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壯族地名中的修辭格與具象思維

2007-01-01 00:00:00呂嵩崧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3期

【摘 要】壯族地名的命名,經常運用比喻、借代、擬人、夸張等修辭格,使之帶上鮮明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這些修辭格的運用體現出壯族傳統思維中具象思維的特征。

【關鍵詞】壯族;地名;修辭格;具象思維

【作 者】呂嵩崧,百色學院中文系。廣西百色,533000

【中圖分類號】H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3-0109-005

The Rhetoric and the Concrete Thinking of the Placenames of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Lv Songsong

Abstract:The placenames of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are often named with the rhetoric reproaches such as metaphor、borrow 、personification、hyperbole,which make them vivid and imaginative. The operation of the rhetoric reproache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rete think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Key Words:placename ;rhetoric reproach;concrete thinking

一、壯族地名中的修辭格

地名是一定的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理實體所約定的專有名稱。修辭格又稱辭格、修辭方式,是為了提高修辭行為的效果而運用的組織語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1]P538壯族人民對地理實體的命名,常常運用比喻、借代、擬人、夸張等修辭格。

(一)比喻式地名。壯族的比喻式地名,主要是利用日常生產、生活中事物或情境之間的相似點,用具體的、人們熟知的、淺顯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或描寫抽象的、人們不熟知的、深奧的事物或情境,讓人容易理解和想象。如“岜謀”[phja1mau2],在當地壯語中,phja1指石山,mau2指(雞)瘟。因遠望屯后山形似病雞而得名。“坡香”[po1hiη1],po1指土堆,土墩,以屯旁土墩形似香爐得名。“弄模破”[luη6mo3po5],luη6指窄長的山溝,mo3指鍋。因所在山弄狀圓似鍋,中間一處塌陷成洞,像鍋底穿空,因而得名。“德索”[ko∶k9θo∶k9],當地壯語中ko∶k9θo∶k9指胳膊肘,因該屯所在山弄有條形似胳膊肘的山坡而得名。“弄登”[luη6ta5],ta5即凳子。因該屯建在山弄中一片形似凳子的大石板上而得名。“大陸”[tei6nok7],nok7即骨頭。以骨頭比喻該屯石頭多,土地貧瘠。“龍暖”[luη2no∶n2],no∶n2即睡。因屯后有座形如龍正睡眠的山而得名。

(二)擬人式地名。在人類居住的世界里,山山水水容易引起人們的想象,被賦予人的品質,這樣,自然物也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如“古風”[ko1fa2],靖西壯語中ko1即棵,常用在植物名詞前;fa2指高興,欣喜。該屯旁有棵大樹,枝葉常隨風搖擺,狀似歡騰,因而得名。“大能”[tei6na4],tei6指此地,na4即坐。該處地形似椅,屯如坐在椅上,因而得名。“岜敢”[phja1kam6],kam6指俯下身子。此山北面下部凹入,上部突出,如人俯下身子,故名。

(三)借代式地名。借體與本體的相關關系首先是存在于物理世界之中,經過人們的篩選、過濾后選擇借體,用以指代具體的地理實體。壯族借代式地名數量極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六類:

1.因感覺得名。

(1)因視覺得名。如“足燈”[ko∶k9am1],ko∶k9指偏僻的地方、角落,am1即陰暗。因此地地處山邊,古時林木茂密,光線陰暗而得名。“那弄”[na2lo∶6],lo∶6指明亮。因屯前是寬廣的谷地,光照強、明亮而得名。

這些地名中有不少是以地理實體的色彩命名的。使用紅色的如“岜零”、“那零”、“岜靈”、“弄零”、“那靈”、“百靈”、“峒靈”、“岜凌”、“大銘”、“凌正”、“林靈”、“孟零”等。在當地壯語中,“岜”[phja1]指石山,“那”[na2]指水田,“弄”[luη6]指窄長的山溝,“百”[pa∶k9]指口狀的地形,“峒”[t∶6]指大片較平的土地,“大”[tei6]即“這地方”,“凌”[la2]指落水洞,“林”[thn1]指石頭,“孟”[miη1]指溪流。而“零”、“靈”、“銘”、“正”都是當地壯語“紅色”[ne∶1]的音譯。而“大暖”[tei6no∶n6]中的no∶n6在當地壯語中則指粉紅色,因該屯地下泥土呈粉紅色而得名。這類地名中,有一部分已通過意譯的方式將顏色詞改成了漢語詞。如“布紅”、“山紅”、“單紅”、“俄紅”等。使用白色的如“利皓”、“利靠”、“岜皓”、“土皓”、“排蒿”、“那口”等。在當地壯語中,“利”[lai6]指旱地;“排”[pa∶i2]指土坡;“土”屬意譯,即“土壤,泥土”。“皓”、“靠”、“蒿”、“口”都是當地壯語“白色”[kha∶u1]的音譯。使用黑色的如“布林”、“龍臨”、“那美”等。在當地壯語中,“布”[mo5]指泉水,“龍”[la2]指落水洞,“林”和“臨”都是當地壯語“黑色”[nam1]的音譯。“美”[mei3]則特指像鍋底墨煙一樣的黑。而“凌黑”等詞中的顏色詞已采用意譯的方式使用。

