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本質上看,以控制通貨膨脹為目標是新凱恩斯主義的最優貨幣政策理論的核心。根據這一目標,中央銀行必須把通貨膨脹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同時縮小產出缺口;必須對通貨膨脹的預測做出反應。新凱恩斯主義的最優貨幣政策觀點揭示了中央銀行的權力與職責以及實際貨幣政策的構成。
關鍵詞:新凱恩斯主義;最優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目標
中圖分類號:F8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6-0010-03
一、新凱恩斯主義:一個新的理論解釋
現代宏觀經濟學被劃分為兩大陣營:一是關于實際經濟周期學派的新古典分析框架。該學派確信經濟周期的原因是經濟增長自身的隨機特征,其核心觀點是經濟波動與真實沖擊有關,而與貨幣沖擊無關。二是新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框架,其主要特征是存在非自愿失業、短期內貨幣政策的非中性和價格與工資的剛性。其中,貨幣擾動是經濟總量波動的關鍵因素。
新凱恩斯主義的核心觀點可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1)在工業化國家,真實的產出沿著一個不斷增長的路徑波動。在這個長期增長路徑中,經濟波動由供給方決定。(2)在長期中,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達不到平衡,貨幣供給增長率的增加僅能導致通貨膨脹率的同比例增加。并且,“自然”的均衡失業率將不受貨幣政策的影響,而是由實際因素決定。因而,在長期中,中央銀行的主要目標就是控制通貨膨脹。(3)短期波動源于總需求的變化。由于在短期內,工資和價格沒有足夠的彈性以使市場出清,因此,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可能存在一種平衡關系。此時,實際貨幣政策的運用將是致力于穩定總需求,以求最小化的真實產出與通貨膨脹的波動。(4)社會公眾和企業會根據他們的預期對政府的政策措施做出反映,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些預期并給出相應的行動。其中,建立信譽和提高透明度將是關鍵所在。(5)對貨幣政策的評價不僅僅依賴于政策工具的變化,而且應當以與政策規則相聯系的一系列變化為依據。(6)“IS-LM”模型仍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在該模型中,價格和工資(短期中)在很大程度上是預先確定的,并按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的邏輯而變化。在短期內,產出由總需求決定,而由IS曲線描述的總需求又直接對財政政策做出反應。由于IS曲線的利率敏感性,如果它決定利率水平,則貨幣政策將控制總需求。
Blanchard(1999)認為宏觀經濟學的兩個關鍵問題是:(1)貨幣為什么會影響產出?(2)名義剛性的原因是什么,它在貨幣影響產出的過程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趨于一致的看法是:給定名義價格或存在名義價格剛性時,名義貨幣供給的增加將導致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將使總需求和單個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又會激勵每種商品的價格制定者提高其相對價格。如果對價格進行連續調整,則上述意圖就會失敗。也就是說,所有價格都會上升,直到總價格水平被調整到與名義貨幣供給的增加對應成比例的狀態。這樣,總需求和產出又會回到初始水平。因此,即使是在短期內,貨幣仍然是中性的。
在現實中,由于成本的變化涉及到價格的變化,所以單個價格的調整不是連續的,而是緩慢的、間斷的。這種完全理性的價格調整行為從宏觀上將導致總體水平上的產出波動和宏觀經濟的無效率。這是因為,在遇到名義沖擊時,單個價格的調整將導致一個滯后的總價格水平的調整(Blanchard,1999)。在調整的過程中,實際的貨幣供給高于其初始值。在長期中,總價格水平將與貨幣供給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進行調整,進而總需求、產出和相對價格都回到初始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