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輿論與秦漢政治

2007-01-01 00:00:00
古代文明 2007年2期

提要:秦漢時期,童謠、讖緯的輿論功能,源自其對現實的反映以及秦漢時人對其“先驗性”的迷信。秦漢政府將輿論監督引入包括選官取士在內的國家行政管理體制,體現了官方對民意、眾意的有限度的尊重。在秦漢時期政權更迭過程中,社會輿論起著重要作用。借鑒不同的歷史經驗,依據不同的指導思想,秦漢王朝的輿論政策及政策執行策略有所不同,其國祚短長,與此有很大關系。

關鍵詞:社會輿論秦漢政治

社會輿論,是“社會中特定群體對特定事件表現出來的特定意見。” 我國歷史文獻中,“輿論”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志#8226;魏書#8226;王朗傳》:孫權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時車駕徙許昌,大興屯田,欲舉軍東征。朗上疏曰:“……設師行而登乃至,則為所動者至大,所致者至細,猶未足以為慶。設其傲狠,殊無入志,懼彼輿論之未暢者,并懷伊邑。”我們對古代社會輿論的探討,當然不必以此為時限。實際上,早在“輿論”一詞出現之前,古人已經深切感受到了輿論的存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說法,“召公弭謗”、“子產不毀鄉校”之類的事例,均顯示出古人對社會輿論的深刻認識。

秦漢時期,社會輿論與國家政治的關系相當密切。一方面,許多政治現象以輿論的形式反映出來,透過輿論即可窺得當時的政治情勢;另一方面,輿論憑借其特有的影響力,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往往是王朝興衰的晴雨表。本文擬從輿論角度對童謠、讖緯的再解讀,揭示其政治功能與作用機制;從選官取士與王朝興替兩個途徑,探討社會輿論在秦漢帝國行政管理和政權更迭過程中的能動作用。

一、童謠、讖緯與社會輿論

民間謠語,往往是社會輿論的反映。傳世文獻中的歌謠、諺語、讖緯、流言、訛言等,都可視作是古代社會輿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不同的輿論載體反映社會群體意見的方式、強度各不相同。

童謠,顧名思義,是指兒童傳唱的歌謠。但是其反映輿論的方式明顯有別于尋常意義上的歌謠,故可單列研究。

同普通歌謠一樣,大部分童謠都針對特定的對象,或為人物,或為事件,或為現象。但是,普通歌謠對客體的描述往往準確而直接,童謠則不盡然。有些童謠中的客體較為明確,如桓帝初京都童謠“游平賣印自有平,不辟豪賢及大姓”,歌頌的是大將軍竇武(字游平)公正選官的事跡。 有的歌謠在表述方式上要復雜一些,如獻帝初京都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 將逆臣董卓的名字作了拆字處理,需動一番腦筋,才能知悉其意。有的童謠用語較為隱晦,如王莽時天水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吳門”是天水郡治所冀城的城門名稱,“緹群”是附近的山名。童謠說的是隗囂據地自立,欲為天子之事,脫離當時的語境,這首童謠便變得晦澀難懂,很難讓人將其與隗囂之事聯系起來。

還有一些童謠,用語相當隱晦,僅從字面上分析,根本看不出其客體的真實內容。例如西漢元帝時童謠“井水溢,滅灶煙,灌玉堂,流金門”,漢儒解釋:“井水,陰也;灶煙,陽也;玉堂、金門,至尊之居:象陰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應也。王莽生于元帝初元四年,至成帝封侯,為三公輔政,因以篡位。”

又如桓帝末京都童謠“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纖纖不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后年鐃。”這首童謠中既無解釋所涉及的人名,亦無所涉及的事件,更看不出有什么具體現象,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完全是用隱喻揭示出來的。

在史家筆下,許多童謠具有先驗性,即童謠生成于對應事件形成之前。上面所引元帝時童謠,既預測到了成帝時北宮井水溢出這一自然現象,又預測到將有權臣篡奪政權這一政治變動,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在我們看來,童謠不過是文化創作的結果,其先驗性并不可信。晁福林先生研究先秦時期的童謠后即指出,“就情理而言,童謠的料事如神,應當說是不大可能的。這些準確的‘預告’應當說都是‘馬后炮’,越是準確細微就越不可能為事先的預料。” 秦漢歷史文獻中的童謠之所以給人留下靈驗的印象,可能與兩種因素有關:其一,形成在先的童謠與出現在后的事實偶然對應,產生了放大效應;其二,在時人的思想觀念中,先驗性被視作是童謠的重要特征,在這種認識條件下,史家很難像今人一樣,以科學的態度來看待童謠。