壯學研究(2)因聽覺得名。如“果莫”[kei4mo∶2],kei4指此地,mo∶2指聲音洪亮。該屯坐落山頂,人們講話,山下尚能聽到響亮的聲音,因而得名。“排英”[pa∶i2ja1],ja1指答應,回音。因所處山坡位于山谷,喊叫時回音四起而得名。“岜谷咕”[phja1ku5ku5],ku5ku5是模擬鳥叫的聲音,借鳥叫聲而得名。

(3)因觸覺得名。如“布透”[mo5thau3]、“念透”[nam4thau3],mo5指泉水,nam4即水,thau3即溫暖。這兩處都是因所臨泉水四時皆暖而得名。“念吉”[nam4kat7],kat7指冰冷。因此地水溫較低而得名。“弄吉”[luη5kat7],所處山弄山深林密,氣溫較低,因而得名。“叫良”[ke∶u5liη2],ke∶u5指山坳,liη2指涼、涼爽。因屯后山上有樹林茂密氣候涼爽的拗口而得名。“多恩”、“多引”,“多”[tei6]即“此地”,“恩”和“引”都是當地壯語“濕潤”[jin4]的音譯。都是因土地濕潤而得名。

(4)因味覺得名。如“巴還”[pa∶k9wa∶n1],pa∶k9在這里指村口,wa∶n1即“甜”。因村口有一種味甜的藤而得名。

(5)因嗅覺得名。如“念民”[nam4man1]、“弄明”[luη5man1],“民”和“明”都是當地壯語“臭”[man1]的音譯。前者是因該屯靠積蓄雨水飲用,日久有臭味而得名。后者則是因山弄里舊時常有一股臭味而得名。

2.因自然物得名。此類地名中,大部分是以地理實體所具有的代表性的自然物而得名的。

有的是以有代表性的景象得名的。如“岜務”[phja1mo∶k9],mo∶k9即“霧”。因地處高山,常見大霧而得名。“弄滿”[luη5mn3],mn3即噴涌。因過去林木繁茂,泉水噴涌而得名。

有的是以該地特產得名的。如“吞盤”[thn1ph∶n1],thn1ph∶n1在當地壯語中指磨刀石。此地名有兩處,一處是“圩”,因該圩所在山坡上的石頭可作磨刀石而得名;一處是村屯,因屯旁沖溝有很多磨刀石而得名。“坡煙”[po1in1],因盛產煙葉而得名。

有的是以該地有代表性的動物而得名。如“弄錫”[luη5thak7],thak7即蚱蜢。所在山弄,以前蚱蜢類昆蟲極多,故名。“布歐”[mo5ou2],ou2指蛇。因屯前泉水中多水蛇而得名。“那雞”[na2kai5],屯址原是水田,田邊草木茂密,常有野雞棲息,因而得名。“弄光”[luη5kwa1],kwa1即鹿。傳說所在山弄以前有鹿,故名。

這類地名中,因有代表性的植物而得名的數量非常多。如“弄眉”[luη5mui1],因該屯處于長有叫做mui1的竹子的弄場上方而得名。“逐筆”[ko∶k9pit7],因當地長有與筆相似的木賊草而得名。更多的,則是直接以“古”、“枯”、“果”(都是由壯語ko1“棵”音譯而得)等開頭,加上植物名做地名。如“古龐”[ko1pa∶2],pa∶2即柚子,因村旁有一棵大柚子樹而得名。“古求”[ko1khjau1],khjau1即楓樹,因該村附近多長楓樹而得名。“枯甘”[ko1ka∶m1],ka∶m1即柑子,因該村多種植柑果樹而得名。“枯仕”[ko1θai6],θai6即柿子,因村旁原有幾棵柿子樹而得名。“果隆”[ko1lo2],lo2即大葉榕樹,因村前有一棵大葉榕樹而得名。

