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大家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有錢吃肉,沒錢喝粥。現在的生活不一樣了,許多人大腹便便,油脂太多。吃粥、吃野菜反過來卻成為一種時尚、一種享受。這幾年我應酬的酒席上吃過許多美味佳肴,但是我一直喜歡喝粥,我認為經常能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粥,的確很幸福。
有時我怕燒飯,就約著老公晚上去父母家,跟二老一起喝粥。父母上了年紀非常注意飲食起居,一般中午正兒八經吃一頓正餐,晚上喝粥。在電話里母親跟我聲明:“回來就跟我們喝粥。”我高興地說我喜歡喝粥。母親在吃的方面比較精明,她買的是蘇北里下河的大米,蘇北大米是不允許噴農藥的,屬于一種生態米。母親燒粥蠻講究的,每天吃過中飯她就開始淘米,然后把米在清水里泡上兩個小時,這樣做不僅省火,米也容易燒爛,煮出來的粥很稠。母親很少煮白粥,家里總是有熬粥的很多配料,光是豆類就有紅豆、綠豆、陜北黑豆、東北大腰豆、云南的飯豆、緬甸的蘭豆。除了豆類之外,還有銀耳、莼菜、蓮子、紅棗、薄荷等其他配料。我們知道冬天一般吃紅豆補血作暖,在夏天吃綠豆清涼解暑。母親自己創造了一種“三色粥”,說起來也很簡單,她把紅豆和綠豆、小米放入大米里一起熬,這種粥一年四季都能吃,紅豆和綠豆中和起來,補血的、清火的應有盡有。母親燒的粥端上桌子非常好看,雪白大米粥里點綴著紅綠黃三種顏色,滿滿的一碗粥不僅好看,吃起來也清爽順口。母親在冬天里買了把青菜回家,把它洗凈切碎、配上花生米、胡蘿卜丁和紅豆,燒了一大鍋粥。母親還用平鍋煎了一鍋餃子,一大家子溫暖地圍在一起吃著。有一位如此會熬粥的母親,想想我真是挺幸福的。
我為什么喜歡喝粥?不光粥好喝,燒粥也非常方便,不要惱太咸了、或者是太淡了的神,只要在爐上多煮一會,美味可口的粥就做成了。我一日三餐的理想是,一天能吃上一頓滋潤腸胃的粥。廣東人喜歡喝粥,也擅長熬粥,記得1984年我跟一個劇組去廣州拍攝電視劇,當時住在一個部隊的招待所里。早晨餐廳里幾大鍋熱騰騰的粥,那粥就是不一樣,廣東人在大米里加了一些瘦肉和皮蛋,頓時就感到那粥非常好吃。我們一邊喝著,廣州的朋友一邊跟我們介紹道:這就是廣東有名的“皮蛋瘦肉粥”。后來我在香港電影里經常看到男女主人公喝這種粥。只要你喜歡,粥也是美食,它既像飯,又像湯;如果再加些五花八門的配料在里面,它兼顧于菜與飯之間,世上許多事物能混合、包容的東西就是優秀的。另外,喝粥不要考慮有什么菜,搭上一塊豆腐乳、端上一小碟咸菜,那就心滿意足了。
我家門口就開了一個粥餐館,老板是廣東潮州人。粥應該是中國人的發明,把粥玩得如此極致應該是廣東人。在那個很大的粥餐館里,可以說是天天座無虛席。我最喜歡喝老板親手做的一碗蛇羹藥膳粥,蛇絲是用手撕成的縷縷細絲,藥膳我不知道放了什么,這是餐館的秘方,估計是出自海里的藥材。粥卻煮得恰到好處,不稠也不稀,一上口就知道這粥已經費盡了許多心思。吃蛇、燒羹、煨藥膳、熬粥,這些都是廣東人拿手好戲,廣東人把自己的特色美味全集中在一碗粥里。喝了這么一碗粥覺得非常舒服,就像洗了一把熱水澡。我經常邀好友去粥館喝粥,老公嘀咕說:“請人家吃肉、請人家喝酒,沒有請人家喝粥的。”我說:“相互都是要好的朋友,他們也不會介意。另外,喝酒吃肉傷身體,喝一碗粥,舒服。”說起來不怕笑話,有一次我還帶一位擁有幾個億的大老板上粥館喝粥,后來發展到他經常自己跑去喝粥。
煮上一鍋粥,對于一個貧窮的人,或者是一位富有的人,他們都需要,這就是粥的本質。上個星期,我也在超市買了紅豆、綠豆、銀耳、芝麻等一大堆熬粥的配料,開始在家像母親那樣認真地燒粥。晚上我把粥在爐子上燒開之后,放入燜鍋里燜上一夜,第二天早晨全家人在上班、上學的匆忙之中喝上一碗貼心暖胃的八寶粥,這真是開心的事。全家一天的幸福就從早晨喝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