漢代,人們認為童謠并非俗人編制而成,而是人力之外的神秘力量使然。這種神秘力量來自天文諸星宿中的熒惑星。熒惑星對人間有所警示,會借助童謠表達出來。王充指出,“世謂童謠,熒惑使之,彼言有所見也。熒惑火星,火有毒熒,故當熒惑守宿,國有禍敗。火氣恍惚,故妖象存亡……世謂童子為陽,故妖言出于小童。” 所謂“世謂”,代表了民間流傳的說法,顯然,王充也承認童謠與熒惑星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他還提出,“故凡世間所謂妖祥,所謂鬼神者,皆太陽之氣所為之也”,故“世間童謠,非童所為,氣導之也”,“當童之謠也,不知所受,口自言之”。 童謠既非兒童自編自唱,也非成人教習授意,而是在熒惑星的影響下,自然生成。漢人的這種觀點,不但當時流行,而且流傳到后世。《晉書#8226;天文志》曰:“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于地為人,熒惑降為兒童,歌謠嬉戲。” 從通過“氣”感化,到“降為兒童”,熒惑與童謠之間的對應關系逐漸神秘化。

人們相信童謠,還與傳播童謠的兒童的天真無邪有關。俗話說,“童言無忌”,兒童代表著幼稚、純真,不會編造,也不會掩飾,與成人相比,他們的言行更能體現本人的真實想法,因而值得信賴。《后漢書#8226;郭伋傳》記載了并州牧郭伋巡視本州的經歷:

始行到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

此事例中,如果迎候者是數百名成人,人們會覺得事屬情理之中,沒什么好奇怪的。因為這些言行出自天真而無知的兒童,郭伋的威信才得以凸顯。在這里,兒童已經成為中性與真實的化身,人們相信童謠,與此不無關系。

在今人看來,某些童謠即便真的應驗了,其中必然存在偶然性因素。然而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既然是童謠,就沒有不應驗的。東漢獻帝初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當時在燕趙地區正與袁紹激烈角逐的公孫瓚認為幽、冀二州交界處的易縣正合童謠中喻指的地方,就在那里“筑京固守”,卒被袁紹攻滅,身死地失。公孫瓚聽信了童謠,卻沒有能夠成功“避世”,按理說,這是一個沒有應驗的童謠。但是裴松之卻不這樣認為,他在案語中說:“臣松之以為童謠之言,無不皆驗;至如此記,似若無征。謠言之作,蓋令瓚終始保易,無事遠略。而瓚因破黃巾之威,意志張遠,遂置三州刺史,圖滅袁氏,所以致敗也。” 由此看來,童謠具有預測功能,是秦漢乃至魏晉時期人們的普遍認識。

既然童謠代表著天意,那么人間天子就不得不受其約束。天意又體現民意,執政者就不能對童謠所反映的輿情置若罔聞。這就是童謠的輿論功能。甘露元年九月,吳主孫皓將都城從建業遷至武昌,丞相陸凱上疏進諫,引用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進而指出,“臣聞翼星為變,熒惑作妖,童謠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在這里,童謠被視作是民意的反映方式。

讖緯也是以先驗性為重要特征的輿論載體。晁福林先生在論及先秦時期的童謠時,有一段的論述:“……對于某些社會發展趨勢人們所進行的猜測或預測,也會以童謠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當時社會上童謠實際上是某種社會輿論發布的特殊方式,在人們的思想中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才以童謠來說明問題。在周代社會上,童謠由來已久……春秋時期的童謠與此一脈相承。戰國秦漢時期的讖緯之學當于此而濫觴。” 這就是說,與童謠一樣,讖緯也是一種社會輿論發布的特殊方式。

