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簡介:
某外貿公司與南韓客戶簽定了一筆出口蕨菜的合同。合同簽定后,外貿公司業務人員積極組織貨源,并按照信用證規定的裝期將貨物裝上了船,貨物裝船后外貿公司按照信用證對單據的要求繕制了全套單據,并向銀行交單議付。但議付行在寄出單據后遲遲收不到開證行的同意付款的電文。此時國際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價格開始迅速下降,該外貿公司業務人員非常著急,積極地與南韓的進口商聯系,要求進口商到開證行去查詢單據。很快外貿公司得知開證行根本沒有收到議付行寄出的單據。
外貿公司有關人員立即與議付行聯系,議付行在與承攬此快件的快郵公司聯系后,通知外貿公司此快件在郵遞途中已丟失,隨后議付行向外貿公司出具了由快郵公司簽發的快件丟失證明。經過多次與議付行和快郵公司交涉,外貿公司從銀行獲得的結果是:根據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500》第16款的規定:“銀行對由于任何文電,信函,或單據傳遞中發生的延誤及遺失所造成的后果......概不負責。”銀行認為郵件是快郵公司在郵寄過程中丟失的,外貿公司應該去找快郵公司商量如何解決此問題,這事和銀行無關。
外貿公司從快郵公司獲得的結果是:“你即然選擇了我的快郵公司,就意味著你也選擇了我的條款規定,我快郵公司對文件丟失的規定是,給予文件丟失賠償費。你的單據我們是正常寄出的,中轉簽收手續一切正常,但收件人為什么沒收到,我們也不清楚。 我們也只能配合你們再去聯系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里。至于其它補償,我快郵公司也無能為力。”
國外客戶著急要單據,市場行情在變化,議付行在推卸責任。這時外貿公司有關人員商量后決定,要求議付行重新向開證行寄一套副本單據,同時要求議付行在寄這套單據時附上快郵公司出具的快件丟失證明。單據寄出數日后,開證行回電:“你行單據,我客戶堅持要求收到正本單據方可付款,單據我行暫時保管,聽侯你行處理意見。”得知此情況后,正在積極地與有關方面聯系準備出具正本單據的外貿公司又收到了國外進口商的通知。通知說滯留在港口的貨物,由于長時間無人提貨,已被海關按無主貨對待強行拍賣了,拍賣所得直接沖抵了倉儲費等。因為海關規定:“進口貨物在貨物的運輸工具向海關申報進境之日起14天內必需申報, 超過三個月仍未申報,海關可依法提取變賣處理進口貨物。變賣所得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儲存費、進口稅款、滯報金和相關費用后, 若有余款, 自貨物變賣之日起1年內,經收貨人申請, 予以發還。其中屬于國家限制的進口貨物,應提供進口許可證,否則不予退還。逾期無人申請的,余款全部上繳國庫。”至此本案結束。
快遞公司按文件丟失給予外貿公司文件賠償費。然而數月以后,外貿公司卻接到了議付行的通知,告知外貿公司正本單據退回到議付行了。單據是從美國一家銀行寄出的。經詢問外貿公司得知,單據是在中轉站被分揀到飛往美國的航班了,也就是說被錯投了路線,沒有按原計劃從始發站到南韓而是去了美國,從美國又返回了始發站。這時的單據已不能挽回外貿公司所蒙受的損失。
二、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信用證的性質決定了信用證的憑單付款的特點,也就是說,開證行履行其付款責任的唯一條件就是收到符合信用證的,單證相符的單據。單證直接涉及到開證行履行付款責任,受益人利益得到保障,以及進口人能否順利提貨等問題。
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單據的使用,發出的每一票貨都必須有正確的單據。國際貿易作為商業行為通常表現為商品和資金的雙向交流,而由于商品資金的單證化,貿易的最終完成往往是以單證交流的形式來實現的。因此單證既是買賣雙方憑以收付貨款的依據,又是進行進出口貿易不可缺少的手段。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付款依據:在信用證方式下,單據是開證行付款的唯一依據,只要單據符合了信用證的要求,銀行就付款。(2)履約證明:國際貿易中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收取貨款,出口商都要提供結匯單據,以此來證明自己履行了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做到了及時交貨,按質交貨。(3)物權憑證:國際貿易中的買賣雙方相隔遙遠,交貨過程中,單據起到了物權憑證的作用。如提單就具有憑以提取貨物的作用,誰控制了提單,誰控制了貨物的所有權。
國際貿易是國家之間的商品買賣,但在實際業務中主要表現為單據的買賣。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500號出版物規定:“在信用證業務中,各有關方面當事人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有關的貨物,服務及或其他行為。”因此,在國際貿易中單據是貨物買賣的基礎和依據。因此錯投,延誤單據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首先開證行失去了付款的前提和基礎。在信用證業務中,開證行付款是有條件的,是在收到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全套單據前提下付款。而沒有收到單據又怎么能確定單據相符呢?沒有了單據也就沒有了付款的前提和基礎。其二,沒有了單據也就證實不了出口人已經履行了合同。其三,沒有了象征著物權憑證的單據,進口人也就失去了提取貨物的憑證,貨物的交付就會遇到阻礙,整個交易就不能正常進行,更談不上付款。
作為受益人,遇到這種情況,追究責任該由誰來承擔?損失由誰來承受?都無濟于事。無論是開證行,還是快郵公司或是進口人都不會承擔這個責任。外貿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首先著眼于如何盡快地處置貨物的交付和如何補制單據。受益人通常可采用的做法:
(1)首先應取得快郵公司出具的文件丟失證明,以利于受益人補制單據。
(2)積極主動地與進口人聯系,建議其用電匯方式代替信用證項下付款方式。
(3)建議進口人到開證行辦理銀行擔保提貨手續,防止貨物在港口產生滯港費用。
(4)指示船公司無提單放貨給進口人,避免產生滯港費用,采取這種做法,要選擇信用好的客戶,因為這種做法對受益人來說等于先放貨,后收款,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5)抓緊時間與有關部門聯系,補制單據。
所有上述的做法,都要通過買賣雙方友好協商來解決。尤其要通過配合議付行的對外交涉工作,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糾紛。如果遇到市場行情發生變化,價格下跌,客戶有意不要貨,事情就比較麻煩了。本案的外貿公司遇到的客戶就屬于這種情況。那倒霉的只有是出口企業自己了。
但是作為受益人一但發生單據被錯投和丟失的情況,不應過分追究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而應首先解決貨物的交付和單據的補制這兩方面的工作。作為受益人應明確無論單據錯投或丟失屬于誰的責任,只有及時處理貨物的交付和補制單據才是明智的選擇。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這也是保障受益人的利益,減少受益人損失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