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勞合社在中國是一家再保險公司,但勞合社本身并不是公司,也不是企業,勞合社就像中國的合作社一樣,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它是世界主要的特殊風險保險市場
“奇怪的動物”
4月16日下午3時,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匯亞大廈33層辦公區,隨著彼得·列文爵士用中國畫筆在一幅龍的畫上完成“點睛”之筆,勞合社再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稱勞合社中國)正式開門納客了。
彼得·列文是英國倫敦勞合社(Lloyd's)主席。開業典禮之前,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盡管勞合社在中國是一家再保險公司,但勞合社本身并不是公司,也不是企業,“勞合社是個很奇怪的動物。”

正如它的中文名一樣,勞合社就像中國的合作社一樣,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它是世界主要的特殊風險保險市場。有人將它比喻成證券交易所,只向其成員提供交易場所和有關的服務,本身并不承保業務。另一個形象的比喻是:勞合社是掌管很多攤位的展覽中心,各自然人或機構通過向它“租用展位”,享受“展覽中心”提供的各項服務和技術支持,遵守“展覽中心”制訂的各項規則,獨立開展保險經紀、再保險、保險等業務。
勞合社起源于17世紀80年代倫敦塔街上的勞合社咖啡館。1871年議會通過法案,勞合社才正式成為一個社團組織。勞合社由其社員選舉產生的一個理事會來管理,下設理賠、出版、簽單、會計、法律等部門,并在10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勞合社市場由勞合社成員、承保辛迪加(若干承保成員組成的承保小組)、管理代理人和勞合社經紀人構成。
勞合社的承保代理人不與客戶發生直接聯系,而只接受保險經紀人提供的業務。保險經紀人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家,他們精通保險法和業務,有能力向當事人建議何種保險單最能符合其需要。保險客戶不能進入勞合社的業務大廳,只能通過保險經紀人安排投保。
保險經紀人在接受客戶的保險后,準備好一些投保單,上面寫明被保險人的姓名、保險標的、保險金額、保險險別和保險期限等內容,保險經紀人持投保單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辛迪加,并由該辛迪加的保險代理人確定費率,認定自己承保的份額,然后簽字。最后,保險經紀人把投保單送到勞合社的保單簽印處。經查驗核對,投保單換成正式保險單,勞合社蓋章簽字,保險手續至此全部完成。
在歷史上,勞合社設計了第一張盜竊保險單,為第一輛汽車和第一架飛機保單,近年又是計算機、石油能源保險和衛星保險的先驅。勞合社設計的條款和報單格式在世界保險業中有廣泛的影響,其制定的費率也是世界保險業的風向標。
2007年,勞合社的承保能力為161億英鎊。按再保險保費收入計算,在全球排名第六。
中國模式
四年半以前,在中國設立勞合社成為列文的主要目標之一。不過,獨特的經營模式成了勞合社進入中國的障礙。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勞合社便開始用其獨特的境外再保險承保市場能力為中國保險公司不斷增加的眾多險種提供服務,比如跟中國人保做航空再保險的分保業務。
2000年11月,勞合社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這是勞合社第一次在沒有自己營業機構的國家設立代表處。此后,勞合社與國內保險公司和監管機構開始廣泛接觸與合作。2002年7月21日正式向保監會遞交申請,尋求在中國設立境內再保險分支機構的許可。這被看作是北京代表處的主要工作之一。
“剛開始談得很困難,彼此都很難理解。”列文介紹說,當初勞合社向中國保監會申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時,雙方都難以拿出讓對方滿意的模式。
主要的原因是勞合社獨特的經營模式在中國沒有法律條款支持。翻開中國《保險法》、《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再保險公司設立規定》,作為社團組織的勞合社的特殊結構均未列其中。為此,勞合社總部多次派人造訪中國,詳細了解進入中國的政策障礙。
即使在英國,也是通過專門的法案才使得勞合社的法律地位得以確立,顯然中國很難為一家外資機構專門訂立或修改法律。為了符合中國的法律,進入中國營業,勞合社不得不放棄了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貫經營模式,史無前例地設立了一家公司,以勞合社子公司的形式在華經營再保險業務。
