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路線和方法
2006年7月份,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經濟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員對呼倫貝爾市四個牧業旗進行為期20天的調研(調研順序是鄂溫克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調研以嘎查為切入點,以戶為基本點,涉及牧區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我們在調研中選擇較能反映當地情況的兩類嘎查,一是較富裕嘎查,一是較貧困嘎查。采取與書記、嘎查達面對面交談,解剖嘎查總體情況及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經驗教訓等。對所在地選定的嘎查進行詳細了解之后,其嘎查中選擇兩到三戶家訪。因為牧民分散居住,無法家訪多戶,因此,只選其中的較能反映本嘎查典型情況的一兩戶,并與牧戶直接交流,了解生產生活各方面的情況、問題等。此次共走訪了4個旗8個蘇木鎮、11個嘎查、16戶牧民家。在實地調研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二、對呼倫貝爾市牧業四旗的感受
呼倫貝爾市四個牧業旗的調研中感受最大的是:1.有少數蘇木集體走夏營盤,仍保持著傳統游牧業的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益。比如,陳巴爾虎旗烏柱爾蘇木莫日格樂高勒夏營盤。夏營盤上一群群羊群悠閑地吃草,騎馬的牧民跟在后面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新巴爾虎左旗烏布爾寶力格蘇木走一百多里地外的道勞得夏營盤。2.所調研地的蘇木鎮嘎查牧戶都表示,每年的草料基本夠。如果不夠可在嘎查內部解決,不需要花大筆資金購進草料。這里一個關鍵的原因是牧戶都有打草場,一般年景長勢還可以,風調雨順的話草料根本不愁,還把剩余部分向外賣。3.所調研的嘎查都有集體機動草場及部分牲畜、其它積累。這對嘎查牧戶解決很大問題。比如每年休牧時期(3月15日~6月15日),牧戶的牲畜不是圈在羊圈里,而是在嘎查的集體草場上放牧。還有,旱災白災時可動用機動草場,解決避災。4.圍欄少。從1996年開始,草場才落實到戶,這樣,圍欄沒那樣泛濫。近兩年開始,以退牧還草項目來帶動牧戶草場圍欄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嘎查去年就圍欄15萬畝草場。5.千只以上規模的牧戶多。所到之處,500只以上羊群戶居多。其中千只規模的戶大致占1/4強。6.多數牧戶仍保持著騎馬放牧。這樣一來,多數牧戶有幾匹至幾十匹馬。
三、存在的問題
(一)草場合理利用、持續利用問題
在調研中合理利用草場問題仍是頭等大事。1.草場承包以前,鄂溫克旗伊敏蘇木和錫尼河西蘇木夏營地是伊敏河、輝河。自從承包以來,尤其是1996年草場落實到戶以來,牧民夏季無法走敖特爾,牲畜很難抓水膘,影響了畜牧業發展。伊敏蘇木比魯特嘎查是一個缺水的地方,苦于解決不了牲畜飲水問題及抓膘。例如:鄂溫克旗伊敏蘇木比魯特嘎查現有86戶,人口346人。以鄂溫克族為主,占90%以上。貧困戶7~8戶。嘎查草場面積37萬畝,其中打草場17萬畝。1997年分配打草場,多數已圍欄。嘎查牲畜24000頭只,其中外來畜4000只,包給牧戶。還有貧困戶代放臨近嘎查牲畜的較普遍。沒有外出打工的,草場一年不如一年。一是牲畜頭數倍增,一是自然災害連年,尤其是旱災頻繁,植被長勢差,也與圍欄有關。圍欄之后,固定一地,超載。1984年雙承包責任制之前牲畜少,4~5千只,草場面積大。近年挖藥材、種地的增多,濕地減少。從前的河流斷層,周圍變成耕地。以前牧戶不怎么走較遠的草場,那些草場如今變成種地。1983年時40~50戶,200多人,外來戶不多。