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能不能拒絕顧客帶著酒水進門的事應該由市場來解決,市場中的問題要用市場眼光看待。
酒店禁帶酒水引起非議,消費者說是“霸王條款”,連一些地方消協也說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如果用價值眼光看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現代社會,好多消費者的物質消費不只為物質需求,吃飯不只為果腹,穿衣不只為御寒,買車不只為代步,更多的是物化的理想和完美的精神需求。所以,許多消費品消費價值與消費環境條件很有關。風雪里啃一穗嫩玉米,別有一番滋味;夏季來客切開一個西瓜稀松平常,冬天為客人切一個西瓜就是厚待了。這類商品,商家在商品上投入成本增添附加值,使其能在特殊環境條件里消費,消費者就該為附加值付費,冬季嫩玉米、西瓜價格是夏天的四五倍,消費者也認。一些消費者為啥帶酒不在路邊店、大排檔消費而去酒店消費,吸引他們的是酒店高雅、舒適的消費環境條件和良好服務,也顯露身份。帶茅臺酒到路邊店、大排檔招待客人丟份兒,到酒店夠份兒,“份兒”就是滿足精神需求的消費附加值。酒店為消費者創造良好消費環境條件和服務投入成本,消費者就該為此付費。
按常規,酒店將這種收費加在酒品售價上,消費者自帶酒品,享用了酒品消費附加值卻避開了為附加值付費,酒店為酒品消費附加值白投入,且有被愚弄感覺。來個極端假設,消費者自帶酒且自帶菜品(如在路邊店買菜品)進酒店消費,說我只使用了桌椅只付桌椅使用費,酒店還能辦下去嗎?市場里每個經濟人(法人和自然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構成其他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約束條件,而每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又必然把其他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當成自己的約束條件。
追求自身利益“就是不僅承認自己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尤其要承認別人和自己一樣,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因此,追求自身利益的界限是他人的自身利益。”(茅于軾)市場交易,買賣雙方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時都要顧及對方利益,達到雙贏交易才能成立。一方為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占有對方利益,必發生摩擦或難有交易機會。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酒店尊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對自帶酒水者收酒水服務費。收多少由市場決定,酒店不是壟斷行業不能壟斷價格,消費者覺得收得高,轉身進另一家酒店或不做回頭客,市場博弈中會形成均衡價格。
在“能否自帶酒水”這個問題上,就讓飯店和顧客自己去談判就行了,其他的部門得學會尊重市場規律,根本就沒必要摻和在里面,不然的話,原本簡單的事情只會越搞越復雜。酒店能不能拒絕顧客帶著酒水進門的事應該由市場來解決—你拒絕顧客自帶酒水,人家可以去其他館子吃,這年頭難道有錢還怕吃不著飯。對于飯店和顧客來說,這其實是個雙向選擇的問題。但這么簡單的事情現在卻越鬧越復雜了。
我們已進入市場經濟,須深刻體驗和理解市場客觀規律,市場中的問題用市場眼光看待,交流討論用市場語言市場邏輯,才能取得比較一致的意見。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