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水所著《古詩文名物新證》(一)(紫禁城出版社二○○四年)中《薔薇水與琉璃瓶》一文,鉤沉阿拉伯玫瑰香水傳入中國的歷史,引人入勝。其中引有宋人虞儔《廣東漕王僑卿寄薔薇露因用韻》二首,其之二為:“美人曉鏡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瑩徹琉璃瓶外影,聞香不待蠟封開。”此詩實際上涉及到薔薇水(玫瑰香水)在化妝中的一種用途。古代女性的化妝粉為鉛粉、米粉等材料,加工成餅塊狀,其形如錠、如瓦,如此則方便保存。化妝的時候,要先把粉餅研成細末,然后用水、奶汁等將其調濕,再將濕粉搽到面上。其中最奢侈的做法,就是用薔薇水來調和妝粉,如晚清人伊江阿所編《奩史》卷七十四“脂粉門”引清初人陸廷燦《南村隨筆》云:“薔薇露,番名阿剌吉,婦人用以調粉為容飾。”元雜劇《謝天香》中有一段有趣的唱詞,呈現女性化妝的程序:“送的那水護衣為頭,先使了熬麩漿細香澡豆,暖的那溫泔清手面輕揉;打底干南定粉,把薔薇露和就。”先用米麩漿和澡豆對皮膚加以徹底地清理,然后,用薔薇露調和香粉,在面上勻打一層化妝的底粉。“仙掌承來傅粉腮”一句,正是說如同天降甘露一般神奇的香水,與香粉和在一起,傅上女性的腮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