3.因居民得名。大多是始居者的名字,或當地有影響有特點的人物。如“弄亮”[luη6liη1]因叫張開亮的人先到此土坡定居而得名。“弄匠陳”[luη6tsa6sn2],據傳曾有姓陳的工匠住過,因而得名。“嚇孟山”[phja1ja4mo6],據傳很久以前此山為叫“婭孟”的婦人占有,故叫“婭孟山”,“嚇”是“婭”的異譯。“公天益山”[phja1ko5the∶n5ji2],山腳下有小山弄,原住名叫“公天益”的老人。“公為山”[phja1ko5wei2],據傳有叫“公為”的人先到該山開荒,山以人名。“古文”[ko5wn2],傳說該屯是叫盧哥文的人先來定居。“弄父刀”[luη2po6pja4],因名叫父刀的人先來定居而得名。

4.因地理實體的用途得名的。因用于養馬、牧馬而得名的如“馬雅”[ma4ja2],ja2即遮蓋,因該地原為馬棚而得名。“馬樂”[ma4l#1240;∶k8],l#1240;∶k8指草長得茂密。此處原是馬場,多草料,因而得名。“馬排”[ma4pa∶i2],因位于原用于牧馬的山坡下而得名。“布馬”[mo5ma4]則因泉水常用以飲馬而得名。叫做“弄馬”[luη2ma4]的更是比比皆是。

因養牛、牧牛而得名的。如“叫懷”[ke∶u5wa∶i2],wa∶i2即水牛,“叫”即隘口。因屯后為牧牛出入的山坳而得名。“堪懷”[kwa∶n5wa∶i2],kwa∶n5有“圈起來,攔起來”之意。因該村地處牧場東山腳,如攔牛柵門,因而得名。“甘懷”與“堪懷”讀音相同,所在山弄在弄口以石頭壘成門,置柵欄,以放牧水牛,因而得名。“堂懷”[ta∶3wa∶i2],ta∶3即擋。因從前在此建有擋水牛的攔棚而得名。“弄莫”[luη2mo2],mo2即“黃牛”。因所處山弄常年綠草如茵,宜于牧牛而得名。“二郎”[ηei6la∶6]更是直接以牛欄命名。la∶6即牛欄,相傳該屯最初由房姓、農姓兩少年開辟時,先搭建牛欄二個,因而得名。叫做“弄懷”[luη2 wa∶i2]的地名更是數量極多。

5.因居住者所屬行業得名。如“富樂”[po4lo2],po4指土堆、土墩,lo2即籮。因此地以前編織籮筐的人多而得名。“盆屯”[po4pan3],pan3指攪拌。因最初定居的人專做煮制蔗糖時攪拌糖漿的工作而得名。“弄板”[luη2pe∶n3],pe∶n3即木板。此地從前長有很多大樹,當地人將之鋸成木板出售,因而得名。“那沙”[na2θa1],θa1即紙。相傳過去是制作土紙的地方。“上皿”、“中皿”、“下皿?”,“皿”[me∶1]指陶瓷,因此地以前制作陶器,共有三屯,分處上、中、下段而得名。“敏街?”[ha∶5min6],min6指面條,這一帶曾多種小麥,并制成面條,因而得名。“逐替”[ko∶k9thai5],ko∶k9指偏僻的地方、角落,thai5即剃頭。傳說是由一個剃頭匠開辟建屯,因而得名。“煥篤”[wo∶n4to∶k9],wo∶n4to∶k9在當地壯語中有“榨油”之意。該屯盛產油茶,常制造、使用榨油用的木錘,因而得名。“上造”[sa∶4tsa∶u5],sa∶4指工廠,tsa∶u5即炒菜鍋,因曾有人在此設廠煉鐵鑄鍋而得名。

6.因事件得名。如“打筆”[tei6pit7],相傳有秀才路過此地遺失了一支筆,轉回此地尋到,因而得名。“甲斗”[ka∶p9tau4],ka∶p9指“合起來”,tau4即手杖。傳說二百年前開村始祖遷來時,兩個小兒子抬一條狗來,各持手杖助力,到后丟棄手杖,因而得名。“偶上”、“偶中”、“偶下”,所處谷地統稱“偶”[au6],au6即惡心。從前有人在此采蕈吃而中毒惡心。共有三屯,分別根據其所處位置為谷地上方、中間和下方而得名。“馬浪”[ma4la∶4],la∶4有事情辦不成或中途停止之意。相傳從前州官騎馬去另一個村,到此放棄而返回,因而得名。

