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網絡經濟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電子商務以其快捷、開放、超越時空限制等特性給經營者帶來了巨大商機,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空前便利,并影響著一系列現有的法規和制度。就稅收征管而言,電子商務的出現進一步造成了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傳統稅制面臨一系列的難題。
近幾年C2C(Customer to Customer)模式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帶來的稅收問題則尤為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的《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增長迅猛,網上成交額由2004年的3500億元升至2005年的5531億元,增長158%。其中C2C成交額達135.05億元,比2004年增長280%。據目前國內最大的C2C網上交易平臺淘寶網向《中國經濟周刊》提供的數字顯示,淘寶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200萬,目前每天的成交額超過4700萬。淘寶網新聞發言人還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今年淘寶的全年交易額估計會有160億元,加上易趣等其他網站的網上交易額,整個C2C市場的2006年總交易額將達到230億元左右。但網上商家都未曾進行工商登記,更不會主動納稅。按照現行的稅收政策,這些只是買進賣出的網上商家應該繳納4%的增值稅。按此計算,2006年我國網上交易的“漏稅額”將達到9.2億元。
一、C2C電子商務模式引發的稅收問題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稅務部門的稅收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首先是因為稅務部門對于網上貿易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這種行為。比如有些買賣雙方網上看貨,線下現金交易,這就會導致稅收流失;其次,電子商務模式使得網上貿易都是通過無紙化操作達成交易,使稅務稽查失去了原有的最直接的紙質憑證。而且交易中的納稅人可通過加密、授權等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再次,對于網絡這樣一個虛擬的市場,納稅人的身份難以判定。
C2C電子商務模式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其特點就是消費者與消費者討價還價進行交易。C2C網站的本意則是構建一個網上二手跳蚤市場,個人將其閑置物品發布到網上供其他有需要者購買,而非從盈利角度來專門出售商品。C2C電子商務模式引發的稅收問題還對其他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對實體店造成一定的沖擊
現在的C2C電子商務模式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純商業行為。C2C商家與現實中的個體戶其實沒有區別。不同的是,個體戶必須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并取得營業資格后才能在經許可的經營范圍內營業。而網上開店不需要經過任何行政審批過程,只需在C2C網站上注冊用戶,提交身份證復印件即可。因此網上開店的商家就不必象那些工商個體戶那樣去納稅,同時由于網上開店不需要象實體店那樣交納租金等原因,吸引了越來越多實體商店的商家將其部分或全部生意轉移到C2C網站去經營。
2.對B2C網站產生不小的威脅
如今C2C網站上很多人做起了專職的網絡賣家。打開淘寶或ebay易趣等國內大型C2C網站,大部分賣家已經不是以個人名義,而是冠以“××精品店”、“××連鎖店”等名稱。從商品內容看,都是一手商品,商品種類上至汽車、家電,下至服裝禮品,B2C(Business to Customer)網上有的商品在C2C網站上幾乎都能有。有業內人士尖銳地指出,“eBay易趣和淘寶上的很多店已經不再是C2C,而是B2C。傳統的B2C網站和C2C網站里的商戶已經形成競爭,并且這還是一場并不公平的競爭。”這主要是因為稅收政策的不同使B2C和C2C處在了兩條起跑線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電子商務企業需要繳納的稅費包括營業稅(地稅)、城建附加和教育附加。其中營業稅為主要部分,收取額度為當年度該公司營業額(即公司收入,并非網上交易總額)的5%。而eBay易趣和淘寶網上這些連“工商許可證”都沒有的商家是不可能去繳稅的。再說也沒什么強制政策,又礙于技術操作上的難題,稅務部門根本不可能找到這一家家商戶收稅。因此C2C網站商品在價格上顯然比B2C網站更有優勢。一部分B2C的商家轉移到C2C網站上去經營,以逃避相應的稅款。
3.使網上經營向跨境交易發展
如今通過淘寶網或ebay易趣網的商家進行境外購物比較普遍。買家可以直接買到或者讓賣家代購化妝品、首飾、名牌服裝、電子產品等多種商品,價格當然要比在商場便宜許多。這些交易基本上都是以郵局或快遞公司作為物流渠道。這類境外賣家中有部分并非專職賣家,而是利用自己或親戚經常出國回國的有利條件,為買家捎帶所需物品。他們一般將商品圖片貼到網站上,買家看中后,交付定金要求代購。賣家在國外購買后帶回國再按一般的C2C網上交易流程進行交易。這些交易一般都不涉及納稅。
所以C2C市場的蓬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個體經營者從傳統交易或從B2C市場轉移到了C2C市場。這必然導致可征稅貿易方式的交易數量減少了,相應征收的稅款也就減少了。
二、C2C電子商務模式征稅的可行性分析
今年5月24日商務部公布了《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網上交易者應經工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注冊批準,引起了各方激烈的爭論。其實網上商家關心的并不僅僅是工商執照的有無,而是是否要繳納稅款這一敏感問題。那是否應該對C2C網站上的商家進行征稅呢?筆者認為目前進行征稅還為時過早,原因如下:
