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訪友,去了一趟英國。去英國那個地方頗有些好處,其一是,如果申請英國簽證成功,以后去其他歐美發達國家就相對好簽一些。因為英國簽證難度大,生活費用高,又是恐怖主義分子心儀的對象。如果你去得了英國,又能按時回來,而且不惹事端,基本上其他國家的使館也不會過分為難你。另一個好處是,去了一趟英國,突然旅游資歷就提升了一個層次,好比是人家去了三亞而你去了馬爾代夫,人家去了泰國而你去了夏威夷,雖然風景未必有本質的區別,但從此很多人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樣。
去英國走一趟,感覺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確實如之前所想:空氣潔凈、環境優雅;男人們彬彬有禮,女士們姿態優雅;交通雖然繁忙但井然有序,生活節奏緊張卻不失隨意悠閑。與想象中稍微有些出入的是,在循規蹈矩和高素質的表象之下,八卦在英國無處不在。
到倫敦的第一天,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乘坐地鐵的市民無論男女老幼,幾乎都手捧一本讀物。開始我以為他們如果不是在拜讀《資本論》,便是在閱讀《莎士比亞精選》,因此對這種全民如饑似渴加強自身修養的現象大為贊嘆。后來在友人的指點下,才發現很多人讀的都是二三流的通俗小說或者八卦報紙,和我開始想像的完全不是一碼事。
在倫敦乘坐地鐵常見的報紙是 Metro (《地鐵》)。這是為乘坐地鐵的通勤人士專門發行的報紙。從到倫敦的第一天,我就開始看Metro。幾天看下來,發現報道頻率最高的無非是英國的超模凱特·摩絲又換了幾個男友、以放浪形骸著稱的希爾頓集團的女繼承人帕里斯·希爾頓近來又有哪些驚世之舉,或是某某明星在懷孕期間三圍各是多少。在國內很早就耳聞大名鼎鼎的《鏡報》,仰慕已久,在倫敦特意買來看,卻發現報道的內容和Metro 差不多。原來看似古板持重的英國人,其實也在不斷創造八卦消息來放松神經、調劑生活。
在英國的友人在約克郡一所著名的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后在倫敦一家研究所工作。所里有位同事來自英國本土,口頭禪就是“你Piss off我了。”Piss 在英文里的本意是“小便”的意思,但是這個詞組翻成漢語卻不能說“你尿到我了?!贝蟾拍芊伞澳闳菒牢伊恕?或是“你讓我很不滿意”??傊@位女士心靈脆弱得很,經常會受到傷害。某天她去參加倫敦舉行的“慈善馬拉松”,據她本人說是運動褲的松緊帶出了問題,所以后半程基本上是靠手拎著褲子跑完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她自己第二天在辦公室也當笑話講。但是等我那位朋友到了辦公室,也參與這一笑談時,這位英國女士突然臉一板,說:“你不能笑話我。你 piss off 我了?!备愕梦业呐笥押苡魫?,不知道為什么同一話題,英國人一起談,就是休閑搞笑;她一個亞裔人士加入,就成了一個傷害他人心靈的嚴重問題。從那以后,我的朋友在辦公室就沒什么好日子過,因為那位英國女士在同事間拉幫結派,在背后編排一些關于我朋友的八卦新聞,把小小的誤會升級到政治高度,搞得整個辦公室烏煙瘴氣。
這種人在中國的辦公室也常見,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攪屎棍”,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先把自己攪渾,再把別人攪渾,進而把整個事態攪渾。可惜我的朋友離開中國很久了,不大能參透“攪屎棍”的涵義,我又不能把這個奇妙的名詞直譯為“攪拌大便的棍子”。正如“美文不可譯”,很多富有玄機的東西也通常沒法翻譯。
有道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英兩國各處地球東西兩儀,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大相徑庭,社會性質不同、眾生萬象各不相似,但相同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有了八卦,才能演繹天地萬物。這是我在英國頗有趣味的一個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