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摩擦是國際貿易利益沖突的表現,它會直接影響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企業生產、出口、產業發展和就業。在WTO框架下,應對貿易摩擦、實施貿易救濟和維護國家產業安全,事關國民經濟的大局。在過去的入世五年期內,湖北省商務廳在商務部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國外反傾銷、維護國內產業安全,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入世以來湖北省的對外貿易與貿易摩擦狀況
我國對外貿易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得到了高速發展,對外貿易總額排名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位。貿易發展的同時貿易摩擦也相生相伴。近幾年國外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反壟斷、337知識產權調查等貿易限制措施和貿易壁壘的案件不斷增多。中國連續1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也已成為對外國進口產品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的第二大國。
1.對外貿易高速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4743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2l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從2492億美元增加到7620億美元,五年增長了兩倍,這在世界貿易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湖北省的對外貿易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00年進出口總額為32億美元,其中出口19.3億美元;2005年進出口總額為90.92億美元,其中出口44. 5億美元;2006年預計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00億美元,較2000年增長三倍多。
2.貿易摩擦接連不斷
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至2006年上半年,共有32個國家(地區)針對我國產品發起“兩反一保”調查288起(涉案金額71億美元),占1979年以來我國遭遇案件總數786起的37%。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每年約有400億到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響。2006年上半年我國又遭遇21個國家(地區)的42起“兩反一保”調查,案件數量為歷年來同期的峰值。我國遭遇貿易摩擦數量多、強度大、涉及面廣。
湖北省同全國一樣,也經歷了貿易摩擦的疾風驟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06年,湖北省累計發生出口反傾銷案件34起,進口申訴案件5起,保障措施案件1起。涉及國家和地區14個,涉案企業120多家,涉及行業8個,涉案產品31個。從國別上看,湖北省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歐盟和美國,占全部案件的一半以上。從貿易救濟措施的方式上看,反傾銷仍是我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手段,湖北省目前尚未出現反補貼、337調查等案件。從涉案產品看,主要集中于化工、機電、鋼鐵、輕工等湖北省具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從應訴企業看,均為我省出口大戶,或行業的排頭兵。湖北省應訴企業的共同的特點是出口規模大、經營管理規范、維權意識強。從涉案金額上看,數額不大但影響面大。
二、構筑湖北省應對貿易摩擦體系
在商務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在企業和商會等中介組織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在應對貿易摩擦、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產業安全,對進出口產品預警監測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開創了新局面。
1.高度重視應對貿易摩擦工作
湖北省商務廳對應對貿易摩擦工作非常重視,不僅廳領導有專人負責,而且,還在商務機構調整時,專門設立了進出口公平貿易處,明確了工作職責,宜昌、鄂州等商務局也相應設立進出口公平貿易科,其他市州也有相關機構負責應對貿易摩擦工作。由于領導重視,做到了三個到位,即“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
2.建立“四體聯動”應對貿易摩擦工作機制
在商務部的指導下,結合湖北應對貿易摩擦工作實踐,逐步建立起“四體聯動”應對機制,“四體”是指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進出口商會或行業協會、涉案企業;“聯動”是指“四體”共同做好反傾銷預警和應訴申訴工作,包括信息的傳遞和處理、應訴申訴的準備和動員、法律服務等。應對貿易摩擦,特別是反傾銷,企業是主體,政府和行業協會是為之服務的,具體來說,政府部門從宏觀政策和相關法律等方面對企業進行指導;行業協會主要是對企業進行產業預警、價格協調、組織應對等服務;地方商務主管部門配合商務部做好對外政治交涉、法律抗辯和案件核查的輔助工作,聽取企業的意見,確保企業信息反饋渠道的暢通。“四體聯動”機制已被證明是應對貿易摩擦行之有效的制度。為了保證“四體聯動”應對機制發揮效用,湖北省商務廳還創新建立聯絡員制度,就是在全省范圍建立了商務系統對外貿易救濟工作聯絡員制度。聯絡員的職責是協助國家和省商務主管部門開展進出口公平貿易和產業損害調查的相關工作。這一制度為有效地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3.啟動了具有湖北特色和行業特點的反傾銷、產業損害預警機制
