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祝作利
一、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于2006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精神是:
2006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速度較快,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5%。效益較好,財政收入增長2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30%左右。物價較低,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3%。運行較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連續四年保持在10%左右,煤電油運緊張狀況明顯改善。實惠較多,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落實,城鎮新增就業可超過105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11%。后勁較足,糧食連續三年增產,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繼續得到加強,宏觀調控成效進一步顯現,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所收斂。
2007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原則。一是穩政策。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真正把中央確定的各項決策落到實處,及時完善調控措施,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防止出現大起大落。二是調結構。就是要逐步理順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要抓手,以自主創新為中心環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質量效益提高。三是抓改革。就是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更加注重協調對外開放和國內經濟發展,努力構筑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保障。四是重民生。就是使公共資源配置更多地向群眾直接受益的方面傾斜,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比重提高;財政收入和企業效益穩步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不低于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二、2007年發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
1、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一是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確保“三個高于”,即用于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礎教育和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開發的投入,均要高于去年。進一步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搞好產業投資基金試點。二是繼續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把好土地、信貸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項目開工建設必須符合“六項必要條件”:(1)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市場準入標準;(2)按規定完成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或備案;(3)按規定開展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依法完成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并領取土地使用證;(4)按規定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審批;(5)按規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6)符合信貸、安全管理、城鄉規劃等規定和要求。三是努力擴大居民消費。加大對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農資流通網絡。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積極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文化、健身、體育、休閑等消費。四是搞好煤電油運供需銜接。五是加強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
2、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定發展糧棉生產,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著力做好“一抓三促”和自主創新工作。“一抓三促”,就是要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要抓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質量和效益提高。在節能減排工作上,要強化目標責任,改進發電調度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加強污染防治。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重點加快發展服務業;繼續推進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推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等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增強高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序發展替代能源,振興裝備制造業。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啟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項,選擇支持一批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實施高技術、信息化、生物產業等“十一五”重大專項工程。
4、組織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繼續抓好西部大開發各項重點工作,積極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細化和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措施,鼓勵東部地區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力爭今年年底前形成《全國主體功能區劃規劃》。
5、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事業改革,進一步加強法制工作。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6、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開創社會和諧的新局面。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履行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
三、陜西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
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于2006年12月20日至23日在西安召開。
會議總結了2006年的經濟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認為,去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完成了各項預期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陜西已經具備了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后發優勢正在加快釋放出來。但也存在著瓶頸制約、體制障礙、結構束縛、增長粗放的深層次矛盾。會議要求,全省上下都要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體系,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努力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會議確定的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00億元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4.5%;財政總收入增長16%;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著力把握好的重點,一是突出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高新技術、能源化工、果業、畜牧業、旅游業、現代中藥、綠色食品等支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會展、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二是突出項目帶動,要以項目爭取國家支持,以項目帶動招商引資,以項目推進產業發展,以項目提升服務功能;三是突出自主創新,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加快創新成果和技術的市場化、產業化;四是突出改革開放,重點推進國有企業、農村綜合配套、財稅金融、行政管理體制等改革,樹立開放決定發展的理念;五是突出節能環保,把節能降耗作為約束性指標,實行環保準入制度,加大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力度;六是突出構建和諧。
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是:
在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速度方面,要求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經濟整體實力,包括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切實推進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嚴格節能降耗要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等。二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攬,扎實做好“三農”工作,包括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和萬村推進”工程、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壯大縣域經濟等。三是堅持投資消費雙拉動,確保經濟持續增長,包括繼續加強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努力擴大消費等。四是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包括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切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等。
在更加關注民生,切實促進社會和諧方面,要求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包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切實做好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文化事業建設等;二是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包括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改善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生活等;三是加強社會穩定工作,包括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統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努力維護社會穩定等。
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狠抓工作落實方面,也要求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轉變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二是加大反腐力度,推進廉政建設;三是改進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
(摘自在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的傳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