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東(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經濟》:目前對于政府綠色采購產品的定義模糊,您對此如何評價?
徐煥東:綠色采購是指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有利身心健康為主要內容的采購。任何以自身利益出發的片面定義都是不客觀的.
《經濟》: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條件是什么?
徐煥東:政府采購在綠色采購中能發揮直接和間接的巨大作用。無論是從政府采購的公共本質、公共責任還是公共影響能力而言,政府采購都必須首先堅守綠色采購,應該是沒有條件的。具體說來,政府有明確的綠色采購定義、綠色采購要求,有明確的綠色采購執行標準,以及規范、嚴厲的非綠色采購的處罰措施。
《經濟》:政府綠色采購產品,存在一家機構與多家機構認證之爭,對于此種現象,您如何看待?
徐煥東: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家認證與多家認證各有利弊,重要的是不要有部門權力與利益傾向。應該避免壟斷認證,如果壟斷的話,就實行免費認證。因為這種認證是直接為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的,可以由政府掏錢解決。應該避免認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現象。
《經濟》:從政策方面,請您談談實行政府綠色采購的必要性。
徐煥東:政府采購是公共采購,要對公眾負責,包括對公共環境負責。應該首先遵守有利于公共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原則。同時政府應該以自身的綠色采購行為引導其他社會主體積極步入綠色采購的行列。
《經濟》:《政府采購法》第十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優先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但在我國政府采購中,國內企業暫時還不能夠領跑政府綠色采購市場。對于此種現象您如何看待?
徐煥東: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政府采購對于采購國貨的操作和管理仍不是十分規范,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難以把握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強烈的國貨意識和明確的國貨劃分標準。《政府采購法》中雖然有采購國貨規定,但是有些說法過于籠統,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王叢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經濟》:政府采購中推行綠色采購的必要性何在?
王叢虎:推行綠色采購是貫徹黨科學發展的體現。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GDP標準需要一系列的具體政策和制度來落實。政府采購領域推行綠色采購就是具體實施這一戰略的具體化,其對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經濟》:政府綠色采購的評標標準如何設定?
王叢虎:政府綠色采購的標準設定是政府綠色采購政策的關鍵。政策的制定不是目的,政策在現實中得以貫徹實施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政府綠色采購政策能否得以實施,關鍵要看標準的設定,如果標準要求過高,超越了我國國情,這必然會和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發生沖突;如果過低,則又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所以技術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要充分考慮到政策的可行性,同時要考慮和其他采購政策的銜接與協調。
《經濟》:新推出的綠色產品與傳統產品相比初始購置成本較高(售價較高),如何看待此種情況?
王叢虎: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為綠色產品的推出必然意味著技術的提高,而技術含量高則成本也就高,價格較傳統產品高也就不難理解。雖然就眼前和單個產品來看,綠色產品價格高,但從長遠和國家的整體而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則會好于傳統產品。
《經濟》:國家環保總局從56類環境標志產品中篩選出9類產品列入《環保型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第一版)的草稿中,僅占到政府采購數量的1%至2%左右,就其數量方面是否會太少?
王叢虎:任何一個政策或者制度的實施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否則欲速則不達。因此我個人認為,綠色產品采購剛剛起步,數量不宜過多,速度也不宜過快。第一版雖然只有9類,絕對數量是少了些,但畢竟剛剛開始。需要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不斷拓展范圍,不斷增加數量,不斷提高標準,以真正實現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