還有個別以某種特征代本體而得名的。如“部屯”[ma∶n3pou6],靖西人習慣把十里稱為為一pou6,該村距縣城約十里,正好一“部”,故名。

(四)夸張式的地名。通過對事物的合理夸大或縮小,使地理景觀的特點更加鮮明,使人們更能欣賞自然形象的意趣。如“法崩山”[phja1fa4t∶t8],fa4即天,t∶t8指崩塌。該山的一邊曾崩塌下來,當地人夸張地說是“天塌下來”,故名。

二、壯族地名修辭格所體現的壯族傳統思維中具象思維的特征

著名的中國地圖學和地名學的奠基人曾世英先生曾這樣寫道:“它是語言中的專有名詞,它和語言中的其他專名(例如人名)有相同的特點,又有不同的特點。地名構成有一定的語法規律,地名用字的分布和民族、方言的分布密切相關,地名的書寫和稱說可能存在不同的變體,對歷史地名的考釋必須從字的形音義入手,對當代地名的標準化處理,也必須聯系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原則和方法進行研究。所有這些都說明了地名學的研究和語言學的研究是密切相關的。”[2]由此可見,作為語言中的專有名詞,地名詞同樣受著語言規律的制約,因此同樣深刻地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體現出一個民族的傳統思維方式。

傳統思維是指在民族的文化行為之中,長久地、穩定地、普遍地起決定作用的思維方法、思維習慣、對待事物的審視傾向和眾所公認的觀點,它是一個民族因其特定的素質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思維傾向。[3]P80戴昭銘也指出:“語言中的文化心理指的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群體或個人從事語言價值判斷和語言選擇的心理機制。心理機制一般是隱蔽的,而選擇的結果則是外顯的。”[4]P75這說明,我們可以通過對一定民族所使用的修辭手段的特點進行描寫和分析,來考察該民族的文化心理;一種語言慣用的修辭手段無疑會折射出一個民族的傳統思維方式。地名中的修辭格也是如此。

上述壯族地名中慣用的四種修辭格,體現出壯族人民傳統思維中具象思維的特征。

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說:“所說的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用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5]82可見,借代的目的是突出本體的特征,使表達更顯豁,更生動形象;而相關性往往就是人們通過觀察、體驗得到的感性認識。壯族借代式地名數量之大,分布之廣,顯示出壯族人民重直觀、感性的思維特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指出:“詩人比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又說:“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他指出:比喻的心理基礎是一種“切類”(類比)的聯想。張弓的《現代漢語修辭學》也指出比喻的心理基礎是“類似聯想”。他說:“比喻式是根據類似的聯想和對事物關系的新認識,選取另外的事物來描繪事物的內在特征。”

擬人則是物的人化,而擬人的過程,就是把客觀事物(包括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想象為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品格等心理素質方面的東西。它通過形貌或本質神韻方面的相似點,起到增加表達生動性的作用。顯然,擬人也是通過類比聯想來完成的。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說話上張皇夸大過于客觀的事實處,名叫夸張辭。”[5]130夸張需要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具體對象作非現實性的想象和表述,從而更突出事物的特征。張弓則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指出:“夸張式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利用詞語的條件,對事物作必要的擴大形象的描述(描寫事物超過事實)。”可見,夸張是以真實為基礎,用藝術的說法給人超乎尋常的感受。

我們知道,美不是關于事物性質的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動、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現,脫離形象和形式的抽象的美是不存在的。在思維過程中,壯族人民總是引入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并且始終伴隨著主體強烈的情感活動,不作抽象的演繹和論證,它向人們提供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動可感、富有色彩和詩意的活生生的畫面。他們將由經驗觀察所得的事物外在性狀或其他方面的特征進行梳理和歸納,以富有特征的自然物、人物、行業、事件、用途名之,其中有不少干脆直接以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人的具體生理感覺給地理實體命名,形成數量眾多的借代式地名。他們在對地理實體具有感性體驗的基礎上,馳騁想象的翅膀,將這種體驗與人們在現實世界中其他體驗聯系起來,甚至將其賦予人的種種特征,使這些感受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從而形成一系列比喻式、比擬式、夸張式的地名。

重直觀、感性、善聯想的思維方式,說明具象思維是壯族傳統思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

