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UCP600將是國際結算領域中慣例應用的一項重大變革,對信用證在國際貿(mào)易界的運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對信用證“可撤銷”概念的刪除對明確信用證的特征,促進信用證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信用證是一項提供了銀行獨立信用支持和明確的支付承諾的專門業(yè)務,它通過有別于銀行資金的銀行信用的方式來滿足買賣雙方之間的支付需求,與賒銷和托收相比,能夠為買方提供資金融通,在開立信用證時并不需要支付100%的現(xiàn)金,并可使買方取得相對較長的支付期;而對于賣方來說,信用證即等于是開證銀行的確定的付款保證,賣方不再完全需要依賴買方的付款意愿和能力,從而減少或消除了商業(yè)風險、外匯和政治風險。另一方面,信用證受到了眾多法律法規(guī)的支持和保護,而ICC的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自1933年開始生效以來,一直是一套普遍公認的跟單信用證運作的法規(guī)。
然而,以上所提及的有關信用證的特性,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該信用證必須是不可撤銷的信用證。
按照UCP500第6條和第8條,信用證分為可撤銷和不可撤銷兩種。可撤銷信用證是應開證申請人的指示開給受益人并給予買方最大程度的靈活性的信用證,因為它可以不經(jīng)受益人同意,甚至直到開證行所委托的相應銀行付款時都不需預先通知受益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修改撤回或取消。
可撤銷信用證可根據(jù)申請人要求規(guī)定到期日,也可以不規(guī)定。如不規(guī)定到期日,從銀行通知受益人那天算起,有效期為6個月。而且進口商對出口方所交貨物或交貨日期等任何地方不滿意時,都可以對信用證加以修改或撤銷,這種行為受到慣例500的保護。
可撤銷信用證對受益人有很大的風險。因為跟單信用證在貨物運輸中及單據(jù)提示前,或者雖然單據(jù)已提示卻在付款前,或者在延期付款跟單信用證的情況下,單據(jù)未被接收以前,都可能被修改或取消。在此情況下,信用證成了一紙空文,賣方無奈只能直接要求買方付款。可見,可撤銷信用證對受益人沒有提供任何保障,因此不能看著為受益人提供貨物服務和行為的公平交易。
為什么UCP500要承認可撤銷信用證呢?事實上這種信用證的比例并不大,因為一是貿(mào)易本身要受到貿(mào)易合同的約束,單方不履約的行為會被罰款并影響商業(yè)信譽;二是出口商對某些滯銷貨物才使用這種信用證。一般是有庫存現(xiàn)貨,接到信用證馬上發(fā)貨交單,或在信用證開出之前 就已發(fā)貨制單。正因如此,UCP500才規(guī)定早于信用證開出之日出具的單據(jù)銀行應予接受。三是開這種信用證一般為美洲一些國家的習慣。當?shù)刭Q(mào)易市場較為成熟和規(guī)范,當買賣雙方長期友好往來,而且開證行資信又較好時,開證行可以允許申請人不必存入過多的開證保證金,對開證申請人是一種資金上的融通。有時用于有附屬關系的當事人之間或分支機構之間,還用于一些特殊交易,或者用來作代替付款承諾或付款通知。
不幸的是,在國際貿(mào)易實務中,可撤銷信用證卻往往被一些不法進口商打著“受慣例保護”的旗號進行利用,使出口商的利益受到威脅。可撤銷信用證的開證行對于受益人的交單,并不構成“確定的”付款“承諾”,即開證行對受益人的義務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因而也是不充分的,因此和其它形式的付款方式?jīng)]有任何區(qū)別:信用證的“銀行”信用淪為“商業(yè)”信用。
可撤銷信用證因早期的實務需要而得以在慣例的歷次版本中保留,但受益人明顯缺乏保護,信用證的性質(zhì)也容易受到置疑,因此不利于信用證業(yè)務的存在和發(fā)展。只有不可撤銷信用證才能給予受益人以更大的付款保證。這也就是UCP600刪除信用證“可撤銷”內(nèi)容的根本原因。這對于順應國際貿(mào)易實務的發(fā)展,將信用證業(yè)務發(fā)揚光大有著重意義。如果實務中確有開立可撤銷信用證的需要,按照UCP600起草小組的評述,必須在信用證中列明具體條款以反映信用證的可撤銷特性。
由此,在UCP600中,對于信用證有了更確切的定義:信用證指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無論其名稱或描述如何,該項安排構成開證行對相符交單予以承付的確定承諾。“承諾”一詞使用的是undertaking而不是promise。其區(qū)別是:前者在英美法中具有特定的含義,專指行為人單方承擔的一種義務,無須對價支持即具有可執(zhí)行性,一般具有無因性和獨立性。不受其它交易下的抗辯影響。這對行為人而言是一種允諾和責任,對受益人來講是一種保證;而后者表示的“允諾”,往往需要一些附加條件。這也和UCP600刪除“可撤銷”內(nèi)容以明確信用證特征、保護受益人利益的思路高度吻合。
對開證行的責任和義務,UCP600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規(guī)定:開證行自開立信用證之時起即不可撤銷地承擔承付責任;指定銀行承付或議付相符交單并將單據(jù)轉給開證行之后,開證行即承擔償付該指定銀行的責任。對承兌或延期付款信用證下相符交單金額的償付應在到期日辦理,無論指定銀行是否在到期日之前預付或購買了單據(jù)。開證行償付指定銀行的責任獨立于開證行兌受益人的責任。
其實,作為一種較為完善的結算方式,刪除“可撤銷”內(nèi)容的“不可撤銷跟單信用證”,仍然對進出口雙方都十分有利。它能夠安全迅速的清償債權債務,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都能照顧,便于融通資金,方便各方籌措資金。正如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業(yè)務指南所歸納的:信用證是為購買國外貨物和國外設備通融資金的極好工具,它有助于開證行向進口商融通資金并控制資金用途;信用證又是為商業(yè)和有關方面在交易中提供信心和安全保障的有效辦法,如果不為額外的復雜條款所累贅,它將成為保障出口商得到貨款的常用工具。
最后要特別指出的是,為了申請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平等,UCP500并沒有強制受益人對收到信用證修改必須發(fā)出接收或拒絕的通知,并給予受益人“以最后交單表示接收或拒絕”的權利。這種做法常常帶來諸多問題。比如,若欲對曾經(jīng)修改過的信用證再次修改,由于尚未收到單據(jù)而不知受益人是否已接收了上次修改,在兩次修改有關聯(lián)的情況下,就難以確定這次修改的內(nèi)容。于是,一些銀行便在信用證的修改通知中加列“如果在一個規(guī)定時間內(nèi),受益人沒有正式拒絕修改,修改就自動生效”等類似語句。ICC一貫強烈反對此類錯誤做法,認為這是“沉默等于接收”的翻版,并認為這種做法改變了“不可撤銷信用證未經(jīng)開證行,保兌行以及受益人的同意,不得修改和撤銷的性質(zhì)”。而受益人的沉默被假設為接收,這也是與許多國家的法律相違背的。
鑒于這種對慣例的錯誤運用和ICC曾表達的觀點。UCP600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信用證中加列了接收或拒絕修改的時限,銀行將不予理睬,以此維護信用證的特有性質(zhì),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