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錢學森知識密集型草產業理論對西部開發的重大貢獻

2007-01-01 00:00:00郝誠之
北方經濟 2007年5期

一、大草原沒成為經濟新優勢,問題出在哪里

知識密集型的草產業理論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1984年6月28日在《內蒙古日報》上發表專論《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時首先提出來的。后經《人民日報》1985年3月7日全文轉載。1985年4月,錢老在中國草原學會和中國經濟學術團體聯合舉辦的“中國草業問題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草業產業》的講話,闡述了他對大草原沒成為我國經濟新優勢的思考,深刻分析了我國“草原亮出黃牌”和草業不被重視的原因及后果。

我國是一個草原大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居世界第二位,約占全球草原面積的13%,占國土面積的41.7%,是耕地面積的3.2倍,森林面積的2.5倍。草原與土地、森林、海洋一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豐富的草原資源為我國草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為什么曾經養育過一代天驕的草原帝國,后來竟變成需要國家輸血的荒漠之地?是新中國領導不知情、不重視嗎?否!且不說20世紀50年代中央就有一系列加強牧區工作的政策規定。60年代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視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明確要求“開荒與保護草原有矛盾時,要服從保護草原”。朱德同志還留下了充滿自豪的詩句:“三大草原兩失敗,我國草原依然在”;“保護東北大草原,富及子孫唯所賴”。70年代,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也多次強調“種草為主,發展畜牧業”。如1978年8月,鄧小平同志即指出:“種草比種樹容易,種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可養牛養羊,比種地富足。”1980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關于農村政策問題》的談話中強調:“像西北的不少地方,應該下決心以種草為主,發展畜牧業。”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指出:“我國的畜牧業,特別是發展牛羊等草食動物,潛力很大。認為糧食不過關,畜牧業就無從發展的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發展畜牧業,實行農林牧結合,反過來又會促進農業”。198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入扎實地開展綠化祖國運動的指示》中規定:到本世紀末,“力爭種草面積達到5億畝,使退化、沙化的草場逐步得到恢復和改良”。1987年8月,國務院更在《批轉全國牧區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中指出:“牧區要堅持以畜牧業為主、草業先行、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方針”,進一步確定了草業的地位。

錢老回憶說:“1983年秋,胡耀邦同志在西北視察,提出在甘肅省等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首先種草種樹。這個號召給我很大啟發,使我認識到農業還有得從種草做起的地方。在農業和林業之外,還有一個草業。國家有農業部、林業部,沒有草業部,而我國草原面積是農田面積的三倍多,約有43億畝,怎么能忽視草業呢?”錢老說,“為什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有許多關于種草和建設草原的指示,而草業仍起步艱難”?他深入研究內蒙古等地的情況后發現:“不重視草業是因為它的產值很低,所以就附帶著包括在農業中,不值得單獨列出”。他從時任內蒙古黨委第一書記的周惠同志發表在《紅旗》雜志1984年第10期的文章《談談固定草原使用權的意義》讀到了如下統計數字:“在內蒙古自治區,共有13億畝草原,1947年到1983年這37年中,畜牧累計產值100多億元,折合每畝草原年產值平均才0.2元多。這的確比每畝農田的年產值小得多,只有個零頭!”錢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和國外的差距太大了!縱觀世界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以農業為主的西方現代化國家無不以草業為重要基礎產業。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是典型的草業支撐現代化的農業自不必細論,就是100年前的歐洲,如英國、比利時、瑞典、丹麥、法國、意大利等地,也是以草業為平臺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他們都把草地和優良牧草看作是“綠色黃金”(英)、“上帝恩賜之物”(法)、“立國之本”(新西蘭)、“綠色銀行”(美)。

