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非洲國家依托非盟和次區域組織,通過區域經濟合作壯大競爭實力,努力擺脫經濟邊緣化的落后狀況,在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上已取得一定進展。其中,非洲的經濟開發區發展獨具特色,對區域經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大體上分為4類,主要包括:經濟特區、免稅區、自由港、出口加工區。非州國家在大力引進外資的同時,加強對外資的宏觀調控,發展出口加工業,成為其經濟開發區的一大經營特色。有些國家的經濟開發區,引進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換代,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基礎。具體來看,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按照市場化運作,為吸收各國投資者進一步開拓非洲市場的窗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中國企業投資非州經濟開發區,一定大有作為。
1.經濟特區
非洲國家的經濟特區具有幾大優勢,一是地理位置的優勢,經濟特區大都位于海陸交通樞紐附近,發展出口加工業區位優勢突出,對歐美國家出口產品十分便捷;二是僑鄉的優勢,僑居海外的非洲人眾多,僑匯成為非洲僑鄉的重要外匯來源,海內與海外的非洲人攜手,加快了非洲經濟特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三是政策的優勢,非洲國家辦特區采取國際慣例,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使非洲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以埃及蘇伊士灣經濟特區為例,它位于亞﹑非﹑歐三大洲交匯處,交通便捷,該特區以BOT(建設—經營—移交)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招商引資,取得了明顯成效,埃及計劃將該工業區建成世界最大的工業區之一,主要發展出口型工業,包括鋼鐵﹑化肥﹑電子﹑汽車﹑船舶制造與維修工業,目標是吸引1500億埃鎊投資,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埃及經濟特區法,特區不執行銷售稅法﹑印花稅法及國家資源開發費,同時不執行其他直接或間接稅費。種種優惠政策,推動了埃及經濟特區建設蓬勃發展。
還有加納的經濟特區——特馬自由貿易區,創辦十多年來,招商引資取得了明顯成效,加納最大的鋼廠﹑鋁廠﹑煉油廠﹑水泥廠﹑可可加工廠﹑海魚加工廠等均建在這里。外國公司在特馬自由貿易區內投資,享有種種優惠,如:自公司營業之日起10年內免交所得稅,10年后所得稅最高不超過8%;自由貿易區投資者允許在加納開辦銀行;外國或本國投資者均可發行股票。
2.免稅區
非洲國家通過免稅區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通過免稅貿易增強了非洲國家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布隆迪創辦免稅企業,采取申請體制,非布隆迪永久居民或法人均可創辦,任何在布隆迪設立的商業類﹑生產型和服務類企業,均可依法申請免稅區待遇,免稅企業經營范圍涉及農牧業﹑工業﹑手工業﹑商業與服務業等門類。布隆迪免稅區政策靈活,覆蓋面廣,適合該國人口稠密地區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需要,促進了布隆迪農工商一體化進程。多哥加工出口免稅區的企業,享有在開業頭十年內免繳企業稅等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資及本國資本到免稅區投資辦廠,多哥加工出口免稅區也從洛美港和首都機場附近擴展到全國。阿爾及利亞最大的免稅區,位于首都阿爾及爾西郊,該免稅區將建成信息和通訊高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以高新技術為主,為經濟跨越式發展打基礎,成為阿爾及利亞免稅區的經營特色。
3.自由港
非洲國家實行自由港政策,旨在結合港口經濟優勢,將港口建成商貿中心﹑交通樞紐﹑通訊樞紐,帶動腹地的經濟開發。
以商業立國﹑奉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吉布提建立了吉布提市國際自由港,在自由港內建有一個工業保稅區,經營自由港使吉布提交通運輸﹑商業和港口服務業迅速發展。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坦桑尼亞企業界部分人士提出了建設桑給巴爾自由港的規劃。作為東非的重要門戶,桑給巴爾天然良港在轉口貿易方面的優勢得天獨厚;依靠當地地理位置的優勢與人力資源的優勢,結合政策的優勢,政府努力將桑給巴爾建成東非商貿中心、交通、通訊樞紐,并設立了桑給巴爾自由港專門機構。
運輸﹑電信﹑旅游全面發展成為桑給巴爾自由港的經營特色。便捷的海空交通,為桑給巴爾海港經濟騰飛打下了基礎。中資企業曾整修跑道的桑給巴爾機場,年客運周轉量約18-20萬人次,坦桑尼亞航空公司、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海灣航空公司每周均有國際班機在此起降,每年來桑島的海外游客約10萬人。當地轉口貿易主要依靠桑給巴爾港(以下簡稱桑港),桑港年吞吐量不超過50萬噸。從遠洋運來桑港的貨物,約一半來自海灣地區,約10%來自新加坡;從遠洋運來桑港的貨物,80%轉運非洲大陸,除輸往坦桑尼亞大陸外,還轉運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馬拉維等內陸國家。