一條讖言,如果其內容直接關涉現實,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進而引發輿論。秦時的“亡秦者胡也”, 漢代的“代漢者當塗高”, 都觸及國運,故在社會上形成種種猜測和議論,受到執政者的重視。如果讖言的內容相當晦澀,從字面上看不出其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直接對應關系,那么只有當它顯示出與現實生活的關聯之后,才有可能受到人們的關注,進而成為社會輿論的存在形態。這里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人尋讖緯”,當事人主動援引或迎合讖緯,為自己行為的合法性提供理由;另一種是“讖緯尋人”,讖緯在傳播過程中與特定對象偶合,讖緯被某些人接受,輿論由此產生。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出自《赤伏符》的讖語“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在兩漢之際頗為流行。建平元年,時任侍中、太中大夫的劉歆將名字改為劉秀,似有迎合之意,可謂“人尋讖緯”。南陽新野人鄧晨從圖讖學者蔡少公處聽到這一讖語后,將妻弟劉秀鎖定為讖語中的“劉秀”,“……心獨喜……甚相親愛”, 這也可稱作是“讖緯尋人”。讖緯只有與相信者相結合,才能發揮輿論功效。

由于多數讖緯是人為編造而成的,本身并不是民意或眾意的真實反映,由讖緯形成的輿論,有時并不是真輿論,而是假輿論。假輿論雖對受眾具有欺騙性,但出于對讖緯的迷信,又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人們不但會接受假輿論,而且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假輿論的傳播者。一旦應驗之時被證明是虛假的,與之相關的輿論也就煙消云散了。但是,一次應驗的失敗,并不意味著人們不再相信某條讖語。人們可能依然相信其效力,并期待著它的最終應驗。例如,圍繞讖語“代漢者當塗高”,在漢魏時期至少出現過三次期待應驗事件。第一次是在兩漢之交,割據蜀地的公孫述認為自己名字的“述”字,有路途之意,與讖語中的“塗”相應,以此證明自己就是“代漢者”。第二次出現在東漢末年,軍閥袁術認為自己的名“術”與字(公路)中的“路”皆有“塗”的意思,故也以“代漢者”自詡。第三次出現在曹丕代漢前夕,太史丞許芝在勸進奏文中指出,“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 以此為曹魏代漢的合理性辯護。至此,“代漢者當塗高”似乎才真正應驗了。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證據表明讖語在“屢應屢敗”過程中出現“邊際效益遞減”情形;相反,一次或數次應驗的失敗使人們對相關讖語更為關注,并繼續尋求其對應對象。這就是說,相對于普通歌謠而言,讖緯可能會跨越時空,并在較長的時段內,多次引發輿論。

二、輿論監督與國家選官取士

秦漢時期選官取士制度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就是參照社會輿論對個人的評價來決定取舍。兩漢取士名目如孝廉、敦樸、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節、質直、清白、敦厚等,本身就意味著對社會評價的依賴,而統治者有時也會特意強調將輿論作為選官的根據,如宣帝地節三年十一月詔“令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于鄉里者各一人”。 安帝永初二年九月,詔“王國官屬墨綬下至郎、謁者,其經明任博士,居鄉里有廉清孝順之稱、才任理人者,國相歲移名,與計偕上尚書,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雖然兩漢的薦舉制是一種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推薦,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按照制度創設的本意,負有薦舉之責的官員必須調查輿論,在參考社會評價的基礎上選拔人才。

在鄉里基層得到較高社會評價者,往往有更多的出仕機會。如南陽宛人任光“少忠厚,為鄉里所愛”, 遂為鄉嗇夫、郡縣吏。馮豹(字仲文)少時便敬事后母,“時人稱其孝”,及長又好儒學,鄉里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 遂被舉孝廉,拜尚書郎。九江壽春人召馴“博通書傳,以志義聞”,鄉里號之曰“德行恂恂召伯春”, 于是累仕州郡,辟司徒府。諸如此類以孝、義、通經而獲得輿論肯定、進而步入仕途者,舉不勝舉。

至若德行平平而不為鄉里所稱者,入仕的難度則相對要大一些。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 陳湯雖然自幼讀書,“博達善屬文”,但由于“家貧丐貸無節,不為州里所稱”, 缺少察舉征辟的機會,只好西入長安求官。虞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適逢兩漢之際的戰亂,才以勇力覓得入仕之機。度尚“家貧,不修學行,不為鄉里所推舉”, 只是因為同郡宦官侯覽的關系,才得以為郡上計吏,拜郎中,除上虞長。以上所舉諸人,生活年代散布于秦漢各個時期,基本上都是因為家貧而不為鄉里所稱,誠如呂思勉先生所言,“所謂無行,亦不過不能修飾,以要世譽,非必有惡行為鄉里所患苦也。”

