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公路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主體已由過去的行政性機構轉變為市場主體的公路運營公司。因此為規范公路運營公司的運營,同時便于其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并揭示績效改進空間,對其經營績效進行恰當的評價十分必要。
關鍵詞:公路公司;主成分法;經營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540.58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4-0077-03
一、引言
所謂經營績效評價是指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性進行評定,同其它績效評價一樣,經營績效評價的難點在于指標體系的構建和評價方法的選擇上。
筆者選取在滬深兩市上市的16家公路類上市公司為樣本,以交通部頒布的公路類公司績效評價指標為基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公路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將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數學變換把眾多可能相互包含重復信息的指標轉化成新的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并選取在變差總信息量中比例較大的少數幾個綜合指標來替代原來眾多的指標,對分析對象進行相應的分析、評價。將主成分分析應用于績效評價,能消除評價指標之間的相互影響,并避免主觀賦權帶來的偏差。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一)指標選取及原始數據預處理
按照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結合評價對象的特點選擇恰當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原始數據進行同趨化和無量綱化處理。
(二)確定指標數據的相關矩陣R
(三)確定主成分
(四)選取主成分個數k
實踐中k值一般由累計方差貢獻率決定,即:
(五)構造綜合評價函數F
以k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為權數對k個主成分進行加權,以加權綜合的結果作為評價對象的績效得分,即:
其中Zi為各主成分的貢獻率,即:
三、公路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
(一)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以交通部頒發的公路類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交財發\\[2002\\]446號)為基礎,考慮公路類上市公司經營特點和績效指標區分度,確定的公路類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二)主成分求解
原始指標值來源于各公司公布的年報或經計算整理所得(巨潮資訊,http://gsgg.cninfo.com.cn),并經預處理。運用SPSS軟件計算,結果前六個主成分(見表1)Y1、Y2、Y3、Y4、Y5、Y6的貢獻率分別為22.66%、17.43%、13.35%、12.49% 、12.37% 、11.40%,累計貢獻率Z=89.71%>85%,這6個主成分基本上代表了原始數據的信息。
依據表1的載荷分布情況可知,第一主成分反映盈利能力,第二主成分反映償債能力,第三主成分反映權益增長能力,第四、五主成分均反映了資產運營水平,而第六主成分則反映了營業收入增長率和每股凈資產的綜合影響。
(三)構建綜合評價模型
依據主成分求解結果,綜合評價模型構建如下:
其中,Yi可通過對原始變量無量綱化值進行加權綜合求得,權數即為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數(成分得分系數表略)。運用綜合評價模型,上述16家公路類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得分及綜合績效得分如表2所示。
四、評價結果分析
第一,表2所示的總績效得分F均值為0,故 F =0代表公路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平均水平,據此我國16家公路類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大致如下:高于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都是8家,其中前三名的中原高速、華北高速、現代投資績效顯著,最后兩名的海南高速和東北高速績效得分遠低于平均水平;第4至7名的楚天高速、贛粵高速、福建高速、山東基建略高于平均績效水平;第8、9名的五洲交通和延邊公路與平均績效水平很接近;第10至14名的粵高速、皖通高速、重慶路橋、寧滬高速、深高速5家公司間的績效水平較接近,均略低于平均績效水平。
第二,由評價結果首先可知,經營成果(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償債能力)是影響績效的兩個最重要因素,其次分別是權益增長能力、資產運營水平等。
第三,在所有指標中成本費用利潤率載荷最大,說明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是提高經營績效的有效途徑。同時,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載荷大于長期償債能力,即提高短期償債能力能更顯著的改善經營績效。
第四,表2中各主成分的排名與總排名差別較大,表明綜合績效取決于6個主成分的綜合影響。同時這種排名差別也說明,我國公路類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運營水平、權益增長能力等方面發展普遍不均衡。如綜合排名第一的中原高速,其償債能力和流動資產運營水平排名不佳,改善償債能力和流動資產運營水平是其進一步提高績效的有效途徑。
第五,結合各公司的背景資料和經營情況可以發現,表2中績效排名較好的公司往往都具有主營業務突出、公路資產質量高等共同特性,如中原高速、華北高速、現代投資;主業不突出的海南高速(房地產業占業務量的45.22%)、東北高速(雖然其主業盈利,但因持股的幾乎所有子公司均虧損,直接導致公司虧損)排在最后兩名。
五、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提高公路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實時跟蹤國家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以戰略眼光積極擴展質量優良的新公路項目,如投資于汽車保有量高、經濟發達的區域,或投資于位于“五縱七橫”主干線的新項目等;同時還要加強現有公路的維護,以吸引更多的車流量。
第二,要突出公路收費這一主業,以充分發揮公路運營的優勢。
第三,開展多角化經營時對投資項目要謹慎評估,從16家公司所控股和參股的公司盈利情況來看,虧損普遍,特別是非公路類子公司尤其突出,東北高速表現得最明顯。
第四,積極爭取國家補貼和稅收優惠,研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以提高經營收入。
第五,注重均衡發展,在注重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時,還要保持償債能力、權益增長能力和資產運營水平的均衡發展,以保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六,鑒于固定資產規模龐大的特點,公路類公司還應制定有利的折舊政策,目前大部分公司的折舊方法是車流量法,只有少數公司采用直線法,總的來說采用車流量法的折舊率低于直線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