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冊的學生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中,教師所描述的實驗存在如下問題:
①實驗方法比較陳舊,程序煩瑣,實驗耗時長,所用材料用量多;
②實驗過程中存在學生對濾液線畫不均、畫不細、濾紙條在燒杯中不好固定,濾紙條上的濾液線與層析液接觸過上或過下,實驗現象不夠明顯等。
筆者結合多年的生物實驗教學實踐,對該實驗的方法和步驟進行_,一些改進,實驗效果明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F將改進后的方法和步驟闡述如下,以便與各位同仁交流和商榷。
1 實驗方法、步驟
1.1 提取綠色葉片中的色素
(1)稱取3g新鮮綠色葉片(如:菠菜葉片),剪一碎葉放入研缽中。
(2)向研缽中放入少許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再加入3mL丙酮。
(3)將紙蓋在研缽上,紙中心穿一個洞,將杵棒套入洞口進行迅速充分的研磨(因丙酮有一定的毒性,且易揮發,因此操作一定要迅速)。
1.2 分離色素
(1)將一張干燥定性濾紙邊緣剪取長2 cm、寬2 cm的紙條卷成圓棒。
(2)用吸管將研磨液滴在干燥的定性濾紙塊中央一滴。
(3)用牙簽將定性濾紙塊滴有研磨液的地方穿一個小孔。
(4)將卷成的濾紙棒插入定性濾紙塊上的小孔中。
(5)量取2mL層析液倒入直徑為60mm的表面皿中。
(6)將插入濾紙棒的定性濾紙塊蓋在盛有層析液的表面皿上,使濾紙塊下的濾紙棒與表面皿中的層析液充分接觸。
2 實驗現象、結果
過幾分鐘后,觀察圓形定性濾紙塊上色素帶有幾圈,每條色素帶呈什么顏色,并將觀察實驗的結果填寫在《生物實驗報告冊》中。
3 實驗改進前后的比較
(1)改進前的實驗中,為了使色素擴散的均勻,要將濾紙條的兩角剪去,但剪去之后,還是會出現色素擴散不均勻的現象。
改進后的實驗用圓形定性濾紙,就不用擔心上述問題的出現。
(2)改進實驗前學生在畫濾液細線的時候,分寸不好掌握,會出現粗細不均、色素含量少的情況。
改進后,實驗時只須滴加一滴研磨液,就會出現理想的實驗效果,且簡單容易操作。
(3)改進實驗前使用濾紙條,往往難以固定,濾紙條上的濾液線與層析液接觸過上或過下,達不到理想的實驗效果。
實驗改進后,用濾紙棒代替濾紙條,就不用擔心這些問題的發生。
4 結束語
改進后從實驗結果看,在用圓形定性濾紙后,四種色素的顏色清晰、會出現4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圓,而且色素含量明顯的不同。
這樣做,既節省時間、材料、用具,且操作程序較少,克服了原實驗中的不足,達到了理想的實驗效果,師生都感覺到很滿意。
5 實驗結果模式圖(圖1)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表格、注解、公式等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