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跨國公司、全球兼并和收購興起的今天,因經營者不了解東道國的文化而翻船的事件層出不窮。參照萊恩和迪斯特芬諾所開發的六文化緯度系統,設計了一個文化定向框架。根據這個文化定向框架,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可以借助七個指標加以判斷和辨別。選取與中國貿易往來最多的30個國家,通過調查問卷和專家打分的方式得出這30個國家在七項指標上的分數,再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提取出影響國家文化的兩個主因素:價值觀和世界觀,根據提取的這兩個主因素進行文化板塊的構建。根據文化板塊模型中母子公司所在國家位置的不同可以采取相應的跨文化方式,把文化沖突盡量消除在跨國經營之前。
關鍵詞:文化板塊;跨文化管理;文化沖突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4-0021-05
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資進入中國的速度在加快,同時,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也在開始。然而伴隨著跨國公司、全球兼并和收購的興起,因經營者不了解東道國的文化而翻船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國際管理學家戴維·A·利克斯曾說過:“大凡跨國公司大的失誤,幾乎都是僅僅因為忽略了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結果?!庇纱丝梢?,文化差異是制約跨國經營的主要障礙。筆者擬構建的文化板塊模型就是要在進行跨國經營之前,根據母子公司所屬國家在模型中位置的不同采取適當的跨文化方式,把文化沖突盡量消除在跨國經營之前。
文化板塊是指一個相互影響的文化區域概念。在世界某個比較廣闊的地區內,某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的水平比較高,因而對周圍的一些國家或民族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得這些國家或民族在思想觀念、風俗習慣、行為儀態、心理性格等具有同質化的傾向和特征,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文化板塊。
一、構建文化板塊的國家的選定及其調查樣本情況
據商務部統計,2005年上半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含金融機構)的項目數達到35300個,合同金額1450.780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4.1139億美元。據數據顯示,亞洲十國/地區、歐盟、北美和部分自由港不論在項目數、合同外資金額還是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方面均占90%以上。根據統計學原理,可以用這30個國家代表整體。因此,筆者構建文化板塊所選定的國家就是亞洲十國/地區、歐盟、北美和部分自由港。
調查的樣本企業,主要來自于山東的青島、煙臺、威海、濟南、河北石家莊、北京、深圳、廣州等地區。在確定了被調查的樣本企業之后,筆者以訪談形式為主,調查問卷方式為輔深入樣本企業進行調查。課題組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215份,問卷回收率達到71%。
二、文化板塊的指標構成及其分析
分析國家文化差異,首先需要一個可供量化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必須反映影響國家文化的主要因素,這是整個文化板塊構建的關鍵。參照萊恩和迪斯特芬諾所開發的六文化緯度系統,再結合筆者的思考,設計了一個文化的定向框架,見圖1。這個框架從世界觀、人性觀、人際關系、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空間和時間這七個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之下人們的不同表現。這個文化定向的框架并非所獨創,而是在汲取了其他跨文化管理學者的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這個框架集中代表了跨文化管理理論的基本觀點。
這七個指標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了判斷國家文化差異的基本標準,根據這個文化定向框架,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可以借助這七個指標加以判斷和辨別。
三、文化板塊的因素分析
(一)文化板塊調查量表的編制
在查閱文獻、參照以往研究的結果以及筆者對國家文化的界定的基礎上設計出調查問卷,使之盡可能做到全面、具體、可描述和可度量。為了使問卷適合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員工,先請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外語系教師對問卷進行修訂和翻譯,然后根據有關專家提供的意見刪除或修改可能產生重疊、歧異的題項,最后選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項目,加上指導語和個人背景資料組成調查問卷。
(二)調查問卷的信度
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同質信度,即α系數)來進行國家文化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一般認為,α<0.35為低一致性,0.35≤α<0.7則尚可,α≥0.7則屬于高一致性。從表2-2可以看出,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都在0.50以上,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
(三)調查問卷的效度
