).
[2]李應博,喬忠.我國農業信息資源配置問題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4 (7).
[3]趙蘋,步入21世紀的農業信息化—信息資源開發理論探討[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