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理公款吃喝,武漢市政府推行了公款接待公示制度。結果,請吃費下降38.27%。
公款吃喝浪費驚人。2006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引用的有關數字顯示: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如果能節約其中38.27%,則一年可節約1420億元。
武漢的做法可謂成效顯著。不過,其公示的方式仍有值得商榷之處。武漢市政府沒有向全社會公示,而是通過局域網在單位內部公示。武漢市工商局解釋:“接待費是黨政機關內部的事情,我們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向社會公示?!?/p>
這種說法實在讓人不能茍同。黨政機關將公款吃喝招待費用向社會公示,既是義務也很有必要。
黨政機關的接待費絕不是機關內部的私事。黨政機關不是生產經營單位,其接待費用的一分一厘,都來自納稅人的奉獻。公民拿出稅收,委托公共服務管理機構和人員為社會服務,其服務的質量、內容和成本開銷,都應該無條件地向委托者公開,并接受監督、質疑。多年來,黨政機關從來沒有向納稅人公開過任何公款消費的財務賬單,公款消費數目相當龐大,揮霍浪費驚人。這只能說明我們的民主財政建設,還相當不成熟,沒有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向納稅人、向公民負責,公開開支賬本的制度。
完全取消包括公款招待在內的公款消費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開支不應成為一個無底洞,更不能秘密開支、黑箱運作。這種支出活動的執行者,必然要受到社會普遍的監督和約束。而只有讓群眾知情,讓納稅人知情,才能真正發揮監督的效力。一年拿多少錢用于招待吃喝,首先得同納稅人代表(人民代表)商量一下,做個預算;你具體實施的時候,向社會公開,讓給你提供錢的百姓們知道,你把這些錢到底拿去干了什么,是不是真的用于招待,招待了誰,按什么標準。如果人們知道實情,對于合理支出,也許會多一些理解;對于不合理的開支,則必然會予以批評質疑。這種批評質疑,雖然讓黨政機關的領導和干部心中不爽,但是,惟有這種陽光下嚴格監督的制度,才能確保權力部門按照人民的意愿花錢辦事。
(摘自《中國青年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