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向中國轉讓X86技術,英特爾在中國設廠并支持多項公益事業,意法半導體則選擇了支持龍芯。
一則官方新聞使得龍芯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2006年12月下旬,在北京市工業促進局主辦的北京IT行業總結會上,傳出了“龍芯攜手ST意法半導體在全球生產和銷售龍芯2E CPU技術”的消息。北京市工業促進局透露了詳細合作內容:根據2006年10月中法兩國簽署的一攬子合作協議,意法半導體將出資3000萬元購買中科院計算所和神州龍芯公司聯合開發的龍芯2E CPU長達5年的生產和銷售權,同時意法半導體每銷售一枚芯片,將向龍芯公司提交2美元“權利金”。
能夠與意法半導體結成聯盟,外界普遍將此看作是龍芯產業化的重要里程碑。“這對于龍芯的產業化進程將起到推動作用。”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福新說。
透過此次事件,在龍芯發展過程中一直低調行事的意法半導體也開始浮出水面。意法半導體成立于1987年,由意大利SGS半導體和法國湯姆遜半導體合并組建,根據Gartner的報告,在2006年世界十大半導體廠商中,意法半導體排名第5,僅落后于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和英飛凌,其排名甚至還在AMD之前。
意法半導體同龍芯頗具淵源。早在2005年11月,龍芯2E設計交付意法半導體公司進行流片,次年3月中旬拿回芯片并聯調成功,隨后中科院計算所與意法半導體簽訂技術許可協議,后者計劃每年銷售龍芯芯片1000萬顆以上。
作為世界知名的芯片巨頭,意法半導體為何對中國的龍芯產生濃厚興趣呢?龍芯的技術只是吸引意法半導體的一方面。龍芯到目前已經推出三代產品,最新的龍芯2E處理器的性能盡管相比前代產品已經有了巨大進步,但依舊不能與市場主流產品相提并論,根據中科院計算所的說法,龍芯2E大致相當于中檔奔騰四處理器的水平,而此時市場主流處理器已經向雙核乃至四核轉移。
意法半導體對龍芯的垂青,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其在中國市場的勃勃野心。意法半導體是第一批在中國設立營業機構的半導體公司之一,自1999年起,意法半導體在中國的業務增長迅速,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1%,2005年,意法半導體在大中國區銷售收入達22億美元,已然占到其全球銷售總額的四分之一,僅次于其所在地歐洲。
看好中國市場潛力的意法半導體公司決定加大籌碼。2005年,意法半導體與一家韓國公司出資20億美元在無錫成立了前端晶圓工廠,2006年,該公司又在深圳投資5億美元興建后端封裝廠。同時,公司還組建了全新的大中國區,負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三地的業務。
要達到這個目標,同中國政府修好關系顯然是一個關鍵要素。這也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普遍采取的策略,此前,AMD向中國轉讓X86技術、英特爾在中國設廠并支持多項公益事業,都是出于這樣的目的。意法半導體則選擇了支持龍芯—與另外兩家芯片業巨頭的動作相比,這一舉措的收效毫不遜色。
意法半導體不準備和英特爾正面交鋒,該公司將在計算機外設、數字消費、汽車電子、通信和智能卡五大核心市場發動進攻。“CPU到處都是,PC只占其中一部分,英特爾等公司并不完全具有優勢。”威盛全球總裁陳文琪說。
在這種情況下,龍芯產業化的前景就略顯微妙。倘若龍芯的銷售能夠在海外市場率先走俏,意法半導體自然功不可沒,但如果龍芯推廣效果不利,已然在中國市場賺足印象分的意法半導體也不會有太大損失。對于龍芯來說,將產業化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想法是不現實的,最根本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