為什么我國的草地資源利用水平落后到如此地步呢?草業知名專家任繼周、洪紱曾、李毓堂等分析認為,一是由于社會歷史的原因,觀念陳舊。二是不按規律辦事,掠奪性開發。三是靠天養畜,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四是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突出。五是沒有專門的國家管理草業的機構,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國草地資源優化管理開發水平比世界經濟發達國家落后半個世紀以上。20世紀30年代以后,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在社會發展戰略、機構設置、投資預算和科教事業發展中都把草地資源的科學開發擺上重要位置。他們通過嚴格執法,圍欄化保護,科學輪牧,合理利用,不斷改良和大力興建人工草場(占到草地總面積的30%~80%),使草地生態和生產力達到很高水平。而我國對草業發展認識不足,草原保護與利用矛盾突出,長期投入不足,科技支撐不夠,支持保障體系很不健全。我國北方草原家畜平均超載36%以上。草原生產能力下降,平均產草量較20世紀60年代初降低了1/3~2/3。全國90%以上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鹽漬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累計約2000萬公頃被開墾,其中近50%撂荒成為裸地或沙地。

錢老在與有關部門領導的接觸中感到了問題的嚴重。1989年1月,錢老在給國務院領導同志的信中談了自己的擔憂和扭轉局面的建議:“不久前原農業部副部長、老農業科學家楊顯東對我說‘60億畝草原草地比耕地大四倍,是我國極大的一筆財富;可惜現在已沙化20億畝,如不大力拯救利用,是我們的罪過。’”錢老認為管理好草原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一件大事”,要有專門的國家管理機構,“不能放在眼前工作十分繁忙的國家農業部去管”。預言“將來到21世紀,國家會有草業部。”

很多人認為,中國人重糧輕草,主張素食,是幾千年的傳統使然。其實在中國農耕為主的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之外,還有愛草重畜、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三者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源。中華民族的祖先既有神農氏,又有伏羲氏。其中伏羲氏就是“畜牧之神”,馴養五畜離不開草。“農業之神”神農氏曾經“遍嘗百草,而后知五谷可食”,“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也是草,都說明我們的先人十分重視草。漢字寫成的《神農本草》就是我國戰國時代的第一部藥物學。三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倉頡造字時,繁體字“華”是草字頭。中華民族把草頂在頭上,這是何等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草崇拜!反映審美觀念的“美”字是由“羊”字和“大”字構成,認為“羊大為美”,也說明先人對草和食草動物的偏愛。古代牛用來祭牲,羊代表吉祥。號稱“亞圣”(孔子是圣人)的孟子就說過,在春秋時代“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即年過半百才可以“穿好的”——帛,古稀之年才可以“吃好的”——肉。不是中國人生來素食,而是農業收成不穩,生活艱難,“勞力者”只能“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而已。只是從漁獵、游牧時代進入農耕時代,“天涯何處無芳草”變為“斬草除根”,對草的鄙視才逐步發展為對畜牧業的輕視。農業精耕細作,牧業只取不予,使草原的比較優勢喪失殆盡。

1988年2月,錢學森先生發現有份內部材料上寫著“我國人民吃肉不能靠草原”。理由是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來的統計數字說明,草原畜牧太困難,不如在農區搞肉吃”,繼續大養其豬。錢老對此種說法很不以為然:“照此說法,我們講的草產業就走不通了。我看說這種話的人是目光短淺,看不到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大威力,草原就不能進入良性循環嗎?”

錢老認為,“廣大干部受歷史發展的限制,總以為草原是取之于自然的,天經地義,用不著去經營,也不愿去經營。加之草原屬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怎樣才能同牧民的畜牧承包制結合起來,做到草畜經營統一,長期未能解決。因此牧民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在內蒙古牧區推行了草場劃分到戶(組)提取草原管理費、牲畜作價歸戶適當提留的生產責任制,也就是草畜經營統一的生產責任制。這個認識問題現在終于得到解決”。

2002年12月18日,錢老在給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領導楊利民、夏日同志的信中深刻地指出:“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講到西部大開發問題時提出:‘積極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內蒙古的優勢產業是什么?我認為就是沙產業和草產業,這是內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只要內蒙古的同志緊緊抓住了這兩大產業,真正建設成知識密集型的沙產業和草產業,內蒙古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內蒙古的生態環境也會得到改善。”

二、草產業就是草業系統工程,變生物轉化鏈為資源增值鏈

錢老倡導的“草產業是以我國北方大面積草原為基礎,以種草、牧草開始,用動物轉化,多層次深度加工,包括食品工業、生物化工等綜合利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是利用陽光、通過生物、依靠科技、延伸鏈條、面向市場、創造財富的草業系統工程,又稱知識密集型的草產業。而“草業系統工程實際是草產業的組織、經營、管理的學問”。