2.季節游牧對草場有利,對牲畜抓膘有利。陳巴爾虎旗烏柱爾蘇木莫日格樂高勒夏營盤和新巴爾虎左旗烏布爾寶力格蘇木這樣的蘇木夏營盤對恢復草場和草原畜牧業非常有利。牧民一來恢復冬季草場,二來牲畜到水草豐美的涼爽草場,既補充營養又能抓水膘,牧民非常歡迎。蘇木干部牧民擔心的問題是這些蘇木夏營盤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法定歸屬。既不是蘇木的,也不是嘎查的,更不是牧戶的,怕哪天丟掉這一塊草場。之前已經出現把部分租給外地,租賃者圈起來不讓牧戶放牧,嘎查牧戶氣憤地把圍欄的鐵絲給拔掉的事情。牧戶認為,曾經的草場聯戶分配對畜牧業較有利,現在過于細劃,對草場、畜牧業不利。一是草場固定一地,保護小片,失去大片,最終全部惡化。二是對畜牧業非常不利,牲畜是因季節不同而采食不同的營養草。固定一地,已出現牲畜缺營養補這補那的問題。3.劃分草場不合理引起牧戶無法利用草場。例如,陳巴爾虎旗呼和淖爾鎮烏布爾淖爾嘎查牧民草場是長條分的,長度50公里,窄度是100米,沒法利用,希望重新劃分方塊。4.有位老牧民認為,草原生態被破壞與種地有關。曾經水草豐美的興安北麓夏營盤如今已成為大面積耕地,這樣一來,吸引大氣層的磁場削弱了,牧民又失去涼爽的夏營地,無法游動,也無法使草原休養生息。
總的看,牧業四旗草場還沒有大面積被圍欄,但已加快了圍欄步伐。當地干部、牧民對草場圍欄持懷疑態度,部分人持觀望態度,部分人持反對態度,其中尤以老牧民居多。牲畜不能自由采食,如何抓膘?圍欄是草場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嗎?
(二)牧區貧困戶問題
如何評價牧區貧困戶?我們所到之處,有少畜戶或無畜戶稱之為貧困戶,但這種概念已不現實了。少畜戶或無畜戶不等于貧困戶,因為他們有數目不小的草場,一年可純收益幾千至幾萬元。再加上在嘎查內部打工,主要從事牛羊倌或打雜,每月酬金為現金收入幾百元或實物分配,足以滿足日常開支。調研中發現,多數少畜戶或無畜戶就在本嘎查富裕戶中打工。為數不多的人外出打工。比如:鄂溫克旗伊敏蘇木比魯特嘎查牧民真潔,30歲,3口之家。孩子10歲,上小學。家有十幾頭牛,草場800畝左右,從1997年起開始在嘎查內打工,給富裕戶放牛(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每月工資1000元。此外,租賃草場,每年的價格不同,每畝2~3元或4~5元。
(三)牧區經濟合作組織問題
調研中發現,多數合作形式是貧困戶、少畜戶給富裕戶打工。還有少數嘎查牽頭建立養羊協會、羊絨協會、奶牛協會等。我們認為,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富裕戶+貧困戶,嘎查+牧戶形式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這一問題上不能脫離牧區現有條件,也不能完全行政干預。
(四)牧區經濟發展的思考
相比之下,有大型工業的旗,經濟實力雄厚,對牧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主要在旗鎮建設上比較明顯。比如:鄂溫克旗、新巴爾虎右旗都有較大的煤礦、石油,這對旗財政貢獻很大。我們認為,牧區旗的建設中開采有價值的規模大的礦產資源可行,但有一個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即資源開發遍地開花。這對草原及草原畜牧業的危害極大。比如:有的牧戶周圍全是這個礦那個礦,大型車輛踐踏牧戶草場,而且把污染物隨意扔掉,牲畜食后死亡。還有到處勘探石油及其它礦產,炸草場,結果周圍牧戶房屋倒塌、裂縫等惡性行為不少見。這一現象在全區各旗縣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應當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五)新牧區建設問題
