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馬英九以黨員身份獲得國民黨提名,出戰2008“大選”
2月13日,對國民黨而言,絕對是不平靜的一天。
臺灣“高檢署”查黑中心檢察官侯寬仁當日宣布,以貪污罪起訴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馬英九隨后于下午6點召開記者會,宣布信守當初“一旦起訴即行停權”的承諾,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
但他隨后即宣告,將“化悲憤為力量”,義無反顧參加2008年“總統”大選,向人民證明清白。
最可能的結局
面對馬英九的辭呈,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下稱中常會)2月13日當天夜間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中常會隨后通過決議,認定馬英九“遭到政治迫害”,一致決定退回其辭呈,同時刪除國民黨“黨員違反黨紀處分規程”相關條款。
這一規程也被稱為“排黑條款”,制定于2000年國民黨“總統”大選敗北之后。這一條款規定,如果黨員因《貪污治罪條例》被起訴,即停止其黨權,且不允許提名其代表國民黨參加各級選舉。“排黑條款”比國民黨黨章規定(前置條件為一審罪成)更為嚴格。此次國民黨中常會刪除“排黑條款”,也正是以其與黨章規定相抵觸為由。
盡管如此,馬英九辭職的局勢已經很難挽回。馬同時發表投身2008“總統”選戰的聲明,表明希冀臺灣民眾作出正確選擇。實際上,馬英九民調支持率不降反升。臺灣《中國時報》的民調顯示,有55%的民眾肯定馬英九的表現,較起訴前 的40%上升頗多。臺灣《聯合報》民調也表明,馬英九的支持率較之前上揚了十多個百分點,達到62%。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孫云對《財經》記者表示,馬英九此舉有四重意義,即分別起到了回應檢調當局、“綠營”、“泛藍”以及國民黨內部的作用。其中涉及回應檢調,則表明馬英九自信從政以來一如既往的清廉自律,同陳水扁所代表的貪腐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即使檢調控他貪污,但仍相信臺灣民眾將以選票還其清白,體現了馬英九直接訴求于民眾、而非憑借黨主席職務所帶來的黨務資源的心態。
臺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永明2月13日晚參加與馬英九辭職有關的會議后則告訴《財經》記者,馬英九此舉,不排除是在向國民黨中常會施加壓力,讓其決定修改“排黑條款”,否則馬英九就將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馬英九同時宣布參選2008,正表示他依然看中國民黨的競選平臺,不希望因為“排黑條款”的存在,而無法獲得黨內提名參選的機會。
盡管人們對馬英九辭職同時又表示參選的舉動存在不同看法,但各方均認為,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競選“總統”幾無可能。孫云表示,這主要是出于馬英九清廉自守“不沾鍋”的個性,以及表現其敢擔當、敢作為的政治人物風骨,與貪戀權位的陳水扁形成鮮明對比。
一向以清廉自律形象示人的馬英九,在2006年11月就曾表示,如果被起訴,將依照規定,停止黨權。今年2月9日,馬英九重申立場:若遭起訴,絕對會辭掉黨主席職務。2月13日辭職之舉,正是兌現諾言。
但是馬英九在記者會上表示,仍將以黨員的身份,為國民黨的改革與團結,繼續奮斗。考慮到中常會會議已經刪除“排黑條款”,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馬英九以黨員身份獲得國民黨提名,出戰2008“大選”。
國民黨新主席未卜
馬英九自決心參選后,即開始走遍國民黨基層的“情義之旅”,并因此激發基層“泛藍”群眾“挺馬”聲浪高漲。但是,國民黨內對馬英九代表“泛藍”出戰,并不止一個聲音;所謂“馬王心結”,更是成為馬英九揮之不去的陰影。
“馬王心結”,是指馬英九同臺灣“立法院院長”、國民黨重量級政治家王金平之間始自2005年國民黨主席競選期間結下的芥蒂。馬英九陣營在競選中,打出“反黑金”的競選訴求,暗指王金平涉嫌黑金。選舉結果揭曉后,馬英九不僅多出王金平25萬票,而且在王金平的老家高雄也得以勝出。
正是由于“馬王心結”未解,諸如2008年“大選”之“馬王配”等提法,更多停留在想象層面。更有分析指出,對王金平而言,2008年的選項有三個,即參選“總統”、續留“立院”或者“回家種田”,但絕無“王馬聯手”。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孫云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民黨所面臨的形勢,可用“波詭云譎”來形容。
馬英九此次被訴,起因“首長特別費案”;但在遭此打擊之前,其黨內聲望已經有所下跌,原因至少有三:去年12月“(臺)北高(雄)市長”選舉大倒熱灶,未能奪回南部重鎮高雄;在施明德領導的全民反貪倒扁活動中,馬英九恪守制度,沒能夠擴大戰果;陳水扁涉嫌“國務機要費”發票案丑聞,馬英九未能窮追猛打。
目前,島內已透出王金平陣營籌謀“大選”的傳言,但王本人對是否參選一直語焉不詳,頗多保留。在1月28日的記者會上,王金平一面稱從來沒有“獨立”參選“總統”的想法,一面表示只要國民黨能贏回民心,不論哪一位披掛上陣,都有勝選機會。不過,馬英九遭起訴后民調不降反升的事實,等于給王金平的競選前景投下陰霾。
目前,由于馬英九辭職已經生效,根據黨章規定,國民黨進入黨主席補選程序,而第一副主席吳伯雄將代理黨主席三個月。徐永明認為,未來黨主席人選,不外乎出自馬英九陣營、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陣營以及王金平陣營。不管未來出爐的黨主席是誰,只要馬英九人氣依舊,國民黨依然會征召馬英九代表“泛藍”出戰2008。惟一的問題是,已進入訴訟程序階段的“首長特別費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馬英九的參選前景?同時,始于馬英九的貪污指控,是否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引發島內政治人物的連鎖反應?