錢老1984年就指出:“怎樣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草業?還得從利用太陽光這一能源做起,搞好光合作用,也就是要精心種草,讓草原生長出大量優質、高營養的牧草。”這第一階段可以稱為是通過陽光,把二氧化碳、水、葉綠素轉化為植物蛋白的“過光轉化”過程。錢老說:“太陽光是一個強大的能源,在我國的地面上,每平方厘米每年有120~200大卡的能量,也就是每畝每年接受太陽的能量相當于114~190噸標準煤”;“限于水和肥料的供應,限于光合作用必需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上述巨大太陽光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轉變為植物產品。這個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常常只有千分之一”。“就是變成植物產品了,光合作用生產的產品,人也不能全部直接利用。就以糧食作物來說,籽實在干產品中占不到一半,其他百分之六十是秸稈”。而通過飼料作物和牧草喂養牲畜轉化,情況就好得多:牲畜把草變為乳、肉、皮、毛、絨、內臟、骨雜的過程,就是通過消化器官把植物蛋白變為動物蛋白的“過腹轉化”過程,這是第二階段。把動物蛋白經過現代設備“流水線式的生產”和科學管理進行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的“過機(器)轉化”過程,是第三階段,得到食品、藥品、紡織品等合格商品。商品通過市場營銷網絡、全程服務、品牌打造,形成核心競爭力,變為“增了值的貨幣”(馬克思語),則是個“過市(場)轉化”的過程,屬第四階段。上述“四過轉化”是草產業“綠化-轉化-產業化”流程中的關鍵環節。構成了“高效益的”,“草畜工貿四結合”的,以工農銜接、城鄉一體、上中下游關聯為特征面向市場的、現代化的完整的產業體系,類似于“種養加”、“產供銷”高度綜合的“龍型經濟”。

錢老強調:“草產業的概念不僅是開發草原、種草,還包括飼料加工、養畜、畜產加工。最后一塊也含毛紡織工業。”錢老1992年1月1日收到李毓堂研究員《草業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模式》的研究報告后,回信說:“知識密集型的草產業可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即:這個草產業要最有效地把草原、草地上的太陽光能,首先通過植物,然后動物的轉化,再加水資源、能源及其他工業材料的投入,最后產出的是直接上市場零售的商品。所以是草業加深度加工業。”錢老在給多位專家的信中講了深加工的類型,如:“日本人曾發現,把畜類的骨頭磨成粉漿,可以制成‘骨頭豆腐’,既營養,又可口”;“充分利用農牧產品,也可開設制革廠”;“將肉食制成塑料袋裝直接上市,畜臟可提藥者直接制藥,下腳入飼料”,強調“這樣才是草產業,經濟效益一定很高”。

錢老看到王明昶研究員的專著《草業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后,欣慰地說:“利用系統工程的草產業,實是以草原為基地的草、牧、畜加工、飼料工業、畜產制藥,以至皮革制品,商貿的綜合性產業體系,所以要用系統工程來組織經營。”“這樣草業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在一起步就應考慮:根據全部科學技術成果,有什么可以為草業系統工程利用的?眼光放開,‘種’如何改進?‘養’如何改進?‘加’如何改進?‘產、供、銷’如何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考慮到下個世紀實現第六次產業革命的宏圖。”

錢老在《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的專論中,詳細論證了如何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市場觀念將草原生物轉化鏈轉變為資源增值鏈。他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勾畫出了面向未來、極有創意的新結構圖。如從精心種草、飼料加工、工廠化飼養、畜產品綜合加工,到利用畜糞種蘑菇、養蚯蚓、沼氣發電、殘渣養魚、廢液還田;從草業綜合生產基地、定居點、現代“草業新村”(即小城鎮),到縣域經濟、通訊電視、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從中長期規劃到分步實施;從綜合利用到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都是珠聯璧合的整體設計(見附圖一)。

