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號稱是世界上最喜歡排隊的民族之一。
即使只有兩個人,英國人也會排隊。
剛來英國時,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英國人的辦事效率實在不高,銀行、郵局、咨詢處、商店的收銀臺,到處都要排隊。
我最怕去的是銀行,因為去一次銀行要花整整半天的時間:先排隊見負責排號的工作人員,說一遍自己的基本情況和要求,然后坐著填表,等待叫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透明玻璃另一邊的銀行工作人員一點也不著急。他們接待客人時起立、問候、握手,一個禮數都不少。
在英國,雖然排隊很麻煩,但是你只要排上隊就可以放心:沒有人加塞,而且服務人員接待你的時候一定會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你交談。要是隊伍確實太長了,英國人會加開窗口或增加人手,但不會減少程序和針對每個人的辦事時間。
有一次我去警察局辦手續,聽見一個老警察指導一個新手:辦理好一個人的登記以后,要把紙張放好,要是鉛筆斷了,就削鉛筆,一切就緒了再叫下一個。這樣雖然慢,但是不會出錯,糾正錯誤是最費時間的。不出錯的人其實工作最快。
我見過的最壯觀的排隊景象是“公共開放日”那一天,倫敦500個公共建筑免費對外開放。尚未建好的溫布利體育場門外彎彎曲曲的隊伍延伸出去一兩公里,按照運動場公布的每半個小時可以進去20個人算下來,排在后頭的不少人肯定是白跑了。
接近中午時,服務人員到隊伍后面挨個兒勸,請大家第二天再來。后面的人既不抱怨也不感慨,老老實實地走了。留下來的人則被一一告知具體的參觀時間。我和另外十幾個人獲知,我們的參觀時間預計在12點整。
眼看12點都要過去了,還沒有人帶我們進去參觀。我心里不禁開始著急:怎么不講信用?說好的12點!在我后面排隊的是兩個10來歲的小孩和他們的母親。我聽到小孩問母親是不是已經12點了,母親平靜地回答:“這個體育場大概是第一次向公眾開放,他們也沒有經驗,我們給他們點時間吧。”周圍不少人跟著點頭。大家在寒風冷雨中凍得縮在大衣里,表情卻雍容安詳,一點也不著急。
在倫敦過日子,雖然有時候我仍然覺得他們辦事效率不高,行事古板,但也有些喜歡他們這種排隊不著急的態度,這是一份源自內心的安全感和寬容。
(摘自《現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