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金融發展理論主要是從總量分析角度研究金融體系,本文參考了系統學關于無尺度網絡的理論分析,提出金融系統是一個無尺度網絡,具有強韌性和脆弱性的結構特性,并提出保持大型金融機構的財務穩健性,對保障我國金融系統清算和支付結算等主要功能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無尺度網絡 復雜系統 金融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07)02-0085-03
[作者簡介]張韶輝(1972—),廣東韶關人,注冊金融分析師,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供職于深圳市龍崗區發展和改革局。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發展理論。
一、引言
對金融體系進行系統研究,起始于戈德史密斯(Goldsmith.R.W)的《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他在該書中首次提出了衡量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水平的金融相關比率(FIR),即“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之比”。通過對金融相關比率的分析,他得出的結論是:盡管不同國家的起點各不相同,但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著大致平行的關系。他還指出“金融結構越發達,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提供的選擇機會就越多,資金總量的增加就越快,在一定的資金總量下,資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戈德史密斯對金融體系的研究,不僅利用金融相關比率進行總量分析,也提出了結構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而隨后金融發展理論的研究脈絡,更多的是僅沿著總量分析的框架開展,對金融體系結構問題的研究關注甚少。其間雖然有銀行主導或市場主導的市場結構對比研究,但筆者認為,將銀行主導與市場主導對立起來分析是一個誤區,本質上兩者間更多的是互補關系,而非競爭關系,都是金融體系結構多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借助系統學的研究成果,對金融體系的結構特征作初步的分析。
二、無尺度網絡
系統學認為,元素、結構、環境三者共同決定系統的功能。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須選擇具有一定性能的元素,選擇最佳的結構方案,還要創造適當的環境條件。系統結構是元素之間相對穩定的、有一定規則的聯系方式的總和。按照結構性質分類,可以有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元素在空間中的排列分布方式,稱為空間結構,如晶體的點陣結構,建筑物的立體結構。系統運行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內在時間節律,如地球系統的周期運動、生物鐘等,稱為時間結構。系統的結構性對系統功能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同樣或相近的元素,按不同結構組織起來,系統功能就有優劣高低之分,甚至會產生性質不同的功能。
(一)無尺度網絡的定義。無尺度網絡指的是網絡節點的連結分布遵循“冪次定律”,即任何節點與其他k個節點相連結的概率,與l/kn成正比。以往科學家對復雜系統結構性問題的研究,一般認為復雜系統是一個隨機網絡,即系統中節點的連結方式是隨機的,因此絕大部分節點的連結數目會大致相同,隨機網絡中節點的分布方式將遵循鐘形的分布,連接數目比平均數高許多或低許多的節點都十分稀少。例如,1959年匈牙利數學家厄多斯(Erdos)和瑞尼(Renyi)提出通過在網絡節點間隨機地布置連結,就可以有效地模擬出通信和生命科學網絡這類系統。1998年美國科學家阿爾伯特·拉茲洛·巴拉巴斯(Albert-Laszlo Barabasi)和埃里克·博納博(Eric Bonabeau)在開展互聯網項目研究初期,認為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連結網絡文件的網站,而個人興趣的多樣性和可選擇的網頁數量巨大,也假定互聯網的連結模式將呈現出隨機網絡的特征。然而,研究結果卻推翻了這個預測,事實上互聯網是由少數高連結性的頁面串連起來的,80%以上頁面的連結數不到4個。然而只占節點總數不到萬分之一的極少數節點,卻有1000個以上的連結,也就是說網頁的連結分布遵循“冪次定律”,任何節點與其他k個節點相連結的概率,與l/kn成正比,而且,n值通常介于2-3之間。冪次定律和表征隨機網絡的鐘形分布大相徑庭,冪次定律說明互聯網是由少數集散節點所主控的系統。