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是政府宏觀管理和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應對貿易摩擦的基礎性、前瞻性、預防性的重要手段。湖北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已經啟動了具有我省特色和行業特點的反傾銷、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實現了產業保護工作的前置化,目前,湖北省已對鋼材、三磷酸鈉、季戊四醇、汽車零部件、顯示器發布了預警報告,為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了重要信息。今后還將有更多的行業和產品納入預警體系。
為了做好這一工作,湖北省主要采取兩項措施,一是建立和擴大了湖北省產業安全數據庫。該數據庫上報了190家樣本企業和240種監測產品,今后產業安全數據庫將繼續擴大。目前,湖北省商務廳已經被商務部批準為“產業安全數據庫建設試點單位”。二是建立聯絡員制度。在全省范圍建立了商務系統對外貿易救濟工作聯絡員制度。聯絡員的職責是協助國家和省商務主管部門開展進出口公平貿易和產業損害調查的相關工作。這兩項措施,不僅為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發揮作用,還為開展應對國外反傾銷工作奠定了基礎。
4.加大對WTO規則的宣傳力度
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湖北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了解WTO規則和國際貿易慣例,為此,湖北省商務廳利用各種輿論工具,推進對外開放,宣傳報道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及湖北省貿易救濟措施的新聞,使全省上下都關注和了解產業損害調查和維護產業安全工作。一是組織大眾媒體到涉案企業進行采訪,在電臺、電視臺、報紙上刊登應對貿易摩擦的相關信息和知識,宣傳涉案企業在運用“兩反兩保”措施,維護產業安全和自身權益的做法和經驗。《國際商報》、《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人民廣播電臺》、《長江日報》都先后進行了相關報道。二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湖北省商務廳網站專門開辟了“公平貿易”專欄,主要內容包括:通知公告、貿易救濟、工作動態、案件信息、政策法規、知識與資料、產業國際競爭力等欄目。三是利用簡報、會議等手段加強宣傳,湖北省商務廳的信息刊物《湖北商務簡報》及時反映貿易救濟工作動態、公布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與維護產業安全信息,向企業和市州商務部門通報國家有關會議精神和政策法規以及省內反傾銷案情進展情況,同時,報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得到了上級對貿易救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5.注重應對貿易摩擦知識的培訓和調研工作
培訓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貿易摩擦和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工作,湖北省加強了調研和培訓工作,多次陪同商務部在湖北省進行調研,考察多家涉案企業,了解情況。多次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商務部組織的相關培訓。湖北省多次舉辦應對貿易摩擦,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的知識培訓班和研討會,對進出口企業進行培訓,涉案企業相互交流經驗。所有這些對增強企業的維權意識,提高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歐盟、美國案件集中的特點,湖北省專門舉辦了“歐盟貿易救濟措施研討會”。商務部和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的官員、知名專家、律師、高級顧問就如何應對歐盟貿易摩擦對我省商務部門和企業進行了培訓,培訓對象主要為四類,一是市州負責公平貿易的主管;二是進出口企業的高管;三是大專院校師生;四是政府相關部門的相關的人員,通過培訓加強了對反傾銷的認識,提高了參加應對貿易摩擦的積極性,提升了我省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能力和水平。
6.鼓勵涉案企業要勇于應對貿易摩擦
反傾銷對企業來講,既是挑戰,更是機會。遭遇國外反傾銷,涉案企業不應訴意味著放棄市場,積極應訴企業不僅維護了既有市場,還可以擴大出口,提高經濟效益,在行業的重新洗牌過程中爭取優勢地位。應該看到,通過反傾銷訴訟,提高了企業的國內國際知名度,是一次極佳的宣傳機會;反傾銷調查是對應訴方是否按市場經濟規律運行的一次最有效、最嚴格的檢查,促進了應訴方內部管理規范化。
為此,湖北省商務廳動員企業積極參加國外反傾銷應訴,并啟動“四體聯動”機制,為涉案企業提供法律支持和行政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有三:一是涉案企業的應訴案件結果較好;二是企業在應訴反傾銷案中受益;三是企業通過申訴得到保護。