“首長特別費案”骨牌
所謂“首長特別費”,實際是在臺灣行政官員薪酬普遍不高情況下的一種加薪體制。
臺灣大學法學院黃銘杰教授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這種體制始自蔣經國時代,其金額數量由各地“立法機構”自行決定,由政府主動匯到行政官員私人賬戶上。“特別費”一半是用收據報銷,多用于一些行政的小金額支付;另外一半憑官員簽名就可以直接領用。
正是這一體制約定俗成,造成一向奉公守法的馬英九都沒有注意到這筆錢可能引發如此嚴重的后果。馬英九曾就“特別費”一案表示,他沒有侵占的故意與對象,應該不構成貪污;如果檢方要以侵占公款作為起訴他的理由,前提必須是他知道這是一筆公款,而且他有侵占的故意,才能構成犯罪。
但是,檢察官侯寬仁給出的起訴理由是,臺灣“財政部”1977年8月11日的公函,以及臺北市的“歲出計劃說明提要”、“費用用途科目”,均說明市長“特別費”必須限于公用支出,該費用不得納入個人賬戶,即使放著不用也不行。
關于馬英九的應訴前景,普遍認為會速戰速決。首先是因為馬英九案情比較單純,不像陳水扁夫人吳淑珍牽涉的“國務機要費案”案情復雜。馬英九一心表其清白,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積極配合。反觀吳淑珍,屢以身體不適為由不出席庭審。有分析指出,陳水扁曾聲稱,如夫人一審判有罪,將立即下臺。而“拖字訣”成為陳水扁將案情拖過任期的法寶。
其次,今年臺灣島內即將迎來“立法委員”選舉,而明年就是“總統”選舉。訴訟時間持續過長,會對島內政治局勢產生不利影響。臺灣檢調部門也會審時度勢。這也可解釋檢調部門在提出對馬英九起訴時,并沒對其具體求刑。
馬英九面臨的最壞情形是,一旦控罪成立,將依據《貪污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二款“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定罪,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新臺幣6000萬(約合1500萬人民幣)以下罰款。倘如此,馬英九政治生命就此結束。
沒有選擇
實際上,馬英九此番被訴,其影響絕不僅限于個人。臺大法學院教授黃銘杰表示,馬英九被訴只是一個開端,具有指標作用。
長期沿革下來的“首長特別費”涉及臺灣各縣市官員。除了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涉嫌貪污“特別費”被訴,民進黨籍的臺南市長許添財、前副市長許陽明也已經因“特別費”事項成為被告。
目前民進黨“四大天王”中,蘇貞昌曾經任臺北縣長,謝長廷曾任高雄市長,游錫也擔任過宜蘭縣長,呂秀蓮擔任過桃園縣長。要以“首長特別費案”起訴此四人,并不會更難。民進黨角逐2008大選的熱門人選,也難逃“特別費”的糾纏。而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將對臺灣未來政情產生深遠影響。
正如媒體評論指出,此次馬英九被訴,起因民進黨“立委”檢舉;民進黨“立委”并非不知“特別費”問題牽連到臺灣數萬公務員,絕非馬英九一人犯科。而其之所以敢于冒民進黨“天王”們同遭起訴的風險,說明民進黨為將馬英九趕下“神壇”,使其無法角逐2008年選戰,已經不惜代價。
此次“首長特別費案”,還揭示出國民黨在2000年失去政權后一直沒能解決的后備人才問題。
不可否認,“特別費案”使圍繞在馬英九頭頂上的明星光環黯淡;對一向愛惜羽毛的馬英九而言,不啻為一次重大打擊。但過后,人們發現,國民黨除了馬英九,基本沒人能夠擔起2008挑戰民進黨的重任。馬英九“泛藍共主”的地位,一方面是拜個人操守所賜,另一方面也出于國民黨后繼乏人。
在陳水扁和民進黨聲望最低的時候,謝長廷卻可在一向被視為“泛藍”大本營的臺北市獲得40.89%支持率。而除了馬英九,又有哪位“泛藍”人士可以在如此逆境下,在對手地盤上擁有如此高的得票率?
過多依靠馬英九個人魅力的國民黨,能否在選前關鍵的一年擺脫“特別費”一案帶來的不利因素,最終推出一個以馬為核心的組合,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