實踐證明,錢老1984年關于內蒙古牧區草業系統工程的論述,是具有中國特色自主知識產權的、有全球眼光、戰略思考、系統分析的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圍繞一個“省”字,走資源節約再生的循環經濟之路;突出一個“鏈”字,走“農工貿一體化”、“草、畜、工、貿四結合”的龍型生態經濟之路;強調一個“轉”字,堅持“一層接一層,一環扣一環”,走新型的涉農的工業化的集約經營之路;追求一個“增”字,走技術創新、成果集群、系統耦合、文化銜接、效益迭加的知識經濟之路。

三、遵循西部特殊規律,科學破解“三農”問題

2000年3月28日,錢學森先生給中央領導同志的信中談了他對西部科學開發的建議,重點是用草產業、沙產業的新思路破解“三農”、“三牧”問題,用科學技術幫助農村、牧區的人民早日富裕起來。

錢老說,我過去在搞“兩彈一星”試驗時,常去西北地區(包括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出差,對那里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狀況是了解的。他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已經搞過兩次西部大開發,成績不小,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有,值得認真反思。他說,據我所知,解放后西部地區曾有過兩次大的建設,一次是(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156個項目時,有些重大項目建在西部和西北地區;另一次是60~70年代的三線建設。這兩次建設無論從資金的投入,還是從科技的含量和人才的薈萃等方面來看,其水平和力度都是相當可觀的。這些建設推動了西部的發展,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的落后狀況。究其原因,我認為是這些建設并未和西部的經濟基礎,即農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所以,其結果是少數工業項目上去了,但廣大農村的廣大人民仍然是貧窮落后的。所以我感到,西部的開發雖然是全面的、綜合的,但仍然要以農業的發展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的貧窮落后狀態,也才能改變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我國西部的“三農”問題,說到底,是農業如何增加效益,農民如何增加收入,農區、半農半牧區和牧區如何穩定。邊疆安才能國家安。國家長治久安靠的是農民、牧民安居樂業。錢老早在1993年11月,就在給原甘肅省副省長、后中國科協副主席劉恕的信中說過:“因為中國西半部有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同亞洲西部、亞洲東南部國家的居民有共同語言、文化傳統,一旦中國西半部的社會主義建設搞好了,對他們必定有重大影響。這是世界社會主義的大問題!”西部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源頭,也是沙塵暴的主要源頭。西部范圍主要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西部大開發,要解決的是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生態是重點,沙漠化防治是難點,牧區、沙區少數民族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是焦點,突破口是產業化,發展草產業、沙產業是最現實的科學的選擇。

錢老說:“要搞好西部的農業,我想也應該有新的思路。因為西部,特別是西北部地區,其自然條件與東部和中部地區有很大差別。所以不能用東部和中部搞農業的傳統辦法和常規手段去抓西部農業,將來的西部農業也不可能是現在東部農業的翻版。”科學的發展觀一是要按規律辦事,二是要從實際出發,三是要保護環境,四是要以人為本。怎樣才能使西北地區的農業走出困境?錢老說,西北地區是大片戈壁沙漠,大約有16億畝,和我國農田面積差不多。戈壁沙漠干旱少雨,但干旱少雨的另一面是陽光充沛。這是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不利和有利條件。問題是我們過去對不利條件看得重,故側重于“治理”,搞植樹防沙、堵沙等。這是對的,也有成績,但有點消極。對陽光充沛這樣的有利條件,則沒有注意從積極的方面去利用和開發。1984年,老科學家基于對高科技農產業的理解,結合西北地區的特殊情況,提出了在我國西北地區要建設沙產業、草產業的觀點。他說:“我相信,我國的畜牧業將會有一個大發展,為全國人民提供豐盛的肉蛋白。這就是我提出草產業的指導思想。”

1984年6月錢老就對內蒙古自治區帶頭抓草產業寄予厚望。他在《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一文中指出,內蒙古有13億畝草原,如果“下決心抓草業”,“可是件大事”。因為“農田少,大約才七千萬畝,而草原面積卻是農田面積的十八倍還多,所以草業的產值完全可以大大超出農業的產值。一旦內蒙古帶好這個頭,全國的草原利用好了,草業興旺發達起來,它對國家的貢獻不會小于農業。”