對國家文化調查問卷首先做巴特利特球形檢驗,檢驗值為187.964,O樣本充足性檢驗值為0.730,說明數據適合因素分析;在因素分析過程中,采用最大方差旋轉法,旋轉后得到兩個因素,分別命名為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兩個因素可以解釋問卷的86.427%;同時,各個項目與因素得分和總分之間的相關都達到0.00顯著性水平以上。這都說明問卷與國家文化具有較理想的構想效度。
綜上所述,問卷在評定國家文化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可以作為評定國家文化的工具。
(四)結果與分析
利用SPSS11.0 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
1.O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結果
O統計量是用于比較觀測相關系數值和偏相關系數值的一個指標。一般說來,0.70≤O<1表明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很好,0.50≤O<0.70表明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比較好,0.3≤O<0.5表明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中等,O<0.3表明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不可接受。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可用來檢驗變量之間彼此獨立的假設,即總體相關矩陣式單位矩陣這一假設。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統計量是根據相關矩陣行列式的卡方轉換求得的。該統計量取值大時表示拒絕零假設。當不能拒絕原假設時,因素分析就不合適了。
表2給出了O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結果。其中O值為0.730,適合因素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絕其零假設,認為適合因素分析。
2.因子提取結果
表3是因素分析后因子提取的結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s列(第一列到第四列)描述因素分析初始解對原有變量總體描述情況,第五列到第七列則是從初始解上按照一定標準提取了兩個公共因子后對原變量總體的描述情況。一般說來,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70%以上則認為比較滿意。提取的兩個公共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6.427%,也就是說,這兩個公共因子能反映原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提取兩個因素便可以了。
3.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表4是按照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旋轉后的結果,可以根據旋轉后的結果對因子變量進行更清楚的解釋。
經過旋轉之后,本例中第一個因素變量基本上反映了“人性觀”、“人際關系”、“思維方式”、“空間”和“行為方式”等,這些因素都是價值觀的一個側面,因此,將其命名為“價值觀”。
第二個因素變量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觀”和“時間”對國家文化的影響程度。在“時間”這個因素其實是隸屬于“世界觀”的。比如,人們認為他們與自然之間是協調型關系的,那么反映在“時間”上就是具有長期導向性,即注重未來;如果人們認為他們與自然之間是聽命型關系的,那么這樣的國家就比較注重過去;如果人們認為他們能夠駕馭自然,在“時間”上則表現為注重現在,具有急功近利的表現。因此,本文將第二個因素命名為“世界觀”。
四、文化板塊的構建
綜上所述,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已提取了影響國家文化的兩個主因素:價值觀和世界觀。下面就著手進行文化板塊的構建。
(一)計算各個國家的因子得分
這里,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并輸出因子得分系數。
根據以上因子得分函數, 求出各個國家的因子得分。
(二)繪制各個國家的兩因子得分變量的二維散點圖
根據各個國家兩因子的得分,在二維框圖中繪制出各個國家在圖形中的位置,如圖2所示。
(三)文化板塊的劃分
筆者進行文化板塊劃分的目的就是把世界上與中國貿易往來最多的三十個國家根據共同因子劃分成幾個板塊,這樣,每一個板塊中的國家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點。實際上,文化板塊的構建屬于分組分析,分組分析已經在許許多多的市場研究中得到了有效地應用,主要根據各個國家在二維框圖中所在的象限進行粗略分組(當然,劃分板塊的方法有很多種,研究者也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其他方法),大體分為四個板塊,如圖3所示。
觀察圖3,不難發現,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那些國家雖然分別處于同一象限中,但是彼此之間的距離頗大,統一的板塊文化較難歸納。因此,根據臨近原則,把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文化板塊再進行一下細分,如圖4。
根據地理學方面的名稱對板塊進行命名:
東亞板塊:中國、香港、臺灣省、澳門、韓國。
日本板塊:日本。
東南亞板塊: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
南歐板塊: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盧森堡、荷蘭。
英格蘭板塊(由英國及其前殖民地組成):英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愛爾蘭、加拿大、開曼群島。
北歐板塊:丹麥、荷蘭、瑞典。
美德板塊:美國、德國、奧地利、薩摩亞。
構建出文化板塊模型之后,根據母子公司所屬國家之間距離的大小可有針對性地提出跨文化處理方式,這對于中國在外的跨國公司和外商在華投資企業[LL]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