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基本的微觀經濟個體,如一個理發師的自負盈虧,到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貨幣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公司原本有一個福利性質的理發室,無論領導還是群眾,理發一律三塊錢,女同志要做特殊發型的,另行收一些不高的費用,而且不用付錢,代之以福利券的形式。由于干凈、便宜、省時省力,員工們對此津津樂道。
不過最近由于一個很偶然的原因,福利券停發了,理發室也開始改用現金結算。我再去理發的時候,發現在做了這小小的改動之后,整個理發室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理發師的薪酬制度改變了。福利券不是流通中的貨幣,不能當飯吃,因此在原有的體制下面,公司需要另行發工資給理發師。在改用現金支付之后,理發室變成了一個自負盈虧的經營單位,所有的現金收入就是理發師當月的工資。結算方式的改變立刻改變了服務的形式,計件工資代替固定工資誘發了工作激情也產生了選擇偏好。原來無論是男同志理發還是女同志做頭,對于理發師來說都是沒有區別的,一天理十個和理五個也大同小異,因此在排隊理發的人群當中,理發師一視同仁,不會采取歧視性的選擇。但是改革之后,理發師就會算一筆賬了。一天理十個人肯定比一天理五個人收入要多,于是生產效率提高了。同時之前由于燙發做頭等附加服務的收費相對市場價格較低,一次十元,因此很多女同志把大量的上班時間浪費在理發室里,而現在同樣是十元,但是提供這樣的附加服務需要兩個小時,而普通理發一次收費三元,只需要不到半個小時,那么做一次頭的時間可以給四個人理發,而這樣的收入是12元,因此理發師會更傾向于普通理發,而減少對于增值服務的提供。在這種情況下,大大縮短了員工理發的等候時間,也減少了不正之風。
當然,女同志也有理發的權利,由于提供服務的可選擇性,如果你想要得到增值服務,那么你就必須付出一些服務費之外的東西,這就叫租金。這里的租金通常以電影票、掛歷、雜志、食物等相對溫和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尋租的存在有賴于兩個土壤:一個是價格的管制;另一個是壟斷。在要素價格可以自由定價的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去獲得資源,同時通過價格漲跌來主導商品的供給。但是在價格管制的情況下,政府成為了天然的壟斷者,所有企業的出價是一樣的,政府把有限的資源配置給任何人都沒有區別,因此給付租金多的人自然是政府優先考慮的對象。在這里,理發室在公司的唯一性成為了壟斷的根源,同時增值服務的固定收費導致了尋租。如果同時有兩家提供相同的服務,并且可以自主定價,那么婦女同志們大可通過更高的價格或者尋找替代實現對附加服務的需求。對于尋租,大家都是深惡痛絕,可是除了加強監管又拿不出可以從源頭上止水的辦法,諷刺的是更多的尋租都出在監管層身上。
由于三塊錢實在是很少的一個數目,所以每次理發都在口袋里揣上幾個硬幣是一件很麻煩而又容易遺忘的事情,因此衍生產品很快就應運而生,最典型的就是沖值卡。我一次付出60元,辦一張卡,原本可以理發20次,現在附送1次,不僅省事而且獲得了5%的折扣,顧客自然愿意。此舉對理發師的好處更大,表面看上去她付出了額外一次的免費服務,但是在獲得了大量預付款之后,她可以選擇提前消費,甚至提前投資,基于合理的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她可以獲得遠遠大于5%的投資收益。公交沖值卡、洗車卡、加油卡、電信沖值等等采取預付費方式占用頭寸的行業都是運用的此種經營模式。從全社會來看,由于產生了投資需求,就刺激了例如證券、保險、基金等第三方受托行業的發展,而這些錢又通過逐利的本性流轉到了利潤率更高的地方,彌補投資的不足,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我轉念一想,原來自己的飯碗反而是寄托在這個理發師的身上。資本市場的發展伴隨著資產證券化率的提高,就是說企業、公司、乃至鐵路、公路都通過股票的形式變成了老百姓自己的,股份公司的形式改變了國有的面貌,監督和激勵機制提高了效率。
效率的提高意味著更多的產出,由固定收入變為浮動收入是一種激勵機制的調整,現金結算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增加了生產者的收入,收入的增加必然提高其消費能力和消費傾向。消費無法啟動是目前中國經濟最頑固的癥結,于是“三駕馬車”就只剩下了出口和投資兩個引擎。低估匯率的出口導向國策引起的是貿易爭端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投資過熱帶來的是產能過剩、環境污染和通貨膨脹。消費成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有了對錢的需求,就產生了錢的價格,也就是利率,各種錢之間的比價就是匯率。利率和匯率的高低代表著資金的成本,也主導著資金的流動,從而控制了整個宏觀經濟的冷熱,也成為政府調控經濟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通貨膨脹的時候提高利率和匯率,回收資金、抑制消費和投資,降低進口商品成本,為經濟降溫;經濟衰退的時候降低利率和匯率,擴大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刺激投資、出口和資產價格,拉動經濟增長。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格林斯潘看似神奇的魔術背后的簡單邏輯。從基本的微觀經濟個體,如一個理發師的自負盈虧,到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貨幣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現代的市場經濟體制就是通過這種偶然的調整逐步地建立起來,它也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限度的生產力的解放。當然不是任何問題都能夠通過貨幣化來解決,理性選擇只是經濟學的基礎,但并不能解釋很多社會現象。公司需要理發的人數眾多,一般都要預約或者排隊,但是理發師卻總是能夠為我提供第一時間的服務,原因可能僅僅是因為我是他的老鄉,有比較多的共同話題。類似平等、和諧、福利、關懷等問題都是靠市場本身無法解決的,需要通過再分配、“看得見的手”、哲學和宗教去彌補。不過在貨幣化的初期,情感占上風的時候并不多,顯然中國就處于這樣一個階段。
不過千萬不要忘記貨幣本身并不是財富,你手上的錢多了并不代表你富有,貨幣的價值在于它所能交換到的實物資產的價值。所以貨幣真正帶給我們的是整個流程和機制的改變所激發的生產力,而不是叮叮當當的那幾枚硬幣的分量。貨幣帶來的不都是好的東西,也有丑陋、罪惡、隔閡、掠奪和歧視,這都是人類錯誤的把貨幣當作了財富和幸福本身,而不是媒介所產生的誤區。因此無論是從個人還是體制,在人類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一邊遵循著本性尋找著最合理的經濟方式,一邊不斷地調整著由此帶來的不適而達到平衡,直到這種平衡走到不能再維系的終點,才會有新的紀元迸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