在新牧區建設中應當壯大嘎查集體經濟的整體水平。嘎查在新牧區建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楞鎮巴音塔拉嘎查的做法。巴音塔拉嘎查現有53戶、183人,牲畜3.4萬頭只,其中2.2萬頭只是本嘎查的,其它是嘎查外的牲畜。嘎查草場面積為297平方公里。牧民人均收入3300元以上,在本旗屬前位。嘎查集體財產有,車輛、摩托車、300畝飼料基地、牲畜3000多只。發展保護集體牲畜上主要采取,只承包給較有困難牧戶,每年保證20%的純增(當年羔,牧戶和嘎查8:2分),這一措施對牧戶發展畜牧業幫助很大。一方面達到扶持牧戶的目的,另一方面集體經濟也隨之壯大。另外,富裕戶有責任帶貧困戶,脫貧致富。從2000年開始重視草場保護工作。在保護上,一是休牧和采食時間要嚴格把握;二是全嘎查每年從5月20日起休牧,休牧期間嘎查為牧民免費提供集體機動草場放牲畜;三是從2003年起種草成功,主要是多年生草和青貯等。除此之外,嘎查在旗里購買樓房,建立網站為牧民提供信息,此外為本嘎查牧民提供免費住宿。
(六)牧區缺乏勞動力
上世紀80年代初,牧區實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時,大量外地人口進入牧區當羊倌,當時的羊倌如今已成為富裕戶,或離開牧區或成為牧民中的一員。調研中發現,如今雇羊倌變的很難。缺勞力主要在內部解決,逢災年時周圍地區,如興安盟等東部地區的蒙族當羊倌的居多。
四、幾點建議
(一)完善制度,持續利用草場
我們認為草場利用上,不可一刀切,牧區內部也區別對待。錫盟等地牧戶草場已經落實到戶,戶戶基本圈起來,而且把牲畜減少到一個羊單位20畝以內,效果如何值得思考。我們認為,應繼承傳統游牧業的合理部分,在草場利用上能否靈活一些,聽取當地牧民的呼聲,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草場使用權只有圈起來一種辦法嗎?為什么呼倫貝爾牧業四旗現有圍欄少、戶均牲畜多,草場仍保持較好呢?
(二)保護現有草原畜牧業
要用草原畜牧業的規律衡量工作標準,游動是其根本,有條件的地方大游動,例如蘇木組織的夏營地游牧;沒有條件的地方可嘎查內游牧,聯戶游牧等。其目的一是草場休養生息,二是牲畜獲得各種營養抓水膘。
(三)建設新牧區要腳踏實地,不能一哄而起
充分尊重廣大牧民的意愿。國家、自治區先后出臺了解決“三牧”問題的好的政策,但落實不力,很多牧民都不了解。建設新牧區的核心力量是牧民,不發揮牧民的積極性、聰明才智,沒有他們的參與,建設新牧區是空殼。建設新牧區的關鍵一環應當是壯大嘎查集體,只有嘎查集體壯大,才能為一方牧民服務。
(四)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中,壯大嘎查集體經濟,依此帶動各類合作組織的發展是一個捷徑
一方面要發揮嘎查內部的能動性,避免行政干預;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當提供寬松的環境和服務,比如,籌集資金渠道,爭取符合當地的項目,其中尤與草場、科學養畜相關的項目為首選,還有德才兼備的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和鼓勵政策等。
(五)牧區要適度開發礦產資源
有較大規模的大型資源開發對牧區經濟全面發展有利,但要采取強有力措施制止草原上亂開濫挖,到處開礦,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給牧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非法行為。
(六)牧區政策要因地制宜
我區牧區遼闊,資源富集程度不一,由于雨水氣候條件有別,其生產生活狀況不同,因此制訂政策要區別對待牧區、牧區內部。現在有些項目太細化,不符合當地自然生態條件,這種不符合牧區條件的例子不少,因此在政策制定層面上要合理把關,科學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