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市場競爭導致的壟斷行為越來越趨向于國際化,出現了巨型跨國公司濫用國際市場優勢地位、有損國內競爭的大型國際企業合并行為等等。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面臨著更廣泛的國際市場競爭。加入WTO后,我國的經濟制度將徹底接受市場經濟制度,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保證市場經濟運行的競爭法律制度,并且使這一制度與WTO規則相符。目前已有的我國的法律法規中有關防止和制止壟斷行為的規定,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實際需要。有鑒于此,反壟斷法草案已正式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程序。我國制定反壟斷法時充分借鑒了國際經驗。本文因此重點探討我國在世界貿易組織體系條件下的反壟斷立法與實施的國際借鑒的經驗與政策建議。
一、各國的反壟斷法與我國反壟斷立法
針對日益嚴重的壟斷行為,各國采取的規制措施主要包括各國國內《反壟斷法》的規定,各國間雙邊條約或區域性的統一規范(如歐盟)的規定,以及各種國際組織關于反壟斷政策方面的協調與非強制的示范性規定。
在西方發達國家,反壟斷法主要規制經濟壟斷行為。其中,企業合并控制制度在各國反壟斷法中都有專門規定。反壟斷法在歐盟稱為競爭法?!稓W盟競爭法》不只是指1992年各成員國為成立歐洲聯盟簽署的歐盟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還包括早在1951年簽訂的《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中的競爭法規范?!稓W盟競爭法》的反壟斷原則集中體現在《羅馬條約》的第3條、第85條和第86條,這些條款類似于《謝爾曼法》的第1條和第2條。但是,它們在內容上列舉了禁止性的事項以及處理跨國性問題上,比美國的《謝爾曼法》跨前了一步。而美國的反壟斷法的基本原則是合理原則,即根據具體行為的特定事實及實際效果來判定其是否違法。這一原則在美國的企業合并控制理論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美國的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在判斷企業合并是否構成壟斷時,采取反壟斷法與判例相結合的制度,并以“效率”作為判斷企業壟斷與否的惟一標準。德國和西歐的一些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規定。
在亞洲,日本的反壟斷法律稱為《禁止壟斷法》,它明顯地借鑒了美國反托拉斯法和歐盟的競爭法,并充分結合了自身的貿易活動特點。日本和韓國的反壟斷法中關于禁止不公平交易行為的規定,有三個特點:一是在行為的表現上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有重合之處,如不正當地拒絕交易,不正當地差別待遇、不正當地搭售或者附加限制性條件等;二是對行為人的主體規模要求不高,即行為人有優越于交易對方的地位;三是在性質上是妨礙公平競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限制競爭行為。例如,日本《禁止壟斷法》第2條第7款規定,壟斷狀態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 企業市場占有量過大, 即企業在全國市場的年產品銷售量超過規定的比例; 第二, 給其他企業進入該市場帶來明顯的困難; 第三, 給市場造成其他不利。這一規定值得我國借鑒。
綜觀各國的反壟斷法,其立法宗旨就是要維護正當公平的競爭。這是反壟斷法最重要的精神。例如,在處理反壟斷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上,壟斷法沒有指責知識產權的市場支配力違反壟斷法,也不認為知識產權是一種“合法”的壟斷,更不是反壟斷法的例外,而是認為只有當公司通過非法、不適當或者掠奪性的方法獲得、維持或者擴張其壟斷地位,或者它企圖或共謀實施或企圖實施壟斷,才可依據法律的規定承擔責任。
在我國,雖然已有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一些反市場競爭行為予以限制,但對這種行為沒有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雖然,有的地方立法機關在地方法規中增加了對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的行為法律責任的規定,但是根據立法法中關于地方法規立法權限的有關規定,地方法規對上位法中沒有規定法律責任的行為,規定法律責任其合法性是受到質疑的。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條件的行為只能通過行政指導進行規范,難以立案處罰。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我國反壟斷法草案關于壟斷行為的實體規定主要有四塊:一是禁止壟斷協議;二是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是控制經營者集中;四是禁止濫用行政權利排除、限制競爭。大型零售商濫用優勢地位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可以歸類到反壟斷法草案關于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
二、我國在WTO體制框架下的反壟斷法的立法與實施
我國這個發展中國家作為WTO的成員國,近年來隨著逐步地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遭受到的國際性的壟斷侵害日益增多。經濟全球化使得貿易與競爭政策的關系愈加密切,限制性競爭行為乃至壟斷行為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的正常進行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兩者之間的沖突如何協調是各國國內和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WTO框架下,我國的規范壟斷行為的法律,在體系構建上必須充分遵循WTO貿易與競爭政策所遵循的原則。比如,WTO基本原則尤其是透明度原則,要求WTO各成員的國內法律制度必須是透明的,具有可預見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因此,要對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制度以及反壟斷調查程序作出詳盡的規定,以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和行政執法過程的透明度??梢韵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WTO各成員對相互之間貿易政策法規執行的透明度要求會越來越高,進而為正常的貿易關系提供可靠的保障。透明度原則也必然會成為WTO貿易與競爭政策所遵循的原則之一,而《反壟斷法》的制定正是順應了這一原則的要求,從而打破我國立法中歷來的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
