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村鎮社區信用合作組織列為新型銀行業機構,是放活農村金融、搞活農村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
近日中國銀監會發布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村鎮社區信用合作組織列為新型銀行業機構,這是放活農村金融、搞活農村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這一政策將極大地促進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進一步完善農村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意見》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構建起相應的金融體制,將形成經濟與金融的相互支持機制,從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這一措施還為引導農村經濟發展、扶持農業產業和幫助農民架起了綠色通道。
社區信用合作組織是金融在農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搞活農村金融最核心的內容。離開農村社區信用合作組織,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生存和發展會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培育、扶持好農村社區信用合作組織,讓其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出來了,下一步如何發展新型合作金融是基層工作者面臨的又一課題,筆者認為,發展村、鄉、縣級三級信用合作組合將是較好的選擇。
做實村級信用合作組織是關鍵。村級信用合作組織是最貼近農民的金融組織,因為其由農民自己辦,成員相互之間非常熟悉,易于發現道德風險,解決信用問題。村級合作組織是農村金融的造血機構,而且還可以充當農村金融體系遇到風險時的免疫細胞,從這個意義上講,村級信用合作組織的作用是巨大的。吉林省梨樹縣的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實踐證明,村級信用合作組織與農戶聯結程度高,村民參與管理和監督的積極性都能被調動起來,從而促進合作組織健康發展。把村級資金互助合作社做實做好,然后再發展鄉鎮信用合作組織。
發展村級信用合作組織聯合社,即鄉鎮信用合作組織。當一個鄉鎮的村級信用合作組織得到充分發展,管理和運行良好之后,信用合作組織之間進行資金余缺調節就成為可能,聯合組織的建立就成為經濟發展的需要。比如一個鄉鎮有12個村,每個村發展一個信用合作組織,當確實做到管理規范、誠實守信、運行良好后,由這12個村為單位發起成立鄉鎮信用合作組織,吸收各村級信用組織存款和發放貸款,進行村級合作組織的資金余缺調節。這樣的安排不會出現信息不對稱而形成的內部人控制和交易成本提高問題,是一種有效率的資源和組織整合形式,也符合信用合作組織從小到大的發展規律。
發展縣級信用合作組織協會。在各鄉鎮信用合作組織得到充分發展后,為了加強自律,減少社會監管成本和滿足信用合作組織的服務要求,就需要在鄉鎮信用合作組織基礎上成立行業協會,以自律、服務、協助為主要職責開展工作。自律就是通過自我監督來執行和實現金融監管當局要求的合規經營政策目標,把好第一道監管關;服務就是要為基層經營組織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詢、業務培訓、信息和技術支持、經驗交流、完善管理和業務流程、推動政府與合作組織信息溝通等;協助就是做好政府委托的事項,推動信用合作組織貫徹落實政策,方便監管工作的開展。
總之,通過做實村級、發展鄉級、建立縣級三級社區信用合作組織網絡平臺,發揮新型信用合作組織應有的作用,起到完善農村金融、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銀監會四平監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