至于那些因德行虧蝕而為鄉里之議所不容者,儕身仕路更為不易。即便通過特殊渠道做了官,仍難免受到人們的非議。東漢初,京兆杜陵人杜篤雖然少年博學,但“不修小節,不為鄉人所禮”,只好客居美陽,另尋出路。后來杜篤嫁妹與外戚馬氏子弟,利用姻親關系,成為車騎將軍馬防的從事中郎,結果還是因其不容于鄉曲的經歷受到時人詬病。

正是由于鄉評里議形成的個人口碑影響著當事人的政治前途,一些居心不良之人有時會制造、傳播此類輿論,攻擊他人。陳平年輕時游學四方,不事家產,“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 投靠劉邦后,受到重用,周勃、灌嬰之屬即以“盜嫂”、“偷金”諸事陷害之,劉邦果然對陳平產生了懷疑。又《漢書#8226;直不疑傳》記載,直不疑本無兄,可是有人在百官大會之時公然詆毀說:“不疑狀貌甚美,然特毋奈其善盜嫂何也!”《后漢書#8226;第五倫傳》記載,第五倫以淮陽國醫工長身份隨后淮陽王朝見,酬對得體,光武帝有意重用他,以戲語方式詢問其經歷,“聞卿為吏篣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乎?”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少遭饑亂,實不敢妄過人食。”本傳注引華嶠《后漢書》曰:“上復曰:‘聞卿為市掾,人有遺母一笥餅者。卿從外來見之,奪母笥,探口中餅,信乎?’倫對曰:‘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生是語也。’”好在陳平、直不疑、第五倫諸人均有特殊才干,漢高祖、文帝、光武帝均是善察之君,方使這些具有攻擊性的假輿論未能對當事人構成實質性傷害。若是尋常之才,又遇昏昧之主,其境遇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樣子了。

鄉評里選在東漢后期走向極端。由少數名士把持的鄉里評議,如“月旦評”,雖然不能代表民意,但是由于當時名士在社會上具有的感召力,往往能得到眾人的認可,進而上升為社會輿論,并對個人的政治命運形成巨大影響。漢末的清議促成了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出現,誠如周谷城先生所言,“九品中正之利,在乎保存了清議的遺意;換言之即尊重了輿論。凡中正評得很高的人,據說都是輿論贊揚的人;凡中正品評得很低的人,甚或壓制不許選用的人,據說都是輿論所詆誹的人。中正的品評恰與清議或輿論相符合”, 這一新的選官制度同樣體現了社會輿論的影響力。

西漢朝廷派遣“風俗使”巡行地方,已有考察鄉里民眾對官吏評估情況的意圖。至東漢,“舉謠言”成為定制,社會輿論對吏治的監督作用進一步上升。《后漢書#8226;劉陶傳》本注云:“舉謠言謂聽百姓風謠而黜徏之也。”《漢官儀》則對“舉謠言”作了更為詳盡的解釋:“三公聽采長史臧否,人所疾苦,逐條奏之,是為舉謠言也。頃者舉謠言,掾屬令史都會殿上,主者大言州郡行狀云何,善者同聲稱之,不善者默而銜牧。”從文獻記載來看,“舉謠言”之制在東漢時期曾有效落實過,如《后漢書#8226;方術列傳》記載:“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后漢書#8226;劉陶傳》記載:“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靈帝末,益州刺史郗儉“在政煩擾,謠言遠聞”, 遂遭罷黜。冀州刺史公孫度也“以謠言免”。 由于鄉里風謠與地方官的政治命運乃至身家性命掛上了鉤,故各級地方行政長官對輿論十分敏感,以至于熹平五年,朝廷“令三公謠言奏事”時,出現了“奉公者欣然得志,邪狂者憂悸失色”的局面。 雖然君主專制具有許多與生俱來的、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的制度性弊端,但是漢代統治者以輿論監督進行內部調節的努力、以及輿論監督對改善吏治所起的作用,仍然值得肯定。