1994年,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的烏蘭察布市響應錢老號召,在深刻總結多年來單純生產糧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沖破舊的思想觀念束縛,提出了“進一退二還三”的化解“三農”問題的新的發展方略,即建設一畝水澆地,退兩畝旱作坡耕地,還林還草還牧。從1994年至2000年,共退耕1200萬畝。同時,充分利用灌木林和牧草優勢,大力發展舍飼畜牧業。試驗6年,在耕地縮減1/2的情況下,糧食總產從6.4億公斤增加到11.5億公斤;人均占有糧食由1994年的25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牲畜頭數從380多萬頭(只)增加到1200萬頭(只),純增67.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745元增加到1838元,農牧業生產由廣種薄收、粗放經營走向了精種高產、集約經營。他們“為養殖而種,為出售而養”的結構調整、大膽改革、政策創新,為后來中央實行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提供了經驗。一是推動了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精種、精養、高產、高效。二是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發展了農區畜牧業、草產業、林產業及相關的加工業。三是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化就業,規定補助期8年,給部分離開土地的農民提供了極可貴的緩沖期,為他們向二、三產業轉移打下了基礎。四是樹立了科學發展觀,有了以人為本、產業扶貧、科技興農、生態生計兼顧的新思路和自信心。

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到,“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一生的追求是八個字:志在強國,心在富民。他不但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以戰略思考指導著第三次西部大開發的科學進行。錢老說:“我們在21世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自然起點要高。所以我提出的林產業、沙產業和草產業,都強調是知識密集型的,要把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都用上。而且一開始就搞產業化,形成‘生產、加工和銷售一條龍’,并注意綜合利用。這種高技術產業化的農業,實際上已和工業及經貿、服務等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了,所以可以做到對農業生產實行工廠化管理。由此發展起來的小城鎮,已大大縮小了工農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

黨的十六大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錢老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三化互動”的思想,逐步得到有關部門及高層的理解和認可。錢老離開一線工作后,密切關注著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破解“三農”“三牧”問題的草產業雛形的涌現和成長,驗證和完善著自己提出的知識密集型的草產業理論和相關設計。

錢老1995年8月深有感觸地說:“我注意到近日來報刊對治沙有不少消息:一方面有人民中的實干家,另一方面有地方政府中的積極領導干部”,兩者“結合”了,草產業和沙產業就“啟動”了,“在內蒙古自治區已有好幾處治沙有成績”,要“推動他們”向草產業、沙產業發展。

地處鄂爾多斯高原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東緣的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響應錢老號召,在高耐旱、高耐寒、高抗逆的沙生灌木林——沙柳基地內推廣立體種植,推行灌木、牧草間作;并開辟工業用途,創新“沙柳制漿配抄塗面箱板紙”工藝,做到了沙柳產業化的綜合利用,兼顧了生態、造紙、環保、扶貧。2001年5月30日,錢老看到集團總裁趙永亮和筆者的專題報告后,高興地說:“我認為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將林、草、沙三業結合起來,開創我國西北沙區21世紀的大農業!而且實現了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達到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我向您們表示祝賀,并預祝您們今后取得更大成就!”

四、由理論創新到科學決策,抓好“西部二十一世紀的大事”

