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摘自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近期發布的《繁榮興盛的全球銀行業——2007年銀行業價值創造報告》,這是該公司第五份關于銀行業股東價值創造的年度報告。與往年報告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詳細考察了風險管理在增加價值創造方面的作用。
對全世界銀行來說,實施和提高風險管理戰略和能力的成本一直在穩定增長。新巴塞爾協議更是火上澆油,將成本——特別是歐洲各銀行的成本推向更高。一項BCG的關于風險習慣的調查表明,大多數資產在1000億歐元以上的大型銀行將至少花費5000萬歐元來實施新巴塞爾協議框架。20%的大銀行為了達到協議合規預計要花費1億多歐元(圖1)。然而,許多銀行仍未找準如何將風險管理投入帶來的益處與管理決策聯系起來,例如通過更高的經營管理透明度和更準確的風險衡量提高決策質量。

盡管風險管理的首要動力一向來自監管合規,但那些有效管理風險的銀行,其創造的價值可以遠遠超出風險測量與監管匯報。事實上,銀行應將管理風險的成本視同一種業務投資,即通過投入帶來更多的盈利或更高的增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銀行必須面對兩項挑戰。首先,銀行必須擴大其風險管理投入的范圍,不能單純注重風險測算與數據調校的流程。也就是說,它們必須集中全力地將風險管理做法嵌入直接進入損益表的長期戰略和日常經營決策中。第二,銀行不能孤立地按部門或業務線條認識和處理風險,因為這種做法勢必會增加成本并抑制累積效果。相反,銀行需要采取整體性、超越業務界限的風險管理實務。
從風險承擔者轉變為風險管理者
風險與價值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承擔風險必須創造收入,其留存收益再進入資本金池,作為進一步緩沖風險的基礎。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風險管理來整體優化風險與回報的平衡,從而提高自身價值。為了獲得有效風險管理帶來的益處,這一根本原則必須納入銀行的整體戰略和業務流程之中。根據我們的經驗,領先機構遵循了四個步驟,以確保實現綜合的風險管理與資本管理(圖2)。
步驟一:衡量風險。第一步就是要量化風險。換句話說,就是要了解資本金需求。多數銀行從以下三個方式之中選擇一種來衡量風險:老巴塞爾協議、新巴塞爾協議或經濟資本。老巴塞爾協議是基本法,不包含風險評級及回收率等重大風險指標。因此,新巴塞爾協議對此作出調整,為的是更好地吸納監管規則與經濟風險的指標。經濟資本模式比新巴塞爾協議更先進,提供最詳盡的經濟風險考量。
新巴塞爾協議可以視為老巴塞爾協議和經濟資本模式之間的橋梁。其中后者是完全由內部評級模型計算而得。根據新巴塞爾協議,監管機構允許只針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使用內部模型。對于通常會鎖定銀行大部分資本金的信用風險,新巴塞爾協議要求對違約概率和回收率等風險參數使用內部評級法,但是與信用風險相關的潛在損失仍可以按監管框定的數據進行量化。此外,經濟資本模式經常包括本不屬于監管資本范疇的微小類別風險(圖3)。再者,通過將組合多元化效應納入考量體系,這些模式降低了承擔一定風險所需的資本金量,從而提升了銀行所需資本的回報。
步驟二:建立控制考量體系和流程。為了準確、一致地測量單個業務的風險回報比率,銀行的控制度量標準還必須包括對資本使用的測量。在風險調整比率里,回報本身就是在剔除預期損失后衡量的。業績考量體系必須和所占用的資本金掛鉤,即為非預期損失作緩沖的部分。即使風險調整業績的概念似乎相對直觀,其實施也依然需要小心謹慎。重要的是,該考量標準必須被納入銀行的主要流程,例如目標設定、預算與規劃、事后業績衡量、激勵機制的設計等。圖4說明的是銀行在實行一項監督風險調整業績的考量標準時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步驟三:實施風險管理的治理框架。一旦建立了監督風險調整業績的考量體系,它就必須被納入資本治理的總體框架。這種框架界定了資本金的管理流程,例如預算資金分配、處理富余資本、積極匹配未來資金供求、加強資本紀律等。該框架還包含決策權限和責任,以及溝通和報告準則。很多銀行通過一個由財務總監、司庫、風險總監以及各業務決策層所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來構建決策權限。該委員會是一個分配資源和創造價值的平臺。
步驟四:注重業務整合和影響。采取了必要步驟來整合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之后,銀行可以發揮其風險管理能力的杠桿效應以創造價值。面對銀行風險,銀行要推行積極信貸組合管理(ACPM)流程,目的是分散風險并且從風險回報的角度管理風險加權資產。
根據我們的經驗,ACPM的實施方式可以按照總行對貸款定價的影響及貸款質量責任劃分兩方面進行分類(圖5)。通常是單純的建議性角色(以提供定價建議)開始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APCM逐漸納入集中的資產賬簿管理,并以二級市場為基礎提供資金短缺融通和貸款定價。
不過,對當今大多數銀行而言,ACPM尚未演化到銀行能在貫穿整體信貸組合的信貸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由圖5的右上部分看出,全部資產轉移模型側重貨款交易戰略,并且通常僅用于充分流動的二級市場的資產類別。

ACPM流程也會影響資本比率。銀行可以積極管理資本比率,如用各種工具管理一級資本比率。對于資金供給,可以利用混合債、股票回購以及股息等方式。對資金需求而言,可以運用風險加權資產(RWA)限額、罰金制度(用來強化資本紀律)、RWA內部清算以及資產證券化。ACPM的流程應該直接與銀行的資本戰略掛鉤,而不是作為資金部利潤最大化的手段。成功實施該理念的銀行也為處理價值破壞級資產提供了退出渠道.這樣有助于釋放資源求獲取更高增長。
實現綜合的風險管理與資本管理的效益

綜合的風險和資本管理可以帶來明確的貨幣效益。通過從戰略風險回報的角度積極進行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銀行可以騰出資金,承擔額外風險繼續進行業務投資或者回饋給股東。通過一個更分散、更多元化的資產組合,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能夠讓一家銀行的經濟資本降低20%到40%之多。假設一家銀行經濟資本對風險敞口的比例為6%,而資本成本是10%,那么銀行可以創造多達24個基點的新增稅后價值。
我們的一位銀行客戶是綜合的風險和資本管理的先行者,其2006年的稅后資本回報率(ROE)增加了近20%。它主要采用股票回購方案和股息發放,并且同時保持了令人滿意的一級比率與平穩的排名。再者,該銀行從投資組合管理中獲益頗豐,包括:大幅降低貸款損失,波動性更低,貸款結構顯著改善,四年內將問題貸款損失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風險敞口降低而收入基礎不變,即邊際收益率大幅提高;重新將貸款資產主營給盈利客戶,帶來利潤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對不盈利客戶安排了撤出戰略和退出渠道。換句話說,回顧資本金和回報的增長,該銀行的發展符合一條幾乎完美的歐元曲線之道。
從首席執行官的角度來看,一個綜合的風險和資本管理的框架可以是一個有力的指導工具。一個內部的資本市場不但迫使各業務部門為獲得增撥資金而相互競爭.還能將外部投資決策與內部活動在一致的基礎上進行衡量。再者,通過將資本分配到組織,銀行可向業務部門發放投資決策權,各業務部門自然會做出資本效率最高的選擇。這些影響與積極的企業級組合管理結合在一起——包括資產證券化和對沖等現有退出戰略,將使得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更強,從而帶來ROE值的大幅上升以及股東總回報值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