三、社會輿論與王朝興替

傳統社會王朝興替交接的過程,都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輿論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王朝,一旦施政不當,失去民心,社會上就會出現消極性輿論。

秦、漢之際秦以猛烈的兼并戰爭摧毀了東方六國,建立起統一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在百廢待舉、人心未穩的歷史時刻,秦始皇沒有以惠政來恢復經濟、安撫人心,而是修馳道,筑長城,營建宮陵,擊胡攘越,勞民傷財,令原來對新政權充滿期待的士庶極為失望。“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 這首歌謠,反映了秦王朝繁重的兵役、勞役在民間引發的怨恨情緒。東郡隕石上的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就反映了這種社會心理傾向。

輿論的功能表現是自在的,而引導輿論則是人為的。在風起云涌的反秦戰爭中,各支武裝勢力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大做輿論文章。《史記#8226;陳涉世家》記載,陳勝、吳廣舉事之前,利用戍卒的迷信心理,制造“魚腹丹書”、“篝火狐鳴”這樣的異常現象,煽惑人們的情緒;舉事之后,又“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項羽集團的前期領袖項梁,本是項燕之子,起兵江東后,楚人紛紛來附。為了“從民所望”,項梁聽取謀士范增建議,將在民間牧羊的楚懷王的孫子立為“楚懷王”。

在利用、制造輿論方面最為成功者,當屬劉邦。《史記#8226;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率軍進入咸陽,接受子嬰之降后,馬上著手進行收攬人心的工作。他召集諸縣父老豪杰,聲明自己入關,意在“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又宣布廢除秦的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要求吏人盡職盡責如故。接著,又派人跟隨秦吏深入到基層鄉邑,向百姓解釋、宣傳自己的主張與新政策,結果“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劉邦以“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為由,謝絕勞軍,秦人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劉邦入咸陽之初,附屬于戰敗一方的關中吏民,對率先入關的劉邦集團來說,是消極性的。但是,劉邦集團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爭取到秦人的支持,成功地將不利輿論轉化為有利輿論,將消極性輿論引導成積極性輿論。反觀反秦勢力的另一位領袖人物項羽,進入關中后,“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令“秦人大失望”。關中輿論對劉邦和項羽的不同評價,實際上已經為日后楚、漢之爭的勝負歸屬埋下了伏筆。

在楚、漢相爭之初,劉邦又一次巧妙引導并成功利用了輿論。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后,將義帝徙往長沙,又指使人將其殺死在途中。劉邦出關至洛陽,從新城三老董公那里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并遣使遍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義帝雖處虛位,但仍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項羽以不仁不義處置義帝,此事一旦公開,必然會招致輿論大嘩。劉邦在周都洛陽為義帝發喪,又將項羽的惡行通告諸侯,實際上取得了輿論先機,為最終戰勝項羽增加了籌碼。

西漢、新莽之際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在“天人感應”理論框架下,借災異言政事之風頗為盛行。由解釋災異形成的意見,往往具有批評時政的傾向;持續不斷的批評,使最初的個人言論逐漸蔓延成普遍意見,在這一過程中,置疑漢祚的輿論也在緩慢發展。在官方言路上,昭帝時,魯人眭孟對當時的一些異常自然現象,以《春秋》推意,得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漢家堯后,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 哀帝時,夏賀良提出“漢歷中衰,當更受命”。 在民間,元、成之際的童謠“井水溢,滅灶煙,灌玉堂,流金門”, 暗示著漢家國運在劫難逃。輿論領域內的種種跡象在暗示西漢王朝正在步入衰微末世。

