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出生于游手好閑的小雜貨鋪店主的家庭,沒念多少書,只在私塾讀了那么幾天,磕磕巴巴認幾個字而已,后來又投身綠林做了土匪。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兩次問鼎中原,成為不是皇帝的皇帝。有這樣歷史的人,卻能有這樣的功績,想來自會有與眾不同的超人地方。在所有的軍閥中,要數聰明,誰也比不過張作霖。別人的聰明是小聰明,而張作霖的聰明是大聰明。小聰明在玩把戲上,大聰明在識己、識人和用人上。
識人用人上,“英雄通病是輕儒”,但張作霖并沒有輕儒,深知自己綠林之為是不能辦大事的。王永江是個善于智謀更善于理財之人。張作霖重用他。可他害怕有人在張作霖眼前說閑話,影響自己所定措施的實行,就委婉地向張作霖說起他的擔心。張作霖對此擲地有聲:“你只管干,我什么也不聽!”不久,他手下的武將十分不滿王永江的做法,跑到張作霖那里匯報。張作霖聽完后大罵:“槍桿子能打天下,不會治天下,你們懂得什么?給王岷源(王永江)牽馬扶鐙都不配!”結果,在王永江的努力下,不只解決了財政赤字問題,而且東北的經濟大幅度地增加,為張作霖進軍關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作霖又大力網羅人才,先后尋求到了許多文武之才。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創立東北大學,不惜重金聘請一流教授到東北任教,教師的待遇在全國首屈一指。最高時,教授的薪水在360-800元大洋。而當時南開大學教授是240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300元,還常常欠薪。很多全國著名教授像梁漱溟、章士釗、梁思成等都到那里授過課。張作霖重視教育,為東北培養了多方面的人才。在短短的兩年時間,東北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其他軍閥所沒有做到的。人不怕沒文化,就怕不重視文化;人不怕沒知識,就怕不尊重知識;人不怕不聰明,就怕不會運用別人的聰明。
知道如何用文人,也知道如何用武人。張作霖手下的一個叫姜登選的師長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姓吳的旅長,做大豆生意,虧空了軍餉24萬元。這個旅長正在打算逃跑或自殺的時候,被張作霖知道了,馬上把他叫去當面詢問說:“你最近有沒有什么事?”旅長說是做大豆生意,虧挪了軍餉。張作霖憤恨地指責他:“你這小子有幾個腦袋,你敢虧挪軍餉,現在怎么辦?”旅長說正想自殺,來生再報答大帥。于是,張作霖說:“你這小子太沒出息。一個人的生命,豈只值24萬?你跟咱們做事,還怕沒有錢用嗎?你好好把軍隊帶好,這筆錢我撥給你好了。”不知這位旅長后來在戰斗中仗打得怎樣。如果我是那位旅長,我會冒著敵人的炮火,帶著我的部下,前進,前進!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
郭松齡倒戈失敗后,郭松齡的手下人驚恐不安。為緩和內部的緊張恐懼心理,張作霖舉行了一次慶功宴。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時,宴會廳的大門突然大開,4個全副武裝的副官抬進來一只皮箱,放在地中央,然后敬禮說:“報告大帥,這只箱子是從郭鬼子(郭松齡)軍部搜出來的!”張作霖問:“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一個副官大聲地回答:“報告大帥,這箱子里裝的全是我們城里人私通郭鬼子的密件和信函!”張作霖環視四周,滿臉怒氣地說:“竟有這樣的事,好大的賊膽!”然后他又微笑著說:“算了,算了。既然郭鬼子已經死了。事也就算了。其余的一概不究了。把箱子抬出去燒了吧!,,這出好戲,一看就知道是張作霖一手導演的。雖然模仿了曹操燒毀他手下人和袁紹聯絡書信,以及楚莊王熄滅燈火的辦法,沒文化的他卻做了這樣一件聰明之事。把這些人緊緊地圍攏在自己身邊的目的,就這么輕易實現了。
說實在的,軍事謀略上他敵不過吳佩孚,在權謀使用上他敵不過段祺瑞,在學問鉆研上他敵不過馮玉祥,在縱橫捭闔上他敵不過蔣介石,但有一樣他永遠可以超越他們,那就是他的識人用人的胸襟。一個大老粗,有這樣的認識很不簡單。多少受過高等教育,高居權位而自命不凡的人,油鹽不進,把手下人視為他的無知奴隸呢!大家不妨找找看。
(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