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意大利的眾多古城一樣,維羅納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這座寫滿仇恨和戰爭歷史的小城一直被人們看作是軍事重鎮和歷史古城。柔情與浪漫原本似乎與它無關,甚至相去甚遠。然而,自從16世紀末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尤其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的好萊塢和意大利的電影制片人多次將這部名劇搬上銀幕之后,維羅納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古城,不再是充滿仇恨和血腥的軍事重鎮,它變成了一座浪漫之城,變成了年輕人心中的愛情圣地。歐洲各國來此旅游結婚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朱麗葉的故居,小小的院子什么時候都是游客成堆。
游客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一到這個院子就忙著做同樣的三件事:一是不辭辛苦地爬到朱麗葉的陽臺上,重溫“朱麗葉”與“羅密歐”式的一吻:二是在朱麗葉的塑像前,留下他們雙雙對對的倩影;三是一些獨自前往的年輕人,則把對愛的向往和祝福刻寫在院子四面的墻壁上,致使小院的石墻只要是沒有被青藤覆蓋、伸手能觸及的地方,都刻滿了祝福愛情的文字或圖畫。這些不同顏色不同語種的圖案或文字像一幅巨幅蠟筆畫,把原本陳舊灰暗的墻壁裝點得五彩繽紛。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愛情畫廊”。
起先,維羅納人對洶涌而來的游客還有些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當他們發現這些操著不同語言的游客和寫著不同文字的留言都是沖著“朱麗葉”和“羅密歐”而來的時候,精明的維羅納商人終于發現,他們所在的曾經死氣沉沉的城市已經有了新賣點。于是,打著“朱麗葉”與“羅密歐”標簽的旅館、飯店、食品、旅游紀念品粉墨登場、并贏得了讓業主驚喜的銷售業績。
我們在尋找羅密歐故居時,誤入了一家“羅密歐之家”的旅店,居然意外地看到了一家叫“羅密歐酒樓”的中餐館。看到漢字有如見到親人,我們不由自主地鉆了進去。攀談中得知,該各在酒樓里設一個留言簿,名字就叫“愛的留言”,讓在此就餐的游客在上面留下關于愛情的感言和祝福。
今天的維羅納,像陳老板這樣打著羅密歐或朱麗葉的招牌做生意的商人絕非個別。除了店鋪以羅密歐或朱麗葉命名之外,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商品也都掛上了羅密歐或朱麗葉的標簽。在紳士廣場店老板姓陳,祖籍浙江。陳老板告訴我們,這餐館在他父親經營時起名叫“春滿樓”,生意不好也不壞,平平淡淡。1992年他接手之后,更名為“羅密歐酒樓”、為了營造氣氛,他在每一頁菜單的下角都印上了羅密歐的臺詞,在餐廳的墻壁上,還掛著由中國書法家書寫的愛情名言,在男女衛生間的門上貼上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剪影、以示區分男廁和女廁。結果正如他所料,酒樓改名并重新裝飾后,生意日漸興隆,現在的營業額已比改名前提高了兩三倍。交談中,陳老板說他突然想到了一個新主意,他說現在的市政當局已不允許在朱麗葉故居的墻壁上刻字留言了,他準旁的一家甜品店里,我們要了一份冰淇淋,其造型與朱麗葉故居的塑像一模一樣,這款冰淇淋的名字就叫“朱麗葉”。傍晚,在廣場一角的酒吧。侍者向我們推薦的酒品居然也叫“羅密歐與朱麗葉”雞尾酒,據說該酒吧的調酒師調兌出“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后,這款酒就一直是這家酒吧的招牌酒,酒吧的生意也因此日漸興旺起來。出于好奇,我們要了這款酒,卻并沒有品出什么特殊味道,感覺就是微甜中帶有濃重的檸檬酸,酸甜過后還有一絲苦味。甜中帶酸,酸中帶苦,這大概正是天下所有愛情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