反傾銷案件應訴始終是湖北省應對工作的重點。近幾年大部分案件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這大大提升了企業應對其他案件的信心和決心,促進了我省應對貿易摩擦的整體工作。由于反傾銷案應訴結果較好,涉訴產品出口基本上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有的企業不但保住了原有的市場,而且還擴大了市場份額。有的案件獲得了全勝,如在美國訴宜昌黑旋風鋸業有限公司金剛石鋸片案以無損害結案。有的應訴企業獲最低稅率,如歐盟對湖北京山楚天鋇鹽有限公司的碳酸鋇反傾銷調查,湖北京山楚天鋇鹽有限公司據理力爭,取得了歐盟對該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隨后又獲得傾銷幅度約為3.47%的終裁結果。
近年來,湖北省的企業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意識不斷增強,維權意識大大提高。目前我省企業發起了5起反傾銷調查,涉及化工、機電、鋼鐵、光纖等行業。采取反傾銷措施后,涉案產品低價進口沖擊我國產業的勢頭有所減緩,國內市場價格恢復性上升,切實維護了國內產業利益,促進了國內產業發展,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贏得時間。如武漢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的光纖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由反傾銷申訴之前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
三、湖北省應對貿易摩擦存在的問題
湖北省應對貿易摩擦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面對日趨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在公平貿易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要善于在差距中找出改進工作的切入點和促進公平貿易事業發展的空間。目前,我們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在“四體聯動” 工作機制中,企業作為應訴主體的意識及相應權利義務的認識水平亟待提高。有些企業對應對貿易摩擦心理有障礙,技術有難題,資金有壓力,對實施貿易救濟措施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而外國對湖北省產品提起的反傾銷調查遠遠超過了我們對國外產品的傾銷提起的申訴。
2.在“四體聯動”工作機制中,各地方的商務主管部門的作用還遠沒有體現,中介組織作用仍需進一步加強。
3.湖北省的出口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出口的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產品的附加值相對偏低,市場也相對集中,容易遭到國外的反傾銷,急需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4.“人才強商”,湖北是教育強省,但湖北省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優秀人才,特別是熟悉和運用WTO規則的律師人才奇缺。
四、湖北省今后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工作思路
入世五年,我國的對外經貿工作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應該清醒看到,面對2006年 “三高”, 即出口高增長、外貿高順差、外匯高儲備,不可避免地給2007年的貿易帶來影響,今后的國際貿易摩擦涉案行業、企業、產品還會更多,在這種情勢下,湖北省的公平貿易工作的思路是,進一步完善“四體聯動”機制,具體來說,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 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公平貿易工作
湖北省商務廳將進一步引導企業提高應對貿易摩擦和維護產業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應對貿易摩擦和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工作是商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經濟跨入發展新階段、對外貿易獲得長足發展,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新形勢下,這項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立足長遠,增強做好公平貿易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一是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重視公平貿易工作,各市州商務局要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公平貿易工作;二是要繼續對公平貿易重要性的宣傳工作;三是要讓涉案企業的領導人認識到,做好公平貿易工作對國內產業、企業而言是一件大事,應對貿易摩擦和申請貿易救濟調查,對產業重新洗牌、企業做大做強,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四是公平貿易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建立應對貿易摩擦的長效機制。
2.著力于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政府支持體系
在新的形勢下,政府將進一步增強服務職能,改變過去習慣的計劃經濟背景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方式。政府的所有政策和措施都應該以維護各出口企業公平競爭為前提,遵守和符合WTO的規則,否則政府的支持措施就可能成為國外反傾銷的把柄。政府應建立國際貿易產業救濟和保護機制,從物流、金融、保險、法律援助等方面給企業提供支持和引導。