勞合社的保費收入占英國GDP的1%,因此英國政府極為重視。列文說,勞合社中國的設立是中英最高層交流的結果,“期間有很多象征性的故事。”也正是在此期間,中國保監會宣布正式批準勞合社在中國籌建一家再保險公司。
獲得了“準生證”后,又一難題擺在勞合社面前:公司設在北京還是上海?據了解,為了把勞合社留在當地,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的市長和保監局官員分別與列文進行多次“親密接觸”,彼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爭勞戰”。
去年年底,勞合社最終選擇了上海。列文表示,設在上海主要是考慮上海的再保險業務更多一些,“作出決定并不容易,北京的代表處還會起作用。”
今年3月14日,勞合社中國從保監會拿到了開業批復。勞合社中國由16個勞合社辛迪加和勞合社自身聯合出資,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主要經營非人壽再保險業務,包括中國境內的再保險業務、中國境內的轉分保業務以及國際再保險業務。
對于勞合社中國的開業,列文用“很復雜,很不容易”來形容這一歷程。列文表示,如果中國模式成功,將來有可能會將這一模式復制到全球別的地方。
競爭是好事
列文表示,勞合社中國的內部運營模式跟倫敦保持一致,“保監會支持辛迪加在公司里運作。”換言之,勞合社中國是“新瓶裝老酒”,一系列具體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機制都會保持“原汁原味”。目前勞合社共有66個辛迪加,開業當天來了6個。
列文希望很快有中國的企業能夠加入勞合社,但由于在成員選擇時門檻很高,必須在財務等各方面的達到要求,加上勞合社對中國來說還是個新生事物,因此了解其運作機制還需要一個過程。
對于在中國開展的再保險業務,列文幽默地說,從航空、衛星、地震、恐怖、金融風險到足球隊、明星甚至他們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勞合社的承保范圍。“沒有保險是我們不能提供的,不過我們更喜歡也更擅長做大而復雜的業務。”據悉,勞合社中國的經營重點依然是它在中國的優勢業務:巨災、衛星、航空、水險等。
列文透露,勞合社正在跟北京有關方面談2008年奧運會的保險事項,內容包括場館設計風險、恐怖襲擊、天然災害等。
勞合社在中國推出電子交易平臺,采用Xchanging公司的系統軟件Genius作為中國公司的核心再保險業務系統,保證用戶能夠以中文和英文方式登錄、查詢和以自己的語言編制報告。該系統每年處理460億英鎊的保險業務。同時,勞合社還向互聯網交易服務商R13K購買了全球使用許可,以便讓勞合社中國與倫敦兩地的承保人及時交換信息。
如果勞合社中國一旦虧損,出現賠不起的局面,那么它會不會破產?對此列文表示,勞合社320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賠不起的情況。“如果辛迪加賠不起,由勞合社來賠,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的信譽。”目前,包括標準普爾和惠譽等獨立評級機構對勞合社中國的信用評級是A。
勞合社有一個中央基金,由勞合社成員的專項現金以及其他款項組成,作為勞合社所售保單的安全保障,勞合社理事會負責管理。截至2006年年底,該基金的凈資產總額8.43億英鎊。
對于中央基金的資金運作問題,列文表示,勞合社一直把自己視為保險者而不是投資者,不會將此基金投入股市和債市,而是以現金的形式存在銀行里。“我們沒有暴利的機會,也沒有下跌的風險,我們非常保守謹慎。”
目前,世界前列的再保險機構已有瑞士再保險、慕尼黑再保險、科隆再保險在中國設立子公司。據悉,今年下半年法國再保險也將進入中國,屆時加上勞合社,中國的再保險市場將迎來外資“五虎爭雄”的局面。對于同業競爭,列文在回答《經濟》提問時表示,競爭是好事,勞合社跟上述同行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勞合社中國會迅速而非常謹慎地開展業務,不會采用低價格爭奪市場份額。
兩年前列文曾表示,如果四五年內能在中國賺到大錢的話,將感到驚奇。不過,開業時列文并沒有明確勞合社中國的盈利預期,他幽默地說“能夠賺錢是永遠最高興的”。
目前,亞洲業務占整個勞合社全球業務的10%,列文希望10年內能上升到20%,“中國會成為很大的地方,今天是第一天,很重要的一天。”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系主任郝演蘇教授認為,外資再保險機構能帶來先進技術和服務,但其國際化通用產品并不一定適應中國市場發展。中國地域大、發展不平衡,更需要適合中國特色的再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