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出差在外,朋友發了條短信,說是今天是感恩節,祝我感恩節快樂,讓我樂的,一天的心情都舒暢。說真的,在這之前,我還不知有這么個節日。回來后,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美國人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它的由來可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以后,他們把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
感恩節是個泊來品,但我覺得這個節日設得好。受人之恩,且不說應當如何回報,有沒有能力回報,但表示感恩之情總還是必要的,因為它彰顯了一個人的品質。每年有這么一天突出感受這個主題,有助于喚起人們的愛。
也正是這次出差,去了趟泰山,下榻于泰山腳下的泰安市的御座賓館。房間里擺放著一份淺紅色紙印制的《人生格言錄》,其中有一段《感恩的心》是這樣寫的:“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鍛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剛開始,對這個觀點并不十分地茍同:人應當具有感恩之心,但總不能對曾經傷害、欺騙、鞭打、遺棄、絆倒你的人懷著一種感恩之心吧!如果這樣,那豈不是太違背做人的原則嗎?也與社會所倡導的一個人所應有的正義感相矛盾嗎?可當我讀到“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這句話時,我的心釋然了。是啊! 我們應當為使你堅定成就的人和事而感恩。
常懷感恩之心,是走向成功需要的態度和胸襟。人所應具有感恩之心,大概已經不會有人持有疑問。現在的問題是,什么是恩?給你關心,給你愛護,給你幫助,在你人生的關鍵時刻,拉你一把,扶你一下,肯定是一種恩,應當牢記于心里,否則,就是忘恩負義。但如果把傷害、欺騙、鞭打、遺棄、絆倒也說成是一種恩,許多人是不會接受的。但是,在人生道路上,相當部分人確確實實有過被人傷害、欺騙、鞭打、遺棄、絆倒的經歷,也可以說,不是在傷害、欺騙、鞭打、遺棄、絆倒中一厥不振,就是在傷害、欺騙、鞭打、遺棄、絆倒中逆境奮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曾經與一朋友聊天,談起在自己成長道路上給予幫助,值得想念的人時,這位朋友有些動情,點了很多很多姓名,說了許許多多值得回憶的故事。這些人名中,大多是在他成長的旅途中給予他幫助,給予他支持的人,在這些往事中,也大多是美好的,溫暖的事。但他提到,在他的回憶中,有一件事,留給他的回憶不是那樣的美好,甚至有些心酸。這件事是這樣的,十多年前,他還在縣城讀小學,一天,母親讓他給單位的一位小領導送個東西,東西有些沉,他扛著這東西,爬著很長的一段山坡,氣喘吁吁地將東西送到了這個人家,這位小領導只是簡單地一句“放在這里吧”,沒有一聲謝字,沒有遞過一杯水。這位朋友說,他真的很感謝這位小領導,是他用行動,告訴什么叫作冷漠,冷漠給人心靈造成的創傷,也讓他知道了給人以冷漠,最終失去的是自己的溫暖。聽得出,這件事很小,但給我的這位朋友的啟示卻是深刻的。有這樣的深刻啟示,難道不應當投以感恩之心嗎?
人生需要感恩的遠不止于那些受到好處的,而是人生無處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