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變革的實質,是人們思想觀念的一場革命。惠普這場并購革命的完成,需要一種被人們所認同或追隨的新思想的牽引。變革文化成功的基礎,就是需要用一種對員工更有價值的文化成份來“替代”原有的一些文化成份。在惠普,要想享受“以人為本”文化所帶來的價值,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提供更多、更好的價值。從赫德改造惠普文化的過程和結果看,他顯然做到了這一點,用消費全景視野和執行變革能力改造惠普以往埋頭研發只顧拉車而埋頭趕路的“大企業病”。
卡莉變革惠普失敗引導著人們尋找更為有效的方式進行文化改造,也引發人們思索戰略與文化的關系問題:在戰略與文化發生矛盾的時候,應當如何選擇?戰略是聯系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組織的一個橋梁,透過戰略,企業重新組織自己所有的資源,包括文化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略一旦被確立,文化要圍繞著戰略去變遷,這時的文化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對戰略的支撐和適應。反過來,從戰略決策的過程看,企業戰略選擇深受企業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的影響。在文化與戰略兩個要素中,戰略是企業應變和適應外部變化的關鍵環節。在文化與戰略兩者矛盾時,仍然要選擇戰略,唯有選擇戰略,才能聯系現實世界和適應外界變化。
但選擇一項與文化沖突的戰略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因為文化沖突可能導致人心背離,卡莉敗走惠普即是一例。避免戰略與文化劇烈沖突的重要方法,是“不斷變換”的新CEO的價值追求與企業群體的價值追求和思想模式的一致。
赫德時代的新惠普,從現實(產業環境及自身情況)出發,繼續尋求變革發展的道路。惠普不必重回“惠普之道”,只需要繼承與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