這種思維特征在壯族人民的語言運用中無處不在。對于概念和抽象觀念,壯族人民總是傾向于利用對象的感性特征來進行表述,讓人們從感性的把握中去體味抽象的內涵。對于抽象的道理,壯語修辭不尚直接的揭示和論證,而是借助于類比來喻示。如壯族常以“手長”[mo2lei2],喻攬權,帶貶義色彩;以“手輕”[mo2mi3],喻勤快,帶褒義色彩;以“有吃”[mei2kin1],喻富裕,帶褒義色彩;以“嘴輕”[pa∶k9mi3],喻好問、嘴甜,帶褒義色彩;用“丟短棍給猴子”來比喻自相打斗。寫景狀物,壯語修辭不尚抽象,而是傾向于將對象的聲形色貌,以及主體的情感體驗一并活生生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如,壯族人民喜歡運用“動詞/形容詞+疊音后綴”來描寫形貌。例如hai3sp7sp7表示出聲的哭泣,te∶u2the∶t9the∶t9表示蹦蹦跳,nei1a∶u2a∶u2表示紛紛跑開,lai1s2s2表示嘩嘩流,lei2la∶6la∶6相當于“長長的”,θam3phja∶t9phja∶t9相當于“酸溜溜的”,o3a∶n1a∶n1相當于“亂糟糟的”。這種用法使表達細膩傳神、生動形象。在寫情敘志上,壯族長于形象表達,而不好抽象的宣泄。如壯族山歌反映朋友久別重逢的高興時唱道:“pa∶2jau4na∶n2la∶i1mei2t∶2than1,kin1ta∶m3tha1khan1tso3t∶2pja∶k10”(朋友好久不相見,喝到眼脹才分別);又如,在壯族山歌《贊情鞋》中,用“kho5θi1pu3mei2ma∶t10te∶n6kha1,khjam1tha1na3no∶4na∶2sou5i4”(可惜沒有襪墊腳,有損妹臉面手藝)來比喻缺少心上人做伴。所有這些,無不是通過富有美感色彩的具象性思維方式和形象化表述方法表現出來的。由此觀之,壯語所特有的詩意美、色彩美、朦朧美、動態美、聲律美、節奏美等,壯語修辭中的生動含蓄精神,與壯民族充滿美感色彩的具象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這種不注重抽象的分析和形式的論證,而是重視主體的直覺體悟和豁然貫通的思維方式,與漢民族的傳統思維也是一致的。

顯然,傳統思維對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起著深層的制約作用,決定著該民族文化的特質及其走向。語言作為一個民族具有根本意義的價值系統和意義系統,不僅僅是交際的工具,更是認知的工具,反映著一個民族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樣式,因而是一個凝聚著民族心理、思維特點的文化存在。修辭的運用必須與民族的藝術精神和交際的社會文化情景相契合,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與民族文化的內在機制——傳統思維取得深層的通約,受到傳統思維的制約,反映傳統思維的要求。[3]P80壯族人民憑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攝取人類自身和自然萬物的特征為地理實體命名,使人見其詞而曉其義,如臨其境,如觀其形,如聞其聲,如嗅其味,栩栩如生,這與具象思維顯然是互為表里的。這種寓抽象于具體,寓推理于類比,領悟多于理論,感性多于理性的思維方式,具有一種獨特的詩的氣質。清代美學大師王夫之說:“兩間之固有者,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其綺麗。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榮,如所存而顯之,即以華奕照耀,動人無際矣。”在具象思維中,感性世界永遠是新鮮的,富有詩意的。沒有具象思維的“溝通”和“照亮”,生命、世界、存在將永遠是暗淡的、沒有色彩和詩意的。壯族之所以擁有發達的詩歌文化,成為歌的海洋,與這樣的思維方式,與這種詩的氣質同樣是密不可分的。從壯族地名中,我們無疑已窺見了這一點。

注:

1.本文所引地名及考釋主要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地名志》(靖西縣人民政府編,1985年)和《靖西壯語研究》(鄭貽青著,1996)。

2.本文用例主要來自壯語南部方言德靖土語中的靖西話。

3.靖西話共有6個舒聲調、4個促聲調共10個聲調。調值分別如下:舒聲調1—53,2—21,3—2323,4—213,5—45;促聲調6—324,7—44,8—21,9—45,10—14。文中壯語讀音只標調類,不標調值。

4.部分用例出自《廣西民族語言志》(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0)和《靖西壯語研究》(鄭貽青著,1996)。

〔責任編輯:覃乃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性爱网站| 自拍偷拍欧美| 欧美不卡二区| 欧美一级片在线|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91福利免费|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男女天堂|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清纯| 噜噜噜久久| 婷婷伊人久久| 青青草一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成年A级毛片|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av三级|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91系列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男人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四虎AV麻豆|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片在线无码观看| a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