自由港建設促進了桑給巴爾建筑業、通訊業、餐飲業、旅館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桑奔兩島的電訊服務業,近年迅速發展,坦桑電訊公司經營的有線電話業務和四、五家公司經營的移動電話業務量不斷上升。
自由港建設使桑給巴爾島嶼經濟充滿了活力,桑給巴爾政府設立了投資促進局,在翁古賈島的Amani、Fumba和奔巴的Micheweni設立了經濟開發區,歡迎外商開辦獨資、合資企業。利用其熱帶農業資源優勢、海洋資源優勢,在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的過程中,桑給巴爾的招商引資工作,正在穩步發展。
4.出口加工區
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出口加工區,是廣大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重點之一。以工業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是非洲國家出口加工區的發展特色。喀麥隆政府設立了自由工業區,并頒布有《喀麥隆自由工業區制度》,為投資者創造有利的環境。津巴布韋出口加工區政策靈活,既開辦工業園區,也依據《出口加工區法》,允許開辦單獨出口加工區企業,不論企業所在的地理位置,只要符合條件,均可開業。納米比亞在諾新鈾礦附近及其它地區設立了出口加工區,以吸引投資,刺激出口加工業,擴大就業。尼日利亞則在港口城市卡拉巴爾建立了出口加工區,利用這里的天然良港和國際機場,發展出口加工業。突尼斯現有六十多個工業園區分布在全國各地,政府頒布的《工業投資法》歡迎一切外國人到突尼斯興建外向型企業,且對制造業可自由投資,無須事先申請批準,只需向工業促進會申報備案。
肯尼亞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先后設立了15個出口加工區,其中兩個屬國有資本控股,由世界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肯尼亞政府共同投資建設,其余13個都屬于出口加工區發展商私營。來自韓國﹑美國﹑比利時﹑南非﹑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法國﹑英國﹑巴基斯坦的投資者均已落戶該國出口加工區。
出口加工區是毛里求斯近20年來經濟繁榮的關鍵,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區企業分布在全島各處,只要企業獲得出口加工區企業資格,即可享受有關優惠。近年流入毛里求斯的外國投資主要來自香港﹑法國﹑英國﹑德國等。
當前,非洲局勢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長期困擾非洲國家的戰亂得到平息,政局漸趨穩定,非洲經濟達到了預期的增長目標,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尋求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非洲大陸的主流。
非洲國家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貿易條件惡化,對西方國家將經援與政治掛鉤,對非援助減少等等十分不滿。西方國家在非洲并未形成合力,英法、美國、北歐國家在非洲既合作又競爭,這就為中方在非洲市場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優勢,拓寬對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合作領域,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與非洲經濟互補性較強,非洲礦產和農林資源十分豐富;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工業基礎較強,人力資源豐富,在開辦大量各類經濟開發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中國與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之間交流合作可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深化:
其一,將中國產礦山、林業機械等各種工業設備﹑運輸設備和適用技術參股非洲國家開發區企業,加速當地經濟開發區建設,實現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其二,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承建企業,可利用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國家對非洲貸款項目,承包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公開招標的道路﹑能源﹑動力等項工程建設。
其三,在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產品升級換代過程中,將一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設備轉移到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利用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的優惠待遇,就地生產,產品轉銷歐美。
其四,以產品為中心,我國跨國公司與非洲國家發展商在非洲攜手共建經濟開發區,利用非洲國家的廠房和原料,利用我國企業開發的流水線,形成非洲國家經濟開發區的拳頭產品,把產品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