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讓人難以置信:在美國的1.4 萬個機場中,公共航班只使用其中的 1000 個機場,而1萬多個機場則是在為公務飛行服務。對于這項前途無限的業務,現在中國企業也開始躍躍欲試。
2007年4月28日,由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亞洲公務航空有限公司、國民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亞聯公務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聯”)宣告成立。據悉,“亞聯”是首家內地和香港合資經營的公務機公司,它的成立是深圳航空、香港亞洲公務航空、國民信托三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精誠合作的產物。業內人士指出,“亞聯”的成立是國內經濟和民航業發展的需要,將對提高國內民航企業國際化運作水平、促進中國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尤其將對我國公務航空市場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促進。
尊貴服務
據統計,在《財富》500強中,有341家使用公務機;在《財富》前百強公司中,有88家使用公務機。與不使用公務飛機的公司相比,1986年到1990年間使用公務機的公司的銷售額平均增長了7個百分點,每股平均收益多出了30%,被稱為“公務航空效應”。
通常公務飛行是指個人或公司用自己擁有或包租的飛機根據特定的公務需要確定航程及飛行時間的飛行。公務飛機載客量從兩三人到幾十人不等。有專家對此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如果把飛固定航班的飛機比作公共汽車,那么進行公務飛行的公務機就是私家車或者出租車。他們提供了種種可能:著陸地盡可能地接近目的地,減少二次交通輪換的時間浪費;可以在任何合適的時間起飛,無需按時間表等排班;可以停在恰當的中小城市而不往交通樞紐擠,減少排機位的時間;甚至可以根據隨時變化的情況在飛行途中臨時改變計劃,飛往當下最有利的目的地。
據悉,“亞聯”將選擇行業主流的中高檔公務飛機為客戶提供服務,初期計劃采用灣流宇航公司生產的G-200型飛機和G-450型飛機執飛,“亞聯”的業務將涉及公務飛行、航空器代管、航空器出租、公務機地面服務等,它將以深圳、北京為主運營基地,利用深圳毗鄰港澳、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北京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優勢,亞聯公務機有限公司到明年將逐步接收管理10到15架公務機,在深圳、北京修建專門的公務機候機樓、停機坪和機庫,形成以深圳、北京為主基地、連接港澳的運行網絡。此外,為解決港、澳旅客往返問題,亞聯還計劃開通深港、深澳間直升機接駁服務,為高端客戶提供安全、靈活、舒適的尊貴服務。
市場看好
據介紹,公務航空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由于受經濟發展起伏的影響,公務航空的發展也是在曲折中前進。公務航空是目前國際上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旅行方式,具有專用、快捷、靈活、私密、安全、舒適、省時、高效等特點,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國外,公務機運輸相當普遍。據統計,目前全世界運營的公務機大約有25000架,其中70%在美國,15%在歐洲和南美洲
公務飛行與定期航班都是現代航空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預測,未來10年內全世界將會需要9000架公務機。中國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務機市場。在美國平均每1000億美元GDP產生141架公務機的需求量,巴西雖然是與中國情況類似的發展中國家,但公務機的相對需求量比美國還高,每1000億美元的GDP大約產生320架。而在中國,目前是每1000億美元的GDP僅有不到1架公務機。未來10年中國將會需要大約600至1200架公務機來滿足商務乘客的增長。
中國公務飛機的發展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目前公務機航空市場在國內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政商名流、演藝明星、知名企業等頻繁參與國際交流,將為國內的公務航空市場提供一個廣闊的天地。
作為深航集團業務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亞聯”將充分利用深圳航空的品牌服務和人才優勢,借助亞洲公務航空國際化的市場運作經驗和國際客戶資源,秉承“深耕航空、服務高端”的執著信念,積極打造一支國際化的公務機運營管理團隊,爭取在3年內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務航空公司,5年成為亞太地區一流的公務航空公司,占領中國公務航空市場50%以上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