同時,根據湖北“十一五”商務發展規劃,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鼓勵和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和互補型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改善出口構成,提高出口效益;大力扶植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自主品牌出口,幫助企業逐步實現由OEM向OBM的跨越;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基礎上積極實施“藍海戰略”,努力擴大向東盟、非洲、南美地區的出口,改變湖北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韓國、日本、美國和歐盟,實現市場結構多元化,提高外貿抵抗外來風險的能力,并通過行政手段,整頓外貿秩序,引導企業加強自律。從而,構筑建立符合公平貿易的政府支持體系。
3.進一步完善的預警機制
根據湖北省實際情況,下一步要進一步擴大反傾銷和產業損害預警的范圍,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繼續完善具有湖北省特色和行業特點的反傾銷和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一是應繼續對主要進出口商品實施預警,發布預警報告,選擇部分重點、敏感產業開展競爭力調查與評價試點。二是在原有的預警基礎上,要將更多的行業和產品如紡織、機械等行業及其產品納入預警體系。三是繼續擴大產業安全信息數據庫,爭取更多的樣本企業進庫。
4.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縱觀應訴國外反傾銷的經驗,撇開國外反傾銷的貿易保護的因素不談,當前湖北企業有效應對貿易摩擦案件的關鍵,就是要建立和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規范化。目前,我省出口涉案企業一定程度上存在會計賬目較亂、公司管理欠規范、應訴的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因此,有的企業面對國外反傾銷調查,無法提供從原材料的供應到銷售各個環節的原始資料和數據,以證明自己是市場經濟主體。所以,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一是促進產權制度改革,要加快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建設的步伐;二是以人為本,湖北的企業要留得住人才,加快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規范財務管理,準確反映運營成本,符合國際財會規則,逐漸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
5. 善于利用法律武器
企業必須認識到商戰即法戰,出口企業的營銷觀念和法律意識必須要與國際接軌。要善于合理地利用WTO的規則,預防貿易摩擦、化解貿易摩擦,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發展自己的目的。面對反傾銷指控,企業應根據市場戰略制訂相應的應訴策略。對歐美這樣重要的市場,不能躲避,要勇于應訴,任何國家的反傾銷法和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都明確規定,對不應訴企業,調查機關有權根據其所能掌握的材料,包括原告的一面之辭,缺席斷案,其結果往往是處以懲罰性的高額反傾銷稅,產品不可能再出口也就完全失去了市場。根據湖北企業積極應訴并取得勝訴的經驗表明:企業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在這方面,湖北省商務廳將因勢利導地引導企業敢用WTO規則、能用WTO規則、會用WTO規則、用好WTO規則應對貿易摩擦,做好貿易摩擦“防范”與“反擊”工作。
6.加強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建設
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需要我們具備法律、經濟、會計知識和扎實的外語功底,豐富的交涉經驗和嫻熟的談判技巧,并且熟悉WTO規則及我國貿易伙伴的相關貿易政策和法律程序。我們面臨嚴峻的摩擦形勢,湖北省商務廳將從四個方面加強能力建設:一是省市縣三級商務領導干部參加商務部“人才強商”的輪訓,提升從事商務管理和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二是加強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出口200強企業經營決策層、業務管理層的培訓,幫助提升其應對貿易摩擦的效能和效率;三是聯合教育廳,支持湖北地區的大專院校調整對外經貿專業設置、改革對外經貿教學,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適銷對路的外經貿人才;四是聯合司法廳等機構,通過培訓、進修等形式加強對涉外律師,特別是應訴國外反傾銷案件的律師的培訓,力爭湖北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時,律師本土化、本地化。
綜上所述,回顧過去湖北省商務廳,在入世五年的過程中,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征程中,作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但也應該認識到,防止貿易摩擦、應對貿易摩擦、化解貿易摩擦的工作,真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對此,湖北省商務廳將會一如既往地利用“四體聯動”機制,積極組織企業、支持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努力開創湖北省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促進公平貿易和諧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