隨后的研究,也在很多不同的系統中發現了無尺度的系統結構特征。如以光纖或其他通信線路連接的路由器網絡,電子郵件所連結的人際網絡,物理和計算機等一些學科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關系網絡,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的聯盟網絡,古菌域、細菌域和真核生物的細胞代謝網絡。這些本質上不同的各種系統,卻具有相同的結構特征,即不僅是無尺度的,而且有著一個共同點,系統節點的連結分布遵循的“冪次定律”中,kn項中的n值通常介于2~3之間。
(二)無尺度網絡的特性。阿爾伯特和埃里克的研究認為,無尺度網絡具有以下的特性:
1.網絡成長性。無尺度網絡的節點數量均呈現高增長現象,例如互聯網的頁面數量,1990年整個互聯網只有一個網頁,而到今天它的網頁數已經是數以億計,其它大部分網絡也都具有類似的發展過程?;ヂ摼W在起步階段只有幾個路由器,隨著新的路由器與網絡原有的路由器相連結,如今路由器的數量已經高達百萬以上。這些現實中的無尺度網絡,均具有不斷快速成長的重要特性。
2.優先連結性。無尺度網絡新增節點在連結過程中,并非所有舊節點的機會都是平等的,這種現象也稱之為“馬太效應”。例如,在選擇將網頁連結到何處時,盡管人們可以從數十億個網站中進行選擇,然而我們大部分人只熟悉整個互聯網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往往就是那些擁有較多連結的站點,只要連結到這些站點,就等于基本聯結了整個網絡。這種“優先連結”的過程,也發生在其他網絡。在互聯網,那些連結較多的路由器通常擁有更大的帶寬;在美國的生物技術產業,知名公司更容易吸引到同盟者的參與合作。
3.網絡強韌性。研究中發現,無尺度復雜網絡對隨機的意外故障具有很強的承受能力。例如,路由器網絡中每時每刻都有數百個路由器失效,但互聯網卻很少因此受到大的影響。模擬實驗證明,即使從互聯網路由器中隨機選擇的失效節點比例高達80%,剩余的路由器還是能組成一個完整的集群并保證任意兩個節點間存在通路。研究認為,無尺度網絡對隨機性的意外故障具有強韌性的特征,本質上源于這些網絡的非同質拓撲結構。隨機去除方式所破壞的主要是那些不重要的節點,因為它們的數目遠大于集散節點,因而去除它們不會對網絡拓撲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
4.網絡脆弱性。無尺度網絡過分依賴集散節點,使其面對主要集散節點的蓄意攻擊時可能不堪一擊。模擬試驗發現,只要去除少數幾個主要集散節點,就可導致互聯網潰散成孤立無援的小群路由器。因此,一次有組織的協同攻擊,只要去除掉若干個集散節點(先去除最大的,再去除次大的,依次類推),當有5%~10%的集散節點同時失效時,就足以造成無尺度網絡的嚴重破壞。
三、金融體系與無尺度網絡
金融體系是一個有關資金集中、流動、分配和再分配的系統。它由資金的流出方(資金盈余方)、流入方(資金短缺方)和連接這兩者的金融中介機構與金融市場,以及對這三方進行管理的中央銀行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共同組成。居民、企業、中介組織和政府機構都是金融系統的要素,他們在金融活動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有機的系統。金融系統個體的種類主要有家庭、企業、政府、金融機構、中央銀行等,其中有些個體的數量是很大的。如金融系統中的家庭數以百萬、千萬、億計量的。如中國的人口有13億,家庭的個數多達數億。企業的個數隨國家的大小不同,可以是萬、十萬、百萬……金融機構類型也是多樣化,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
筆者認為,金融系統呈現出的結構特征,是一個無尺度網絡,而不是一個隨機網絡系統。一方面,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金融體系,均呈現了快速增長態勢。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金融機構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集散節點,優先連結的特性十分明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銀行業集中度的研究為例,存款總額比重前3位和前10位的銀行占市場份額平均約為50%和80%,也就是說,不論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具體情況如何不同,但在銀行業發展和演化過程中,最終形成的市場結構均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特征,即存款總額比重前3位和前10位的銀行占市場份額平均約為50%和80%,這充分說明了銀行系統也是一個無尺度網絡,大型銀行機構在其中扮演著集散節點的角色。
事實上,如果將金融體系理解為一個無尺度網絡,則個人、企業、金融機構等均是網絡中的節點,個人和企業從數量上占網絡中結點的絕大多數,但它們僅與網絡中少數的金融機構相聯系,因此是屬于分散節點,而金融機構盡管僅占極少數,但它們卻與網絡中大多數節點相聯系,因此屬于無尺度網絡中的集散節點。如果將金融機構單獨作為一個子系統,也是一個無尺度網絡,大型的金融機構扮演著集散節點角色,與大多數中小型金融機構發生資金業務往來,而中小型金融機構僅是與個別大型金融機構發生資金往來,并且是通過這些大型金融機構與其它金融機構間接發生聯系。