1.C2C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我國電子商務尤其C2C業務正處在起步階段。淘寶、易趣、騰訊等眾多服務商紛紛打出免費口號吸引個人網店入駐。這些商家本小利薄,正是沖著免費二字開起網上小店。正因為此,當易趣部分項目開始收費后,淘寶憑借免費手段吸引走了易趣上的大量商家。2005年第三季度淘寶網總成交金額達到23.4億元,根據成交額衡量,淘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60%。如果現在要求這些商家進行工商登記,收取稅款,勢必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成本的增加定會促使相當一部分商家放棄C2C交易,并加劇網上小商家的滅亡,這對正處在培養階段的C2C市場是很不利的。另外,在網上開店的人大多不大富裕,如果通過這個途徑解決其就業、溫飽問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這個市場還需要政府的寬松政策加以扶持。
2.大額交易難逃繳稅
純粹的C2C難以有大額交易,無非是B2C或B2B轉移到C2C才能產生。對于大額交易,其在網上偷稅其實也難以產生。一方面,在工廠進貨方面,工廠要交增值稅,另一方面,廠家給客戶要開發票,否則財務上也不好控制。同時客戶也會要求開發票。
3.小額交易征稅則“得不償失”
收稅對于實體店來說,是比較容易辦到的。但對網上交易進行收稅難度很大。首先有部分網上商家只是兼職,這些生意規模很小,如果他們都要去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無疑增加了工商部門的工作量;有部分商家僅僅是出售自己使用過的二手物品,在我國相關的增值稅法規中曾指出,“個人銷售其使用過的舊貨免稅”。如果稅務部門根據其在網上的具體業務內容加以區分征稅,也是不現實的,收的稅還可能不夠這方面的管理開支。
4.其他方面也不完備我國目前的法律對電子商務如何征稅仍是空白,稅收制度在設計上尚未對網上交易做出明確的規定,稅務部門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設還跟不上電子商務的進展。這些方面不完善起來,對C2C征稅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因此,筆者認為,不管是從促進C2C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從現有的軟硬件來看,都還沒到對C2C商家征稅的時候。
三、C2C電子商務模式征稅的必然性分析及其應對措施
目前C2C交易的比重相對其他交易方式,絕對數額還是很低的,征稅不會給國家財政帶來太大收益,所以對C2C征稅還為時過早。但從C2C健康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 對C2C交易的征稅是必然的。首先是因為C2C模式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交易額持續大幅上漲;其次稅收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公平、公正。C2C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一種以Internet為交易媒體的實體商品交易方式,與傳統商店在實質上是一樣的。網下交易要繳稅,而網上交易卻沒有繳稅,這對傳統銷售方式是不公平的。再次,前文也分析了C2C的逃稅問題給B2C交易造成了很大威脅,如果不對C2C征稅,勢必會影響到B2C的健康發展。
C2C的稅務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可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相應的征稅法規、制度
這是首要的一步,能使對C2C征稅有法可依。按照公平的稅收原則,修改和補充現行稅法,并在我國現行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等條例中補充對電子商務征稅的相關條款,合理區分稅收種類。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要求所有的電子商務企業到稅務機關辦理電子商務稅務登記以便管理,提供網上交易平臺的第三方運營商也應要求申請網上開店者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復印件以便向工商部門和稅務部門驗證。
2.加強合作與交流
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實現與海關、銀行、工商、公安等部門的無縫連接,實現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共同研究電子商務運行規則,對企業的生產和交易進行有效的監控與稽查。
3.建立電子商務稅收代收制度
C2C市場中的買賣雙方交易都是通過第三方提供的C2C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的。為解決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淘寶和易趣分別推出了“支付寶”和“安付通”支付系統。即買家付款時,錢先支付給淘寶或易趣,當收到貨物滿意后錢才轉到賣家手中。這種支付方式保障了買家的利益,所以買家一般都愿意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支付。這樣雙方交易的資金流都經過第三方服務商,便可由服務商的交易系統替稅務機關自動計算并扣除應付稅款。
4.稅務機關還應重點培養相關人才,加強科研投入力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稅務機關應積極培養、引進既懂計算機、電子商務又懂稅務的高級人才,加強稅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開發網上自動征管系統,在技術、能力上超越企業、商家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監督、控制、打擊其偷稅行為。
總之,C2C電子商務模式在我國持續迅猛發展,其所引發的稅務問題,我們應該積極面對,深入研究。不管現在是否對C2C市場進行征稅,我們都應該在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稅收制度、征稅系統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 楊曉榕. 電子商務的稅收及對策研究. 財會經緯. 2006年4月. 第四期
[2] 趙立秋,劉振華.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 學術交流. 2006年4月. 第四期
[3] 胡利民. 中國C_C電子商務模式的稅收問題與對策. 涉外稅務. 2006年2月. 第二期
[4] 張迎. 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探討. 工業技術經濟. 2006年4月. Vol.25 No.4
[5] 網上商店走俏揭密:逃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