其次,作為WTO的成員,其國內立法在考慮本國國情的同時,還應兼顧WTO競爭政策及其他成員國內競爭法的傳統。WTO規制的競爭行為的角度出發,各國傳統的《反壟斷法》作為“經濟憲法”規制經濟壟斷,主要也是控制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因此,雖然我國應該對泛濫的行政壟斷行為予以立法規制, 但由于我國的行政壟斷與《反壟斷法》中規制的經濟壟斷在成因、規制手段和責任承擔方式等方面有明顯差異,鑒于立法技術上的困難和執行中的混亂,參考國際傳統做法,在《反壟斷法》中規制經濟壟斷,另外通過行政立法規制行政壟斷是與WTO貿易與競爭政策調整范圍保持一致的一種選擇。
再次, WTO貿易與競爭政策的執行必須有各國國內順利且有效地執行作為保障。而絕大多數有《反壟斷法》的國家均規定了專門的反壟斷主管機關對反壟斷行為進行規制。我國《反壟斷法草案(送審稿)》對于反壟斷主管機關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規定,即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雖然對此目前仍有爭議,但一個獨立和權威的機構對于跨國間的反壟斷調查和執行來說至關重要。它對于WTO框架下的多邊合作以及未來WTO貿易與競爭政策的執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此外,在日益成為熱點的知識產權問題上,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在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也重視并且制止知識產權濫用行為。WTO該就阻礙技術轉讓與傳播的反競爭行為規定:要采取適當措施制止和控制知識產權許可中的權利濫用??梢姡R產權濫用已經成為限制公平競爭、扭曲正常貿易的行為,而知識產權許可是可能導致知識產權濫用的一種重要方式。雖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包括申請、審查、授權等程序和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已經比較完善,但對知識產權濫用原則的建立是一個正在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領域。禁止知識產權的濫用對于制止不正當競爭、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結合世界反壟斷法立法和司法實踐,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壟斷行為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總結我國反壟斷法立法和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相關經驗。
三、WTO基本原則對我國反壟斷法的啟示及政策建議
WTO貿易與競爭政策的影響,使得我國反壟斷立法更加注重國際層面角度的法律規制,在保護本國利益的同時遵循WTO框架下的基本原則,保持同WTO貿易與競爭政策的一致性。而WTO貿易與競爭政策的制定會更多的考慮各國間的不同情況,平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使得其政策在最大限度內發揮作用,真正維護國際間的公平競爭,遏制全球范圍的壟斷行為。而遵循WTO的基本原則(如公平競爭原則)給我國反壟斷法在立法和執法方面的啟示如下:
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健康的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是反壟斷立法的初衷。一國市場競爭政策的直接目標是掃除限制市場競爭的各種經濟勢力和行政權力濫用,重點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因此,有必要強調保護市場有效競爭的重大意義,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制度下,不受限制的競爭必然會導致壟斷,壟斷則會窒息和扼殺競爭。競爭是反壟斷法的核心價值,是反壟斷法所要締造和維護的健康市場秩序的集中概括。我國在制定反壟斷法過程中,必須注意相關的經濟主體行為應該建立在以反壟斷法為主體的競爭制度基礎框架下
其次,當前我國的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已經和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可是對于外國企業在中國利用知識產權和技術優勢地位實施壟斷行為,中國在反壟斷法之前還沒有一部比較完整的對許可中的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進行規制的法律。因此限制反不正當競爭、規制知識產權濫用對于我國參與國際競爭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反壟斷立法是一項涉及經濟、貿易、技術等領域的綜合性工作,需要全社會和各個方面專家的共同努力,形成反壟斷的法律體系。因此作為整體安排,《反壟斷法》需要確定的是制止知識產權濫用的適用和原則。同時,在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的貫徹方面,應該強調的是,需要提高企業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并在市場經濟中取得主動的態勢的能力,而不僅僅把執法問題看成是政府和法院的事情。這也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需要立法規制濫用知識產權的真正意義。此外,在知識產權的實施過程中,旨在促進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技術壟斷與市場壟斷。因此,在我國如何規制知識產權許可中的限制競爭問題應該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再次,在對相關反壟斷法案例的經濟分析過程中, 尤其需要注意市場的動態性。對于靜態的市場,濫用行為往往具有非常嚴重的后果,應該進行嚴格的反壟斷規制;對于動態的市場,情況可能發生根本變化。比如在動態市場中,假設新企業沉沒成本和轉換成本極小,當企業實施掠奪性定價后再次提價時,新企業又可重回該行業。新企業為了避免掠奪期的損失,只要有必要,它可以進出該行業若干次。因此在這樣的市場中,產業增長速度非常快,技術變遷快,掠奪性定價幾乎永遠不可能成功,主導企業的濫用行為往往是企業有效率發展的條件,因此應該營造相對較為寬松的執法環境。
參考文獻
[1]安文靖,孫偉,李娜:WTO貿易與競爭政策對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影響?!督洕搲?006年18期
[2]王先林: 《若干國家和地區對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控制》,載《武漢大學學報》2003 年第2期
[3]林遠超: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反壟斷法規制,《財經政法通訊》2006年第三期
[4]錢以能:知識產權許可與壟斷行為研究,《社會研究》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