如果將金融機構系統看成是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經濟系統中各行各業的興衰均可能對金融系統造成沖擊,假定各行各業的興衰是獨立于金融系統之外的隨機性事件,則其對金融系統的沖擊主要是一種隨機性沖擊,因此,金融系統作為經濟系統的子系統,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無尺度網絡結構特征,與其在應對各行各業的興衰過程中表現出的良好穩定性是相適應的。此外,默頓和博迪金提出,金融體系的主要功能是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幫助地區或國家之間配置和使用經濟資源。金融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清算和支付結算,聚集和分配資源、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之間轉移資源。筆者認為,金融系統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無尺度網絡結構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清算和支付結算等主要功能,保持系統功能在外部隨機性沖擊下具有的強韌性。以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為例,金融系統中的各個節點,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等,均不時受到各種各樣的隨機性外部沖擊,許多節點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甚至陷入財務危機,如果清算和支付結算網絡是個隨機網絡,則該網絡極有可能陷入癱瘓。但現實中,金融系統形成的無尺度網絡結構特征,卻保證了金融系統不會陷入癱瘓之中,其主要的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仍然可以維持。當然,金融系統作為一個無尺度網絡也有脆弱性,當主要節點遭遇蓄意沖擊,或者其自身機能不完善而陷入財務危機時,整個金融系統主要功能的實現將大打折扣。例如,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外國對沖基金對其金融市場進行蓄意沖擊,致使主要金融機構出現財務危機,造成了整個金融體系動蕩不安,清算和支付結算等主要功能出現嚴重障礙,進而波及到經濟實體各個部門。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阿爾伯特和埃里克認為,為了避免因惡意攻擊帶來網絡的大規模破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護好集散節點。筆者認為,考慮到無尺度網絡具有的強韌性和脆弱性的雙重特性,因此,保護好金融系統中集散節點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意義重大。
目前,我國金融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型金融機構作為系統的主要節點,在財務方面存在著極大隱憂,表2是國內外商業銀行主要經營指標的比較。
資產規模位于前列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如果不能有效地改進其財務狀況,一旦發生財務危機,其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的整體沖擊將是巨大的。因此,筆者認為,近年來我國不惜采取一些非市場化手段,來彌補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潛在虧損,并通過海外上市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強化內部市場化運行機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有完善和改進金融市場中資產規模位居前列的大型金融機構的財務穩健性,才能使我國金融系統清算和支付結算、聚集和分配資源、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之間轉移資源等主要功能得到保障,整個國民經濟系統才不會出現陷入動蕩之中。
[參考文獻]
[1] Albert-Laszlo Barabasi 和Eric Bonabeau.無尺度網絡[J].科學美國人中文版,2003,(7).
[2] 李幼平.無尺度現象引發的思考——文化傳播對網絡的反作用[DB].傳媒投資網2005,(3).
[3] 唐芙蓉,蔡紹洪,李朝輝.無尺度網絡中的統計力學特征[J].貴州大學學報,2005,(1).
[4] 劉青,劉壽強.無尺度網絡在反蠕蟲領域的應用[J].計算機安全,2005,(7).
[5] 曹黎.無尺度網絡面臨安全問題[J].IT時代周刊計算機安全,2004,(12/14).
[6] 吳家睿.生物系統的分子構建[J].科學,2006,(9).
[7] 陳關榮.復雜動力網絡的研究將是新世紀科學技術前沿的戰略性課題之一[Z].香港城市大學“混沌控制與同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