為了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草產業發展上走進前列,1984年6月以來,錢老通過多次書信,指導內蒙古自治區帶頭抓草產業“建設試點”,認為“先從奶、肉、毛、絨四個類型做起很好”。據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展生態畜牧業調查組報告,在伊利、蒙牛和北京三元、上海光明乳業龍頭企業帶動下,已形成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呼倫貝爾市為中心的50萬頭高產奶牛養殖基地;在草原興發、科爾沁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已形成通遼市、赤峰市肉牛育肥養殖基地;在小肥羊、小尾羊等龍頭企業帶動下,正形成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農牧交錯區的1000萬只育肥肉羊基地;在鄂爾多斯、鹿王、維信等知名企業帶動下,已形成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絨山羊基地;在億利資源、伊泰生物高科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已形成鄂爾多斯市200萬畝藥用甘草基地;在宇航人高科技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已形成呼和浩特市100萬畝沙棘原料基地等,都卓有成效地輻射帶動了周圍廣大農村牧區的經濟發展[27]。其中伊利、蒙牛兩大乳品企業2005年加工乳品已占全國的1/4,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也占全國乳業銷售收入的1/4,雙雙托起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中國乳都”的輝煌。伊利、蒙牛已躍居中國乳品企業的龍頭老大和老二,前者規模最大,后者速度最快,都是股票上市公司、中國馳名商標,都創造了十個以上的“中國第一”。呼和浩特市領導說:“乳業已成為呼和浩特市的支柱產業,兩大龍頭企業不但為呼和浩特市貢獻了1/3的國民生產總值,行業同比連續數年居全國37個大中城市之首;而且直接、間接創造就業崗位,幫助50萬戶農牧民脫貧致富,人均增加收入近千元。”(見附圖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2003年1月2日視察蒙牛乳業集團通遼分公司時說:“內蒙古13億畝草場,中國人均一畝,河套平原、西遼平原各擁有800萬畝水澆地,退耕還草;這既有資源優勢,又有市場需求,還有這樣的龍頭企業,何愁不能全面達小康!”2006年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給重慶草產業企業留言:“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人每天喝一斤牛奶。”6月2日在內蒙古聽伊利、蒙牛兩大企業匯報,對“實現全民族‘每天一斤奶’的目標,迎接中國乳業第二個春天”的提法很感興趣。

內蒙古自治區現在正實現著“三個歷史過渡”:一是從游牧業向定居畜牧業過渡;二是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三是由靠天養畜向建設養畜、科學養畜過渡。半農半牧區和農區正在由自然放牧向舍飼輪牧轉變,由種、養分離向種、養結合轉變,由輸出原料向輸出成品轉變。上下已形成了共識:只有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飼草業、草坪業為行業目標向“草畜工貿四結合”、“種養加銷一條龍”的產業目標轉變,才是我國北方大草原重振歷史雄風、創造時代輝煌的根本出路。

在換一種思維認識草原、草業、草產業時,只要變對抗為兼容,變單一為多樣,變“輸血”為“造血”,信心就顯著提高了;生存動力、政策動力、市場動力三結合,效益就顯著提高了。內蒙古草產業的健康發展表現為區域化布局明顯,專業化實力增強,生產經營的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水平已穩居全國五大牧區之首。牛奶2001年產量占全國的10.15%,居第三位;到2005年產量占全20%,已躍居第一位。與20年前相比,內蒙古自治區牲畜數量僅增0.7倍,但肉類總產量增加6.2倍。羊絨穩居全國第一位,“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詞已家喻戶曉。草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牲畜的群體出欄率、個體生產力都顯著提高,畜牧業產值占全區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已達38.9%。全區農村牧區規模養殖戶23萬戶,產肉占全區總產量的33.5%,產奶占28.3%,產毛占26.4%,說明農牧民向養殖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步伐加快。

內蒙古的草產業發展已出現了“八大變化”:一是由專家試點到農牧民實踐,二是由農牧民個體經營到龍頭企業帶動,三是由資源簡單轉化到產業鏈延伸,四是從小基地示范到大集團加盟,五是從產業營銷到名牌打造,六是從名不見經傳到企業家軍團出現及民營企業家挑大梁,七是從實物運營到資本運營及國際財團直接融資,八是由分散活動到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發揮中介作用,以組織化保證產業化。

從1984年錢老應約給《內蒙古日報》發表專論,希望內蒙古在草產業的推動上給全國帶頭,到2006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把“大力發展林產業、草產業、沙產業”列為重點,寫進“十一五”規劃,歷時22年。這是對國情認識的升華,對西部認識的飛躍,它的示范作用必將進一步彰顯出來。

既然沙產業、草產業作為“西部21世紀的一件大事”(錢學森給新華通訊社田聰明社長的信),立起了一座里程碑,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枝獨秀終將喚來滿園春色,錢學森先生第六次產業革命的曙光必將普照中華大地!

(作者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人妻21p大胆|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亚洲三级影院| 成色7777精品在线|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天堂|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正在播放| 色偷偷一区| 2019国产在线|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在线观看无码a∨|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国产福利大秀91|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熟女AV| 99福利视频导航|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无码不卡网|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国产噜噜噜| 播五月综合|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伊人成人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午夜福利网址|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91网站国产| 国产丝袜精品|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无码高清专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本不卡在线|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亚洲综合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