西漢王朝的終結者是王莽。在王莽由輔漢進而代漢的過程中,來自社會輿論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據《漢書#8226;王莽傳》記載,哀帝時,王莽得罪外戚丁、傅,就國。“在國三歲,吏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為了讓安漢公的女兒入宮為皇后,“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余人”。王莽辭讓新野食邑,“吏以民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諸生、吏民翕然同辭,連守闕庭”,懇請太后以九錫之禮尊寵王莽,太后詔下群臣議,“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列侯張純等九百二十人”一致認可。“齊郡新井”、“巴郡石牛”、“扶風雍石”、“金匱策書”之類的符命也為王莽代漢推波助瀾。王莽本人也有意識地利用并制造輿論。哀帝建平二年改元事件中“太初元將元年”,被王莽解釋為“大將居攝改元之文”;建平四年“行詔籌”事件中的“西王母”,則被與王太后對應起來。可以說,是強烈的社會輿論把王莽推上了政治神壇。支持王莽的輿論,并非出自某一或某幾個群體,而是泛社會的。人們支持王莽,原因相當復雜。總體來說,人們在對成、哀以來的漢世失望之余,希望能從新政權中得到實惠。在某種程度上,王莽已被視為“救世主”。王莽本人也試圖通過復古改制來整治西漢后期以來的積弊,但恢復“井田制”、禁止買賣奴婢、改革貨幣這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非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招致混亂,引來非議。王莽以強硬手段推行改革,結果“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于市道。及坐買賣田宅奴婢,自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新莽行大、小二品錢,百姓不便,私自以漢五銖錢交易,訛言“大錢當罷”。始建國二年,一個名叫碧的瘋癲女子在長安道路高呼:“高皇帝大怒,趣歸我國。不者,九月必殺汝!”天鳳二年,“訛言黃龍墮死黃山宮中,百姓犇走往觀者有萬數”。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等征討關東反抗勢力,大軍“所過放縱”,關東為之語曰:“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這些謠語表明,曾是眾望所歸的王莽淪為社會輿論抨擊的對象。

新莽、東漢之際盡管社會上流傳著一些對漢祚表示懷疑的說法,但在兩漢之際,劉氏漢朝的正統地位仍然得到多數人的承認。以劉氏宗室的身份,在“復漢”的名義下舉事,無疑更具感召力,更容易得到社會輿論的支持,故兩漢之際的反莽運動中,各武裝勢力的領袖或名義領袖多為劉氏子弟,如早期的嚴鄉侯劉信、安眾侯劉崇、徐鄉侯劉快、陵鄉侯劉曾、扶恩侯劉貴、真定人劉都,后來的劉玄、劉盆子、劉永,以及劉縯、劉秀兄弟等。冒稱劉氏宗室者亦不乏其人,如趙國邯鄲人王郎詐稱是成帝子子輿;安定三水人盧芳自稱是武帝曾孫劉文伯,“常以是言誑惑安定間”。

王郎在制造、利用輿論方面,尤為引人注目。王郎以卜相為業,明星歷,善望氣,“常以為河北有天子氣”。 早在始建國二年,長安男子武仲自稱“漢氏劉子輿,成帝下妻子也。劉氏當復,趣空宮”,王莽捕殺了此人,但這一事件在社會上流傳開來。王郎借此詐稱自己是真正的劉子輿,趙地宗室劉林及豪強李育、張參等遂擁立王郎為天子,“百姓多信之”。在王郎政權的輿論攻勢下,“趙國以北,遼東以西,皆從風而靡”。當時上谷太守耿況之子耿弇路經趙地,聞此消息,兩個隨從竟然棄主而去投奔王郎。

劉秀勢力的崛起與壯大,也與社會輿論的支持分不開。據說,早在劉秀舉事之前,社會上就流傳著兩條讖語,一條是“劉氏復起,李氏為輔”,一條是“劉秀發兵捕不道”。在讖言影響下,宛地豪強李通借此慫恿劉秀,劉秀的姐夫鄧晨也因讖言之故,對妻弟另眼相看。劉秀在河北羽翼漸豐,其昔日同窗彊華從關中奉上《赤伏符》,言“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劉秀遂以“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為由,正式即皇帝位。 即位之后,劉秀根據讖文“孫咸征狄”,以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依照《赤伏符》“王梁主衛作玄武”,拜野王令王梁為大司空。這樣的人事安排,可能與光武帝本人對讖緯的相信有關,但更大的可能是意在倡導信讖之風,借機提高“劉秀發兵捕不道”之類讖言的效力。

在出兵平蜀之前,劉秀與公孫述之間還進行過輿論交鋒。公孫述據蜀地自立,利用圖讖符瑞制造輿論。《后漢書#8226;公孫述傳》記載:

