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集裝箱海洋運輸中,收貨人在目的港收貨時,常可能發現貨損、貨差,那么,這種貨損貨差應由哪一方負責賠償呢?分清相關責任人及各責任人的責任區間段是收貨人向有關責任方進行索償的基本準則,也是實事求是地確定相關責任人及其責任范圍的依據。簡單地說,相關責任區間段就是以貨物在哪一方的有效控制之下為準。索賠步驟包括掌握有效的證據,實事求是地根據責任區間段分析原因,進行必要的溝通,最后依據有關合同向相關責任方提出索賠。在國際集裝箱貨物海運中,這種索賠涉及到三個可能的責任方:托運人、承運人、第三者。下面簡單分析這三種不同的當事方的不同的責任區間段及相關責任:
托運人的責任
簡單來說分兩種情況下的責任:
1.貨物交至承運人之前所發生的一切貨損均由托運人負責。這里比較重要的是看清相應的運輸條款,不同的運輸條款定義了不同的交至承運人這一時點。比如說:拼箱貨交至CFS前,整箱貨交至CY前,都屬于托運人的責任區間段,相關責任由托運人承擔。具體闡述可參見第2點承運人的責任一欄。
2.即使貨物已交給承運人,托運人對下列原因造成的責任也不能免除:根據我國《海商法》第66條第1款規定:“托運人托運貨物,應當妥善包裝并向承運人保證,貨物裝船時所提供的貨物品名、標志、包裝或件數、重量或體積的正確性; 由于包裝不良或者上述資料不正確,對承運人造成損失的,托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就算貨物交付給了承運人,由以上情況引起的貨損、貨差也屬托運人的責任,應向托運人索賠。
搞清這兩點,可以清晰地界定出托運人的責任了。
承運人的責任
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貨物交至承運人之后,在承運人監管過程中所發生的貨損事故,除由于托運人的原因和不可抗力的原因外,原則上都由承運人承擔。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如何確定貨物交至承運人?“承運人責任期間”定義:我國 《海商法》均規定“承運人對集裝箱裝運的貨物的責任期間,是指從裝貨港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交付貨物時止,貨物處于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那么,不同的交接方式條款對應的貨交承運人(或由承運人交貨)的時點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承運人責任期間的時點也是不同的。
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集裝箱運輸中不同交接方式下貨交承運人的起止地點:
我們可以看出,這九種交接方式歸結起來,涉及到CY、DOOR、CFS三種場地兩兩組合。我們分析一下以下三種不同情況的基本交接方式:
1.CY-CY交接方式
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交接方式。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的交接點是在裝運港碼頭堆場/目的港碼頭堆場。也就是說,從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是從裝運港碼頭堆場接貨時起至目的港碼頭堆場交貨時止(場到場)。通常這種時候是進行的整箱交接,即:貨物是由托運人已裝好箱交至碼頭堆場/或承運人在目的港碼頭堆場將整柜交付給收貨人,裝箱、拆箱都是由托運人自己進行的。一般來說,承運人的提單上都注明:SHIPPER’S LOAD COUNT SEAL 這樣的條款,承運人只需憑集裝箱柜號交貨。對柜內的內容不負責任。這點和散貨船有很大的區別:對于散貨船來說,提單在憑船上大付簽發的收貨單來簽發的,而收貨單是在貨物實際裝完船后,由大付核對實際裝船貨物與裝貨單上記載貨物后簽發的。(核對的項目包括:數量是否相符,外包裝是否完好等)若實際裝船貨物與裝貨單上記載貨物數量相符,外包裝良好,這種提單不需要另外任何批注,也就是清潔提單,收貨人憑清潔提單在目的港提貨時如果發現貨物出現了破損或滅失的情況,就可以由此推論為是在貨物的運輸過程中(也即承運人的責任區間內)發生的并由承運人承擔責任.而承運人也不能就此作出任何反駁, 因此承運人在簽發提單的時候要非常謹慎。
2.CFS-CFS交接方式
這種方式通常用于拼箱貨。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的交接點是在裝運港碼頭集裝箱貨運站/目的港集裝箱貨運站(站到站)。也就是說,從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是從裝運港集裝箱貨運站接貨時起至目的港碼頭集裝箱貨運站交貨時止。在這種情況下,承運人在集裝箱貨運站內幫托運人進行裝箱、拆箱,承運人對在裝箱/拆箱過程中產生的貨損、貨差也要負責。可以看出,在這種交接方式下,承運人的責任區間延伸了。
3.DOOR TO DOOR交接方式
這種交接方式下,承運人的責任區間比第二種CFS-CFS又進一步延伸了。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的交接點不是在碼頭進行而是延伸到了裝運港托運人的工廠/目的港收貨人的工廠。也就是說,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是工廠到工廠。
第三方的責任
第三方責任人一般有:港口裝卸企業、倉儲企業、陸路運輸企業等。嚴格講,在貨物的運輸過程中,貨物僅處于承運人和托運人的監管之下。因此,處理這類貨損的基本原則是:承運人與托運人在解決完了貨損、貨差的賠償問題之后,再根據事故的確定責任追究第三方責任人。也就是說,盡管是第三方的責任,但首先是解決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賠償問題,然后才由承運人或托運人向第三方追償。
比如說,在港口裝卸作業過程中由于裝卸工人操作不當或疏忽造成貨物損害,碼頭倉庫在貨物倉儲過程中,由于失竊、保管條件不善等造成貨物變質等,只有在承運人向收貨人進行了賠償后才能轉之向相應的裝卸公司或碼頭倉庫進行索償。
總而言之,貨差貨操作的責任劃分,應以貨物在誰的有效控制之下為基準。當然,屬于承運人責任的時候還需注意到承運人的一些免責條款,比如:“疏忽條款”等,由承運人在駕駛或管理船舶上的行為或疏忽等航行過失所造成的貨操作,承運人可以免責。只有綜合分析各作業區間相關人,分清貨運事故的發生原因,并保存好有關的證明單據,收貨人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