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共有1100多家會員公司,這些公司也是歐盟在華投資的主力軍,歐盟商會將這些公司組織起來,用同一個聲音說話,他們的看法對中歐經貿關系能產生很大的作用。新任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在中國工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曾任中國德國商會董事會副主席。他同時還是巴斯夫中國公司首席代表和總經理、北京扶輪社和歐洲巴哈伊工商會基金會會員。伍德克在接受《經濟》專訪時表達了他對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歐盟企業對華投資的看法。他對中國的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歐盟企業的在華業務表示樂觀,同時對中國企業進入歐盟提出了建議。

《經濟》:32年來,歐盟企業的對華投資發生了哪些變化?
伍德克:有幾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歐盟企業把在香港的投資擴大到鄰近的廣東地區。如今歐盟投資已在中國沿海地區和華北地區得到穩固,進一步向長江中上游以及華中地區發展。其次是生產的深度。先是簡單的裝配制造,而現在正在向著歐盟企業所擅長的附加值含量高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超過80%的高科技出口是來自外國企業。
《經濟》:那么,您如何評價過去這些年中國的投資環境的變化?
伍德克:中國正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之中,逐漸成為商品的主要購買者,同時也是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主要商品出口國。我認為即使中國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入世給中國的變化指明了方向和日程。這些是目前中國經濟復蘇中所需要的。在 1820 年之前,中國曾經占據了全球 GDP 的 30%,也許將來再次達到這一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必須遵循世界商業規則,實現平穩的綜合發展,否則就會導致摩擦。綜合發展的基礎是法制的健全,中國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當然還需要更多的進步,我對此表示樂觀。
《經濟》:中國的新《勞動合同法》和《企業所得稅法》會不會對歐盟企業的在華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您是否認為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的態度有了變化?
伍德克:中國歐盟商會歡迎這兩個新法的出臺。我們支持平等待遇,而新稅法有助于此。這也意味著其他的法規也應向這個方向發展。關于《勞動合同法》,我們支持對雇員工作安全的保護。同樣,我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來確保法律的執行。歐盟企業常常感到他們是在遵守法律,而某些中國的競爭對手卻沒有做到。中國歐盟商會珍惜法律出臺前的參議機會。這是讓所有參與者了解法律的良好過程。
《經濟》:您本人也是一位大型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裁,根據您個人的體會,歐盟企業在中國做生意有哪些優勢和困難?
伍德克:困難在于市場的發展速度快,而透明度不高。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企業難以及時反應。中國的發展步伐是全球性的,新的競爭者往往不期而至,而我們有時候還處于相對緩和的歐洲發展速度中。另一個問題是不平等待遇,特別是在環境保護領域。大多數歐盟企業在進行清潔安全的生產和服務上起到了示范作用,而我們面對的中國競爭者是在多方節省環保和安全開支。這對中國害處是巨大的,你可以聞到、看見和感到水資源、空氣和食物的污染。假冒商品遏制國內產品的創新,也讓一些歐洲的高科技公司因為擔心被盜版而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在這一方面,還應有更多的措施。
《經濟》:中國歐盟商會在保護歐盟企業在華利益方面做了什么?
伍德克:我們為反映歐盟企業在華遇到的問題和提出建議提供了平臺。我們游說歐盟官方,向中國官方提出建議,努力改善中國的商業環境,以確保我們會員的利益。最終受益方將會是廣大中國消費者。他們將獲得更高的品質和更多的選擇。
《經濟》:歐盟企業在和中國企業進行競爭時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伍德克:歐盟企業的優勢在于中國是他們很多市場之一。我們可以將其他市場上獲得的經驗用在這里。這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是一個問題,因為這里可能是他們惟一的市場。知識產權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歐盟企業的創意或產品在這里被盜版,這是不利的。但是他們仍然可以在別國銷售。而中國企業的創新產品若被盜版,就被置于絕境。這就是中國企業的研究開發步伐進展緩慢的原因所在。如果你的創新得不到保護,為什么要創新?我認為保護知識產權必須有自下而上的保護措施。而中國在這一方面的進步還不夠快。
《經濟》:您是否了解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情況?
伍德克:在歐洲成功的中國企業很少,很多都失敗了。原因在于中國企業缺少優秀人才。中國企業對語言能力強的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強。他們更愿意加入外國企業。這很可惜。我認為中國公司要在海外取勝,需要提高薪資水平,增多職業機會,改善內部管理。在歐洲學習的中國年輕人是一筆巨大的資源。但他們是否愿意在國企工作呢?他們是否被了解,還是只被當作翻譯呢?在這方面,中國企業還有長路要走。
《經濟》:您在任期內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伍德克:我將努力加強中國歐盟商會的核心——工作組的工作。我樂于與中國官方、媒體和智囊團等機構密切交流,增進了解。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我深感榮幸。中國一直是我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