述亦好為符命鬼神瑞應之事,妄引讖記。以為孔子作《春秋》,為赤制而斷十二公,明漢至平帝十二代,歷數盡也,一姓不得再受命。又引《錄運法》曰:“廢昌帝,立公孫。”《括地象》曰:“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謂西方太守而乙絕卯金也。五德之運,黃承赤而白繼黃,金據西方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龍興之瑞。

公孫述“數遺書中國”,將以上內容傳播至中原,“冀以感動眾心”,在更大范圍內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輿論。公孫述的輿論攻勢大概取得了一些效果,故使劉秀心生憂慮。在積極籌備武力征討的同時,劉秀致信公孫述,對公孫述的說法進行駁斥。

東漢后期自安帝時起,東漢朝廷顯示出江河日下趨勢。 經順、沖、質至桓、靈時期,國家積弊叢生,百姓生活困窘,朝野上下,譏怨之聲不絕于聞。

桓帝初有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 諷刺人主公然斂財,不恤黎庶。其中“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之語,與其時的另一首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以及安帝時益州民諺“虜來尚可,尹來殺我”, 共同反映了曠日持久的對羌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順、桓之際,外戚梁冀專擅威柄,誅殺異已,又驕橫自恣,極盡淫侈,“好驅馳過度,至于歸家,猶馳驅入門”,百姓用“梁氏滅門驅馳”來詛咒他。 延熹二年,桓帝借助宦官勢力鏟除了梁冀及其黨羽,封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為侯,時人稱之“五侯”。五人利用皇帝的信任,把持朝政,為非作歹,故天下為之語曰:“左回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墯”, 表達了人們對這些得勢為非的“刑余之人”的憎惡。外戚、宦官勢力輪流坐莊,忠良之臣不畏強暴,身陷重辟;媚俗者隨波逐流,明哲保身。故順帝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對忠直不撓、舍生取義如李固者表示同情與敬仰,對曲意順從、失節求榮如胡廣者表示憤慨與鄙視。京師諺語“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亦對素尸餐位的政壇“不倒翁”胡廣冷語相諷。里語“州郡記,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 表明朝廷的權威地位已經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東漢國家機器已經因嚴重蝕銹而不能正常運轉。童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以及京師民謠“欲得不能,光祿茂才”, 意味著以察舉為核心的選官制度已經大壞。順帝之后,社會上的童謠、歌謠、訛言、流言頻繁出現,批評時弊的傾向性也越來越強烈。關于漢祚將盡的說法也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三國志#8226;魏書#8226;武帝紀》注引《魏略》:“漢自安帝以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是以桓、靈之間,諸明圖諱者,皆言‘漢行氣盡,黃家當興’”。消極性輿論的持續出現與廣泛傳播,助長了對朝廷懷疑、批判情緒的滋生蔓延。

社會輿論對漢末時弊的批判,在“黨錮事件”中集中爆發出來。“黨錮事件”是以士大夫為主體的社會輿論與專制皇權之間的一次正面交鋒。黨人以言論為武器,對時政百弊及作為皇權衍生物的宦官進行猛烈批判,對專制君主的權威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所謂“非訐朝政”、“評論朝廷”、“誹訕朝廷”, 清楚地表明了這一事件對統治階級上層的輿論批判色彩。

爆發于中平元年的“黃巾起義”中,張角兄弟舉事之前,進行了長期而精細的輿論準備。《后漢書#8226;皇甫嵩傳》記載: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呪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余年間,眾徒數十萬……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

以上對秦末至漢末政權更迭過程中的輿論現象與輿論行為做了大致描述。綜合以上,可以發現,在國家政權與社會輿論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互動關系。

秦漢時期,童謠、讖緯的輿論功能,源自其對現實的反映以及秦漢時人對其“先驗性”的迷信。秦漢政府將輿論監督引入包括選官取士在內的國家行政管理體制,體現了官方對民意、眾意的有限度的尊重。在秦漢時期政權更迭過程中,社會輿論起著重要作用。借鑒不同的歷史經驗,依據不同的指導思想,秦、漢兩王朝的輿論政策及政策執行策略有不同,其國祚短長,與此有很大關系。

[作者趙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00732]

(責任編輯:趙克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久|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综合色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538国产视频| www.狠狠| 男女男精品视频|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91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激情99|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 欧美有码在线| 精品欧美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青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综合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亚洲综合片|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福利大秀91|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青草热|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