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姆是個醫學模擬機器人,別看它是個不會說話的機器人,但它卻是意大利衛生部制定實施“保全生命計劃”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塞姆的身上安裝著無數個尖端仿真電子軟件,它可以像人一樣的呼吸、流汗、眨眼,它也有血壓、脈搏和唾液,還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淚水。不僅如此,它還可以根據醫務人員的具體需要,隨意轉換自己的性別,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由于塞姆具備特殊的職能,所以它所患的病癥又遠遠超過常人。按照醫務人員的試驗計劃,一天之內,它可能因不同病情被數次推上手術臺。
在試驗中,它可以按照病癥的電子軟件設定,連續扮演各類棘手的重癥患者,譬如腦組織受傷、心肌梗死、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哮喘、心血管類疾病,等等。不僅如此,它逼真地還原了患者的外部特征及所有生理指標,從而有效地幫助醫務人員逐步積累和增長醫術方面的經驗。
一天,塞姆“扮演”了一名因車禍而導致重傷的男性患者。
夜里11點28分,塞姆被推上了急診室的手術臺。幾名醫生緊張而有序地做著術前的準備工作。塞姆痛苦地躺在手術臺上,身上接滿了心電圖、腦電圖等各種儀器的連線。
此時,在所有醫生的眼里,塞姆全然不是一個仿真的機器人,而是一位生命垂危急需救治的傷者。
醫生將幾根導管插入塞姆的體內,然后為它實施了全身麻醉。接著醫生給它做了心臟除顫手術,然后又切開了它的氣管。
就在這時,塞姆開始出現血壓急速降低,心跳不規律的癥狀。醫生立即給它注射了相應的針劑。經過竭盡全力的搶救,塞姆的生命指數重新恢復正常。
這時,所有參與搶救的醫生的額頭都淌下了汗珠,而塞姆則靜靜地躺在手術臺上,等待著醫生幫助它“起死回生”。
手術進行到一個小時的時候,突然,塞姆的身體出現了一陣微微的顫抖,隨著電子儀器發出的一串刺耳的警報聲,塞姆的腦電圖脈沖信號瞬間被拉成了一條直線。
塞姆“猝死”在手術臺上。然而,醫生們卻不明白在正常的手術操作程序中,塞姆怎么會突然“死亡”?
醫生們顧不上脫掉手術服,馬上圍在塞姆的“尸體”旁,一邊有條不紊地摘掉塞姆“遺體”上的儀器連線和導管,一邊討論和回顧著手術過程中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最終,醫生們將疑點指向為搶救塞姆而注射的針劑上。最后確定,從塞姆“遺體”的諸多特征來看,它因被過量注射了過敏藥物而“死亡”。
雖然這次搶救以失敗而告終,但塞姆卻以自己的“死亡”,讓醫生們認識到他們工作中所存在的重大失誤。
當然,塞姆是死不了的,只要重新啟動它體內的程序系統,它就會又變成另一位等待治療的“患者”。
“讓醫生們獲得實踐經驗,而無須人類付出生命的代價。”機器人塞姆使醫生們明白,面對一個亟待拯救的生命,來不得絲毫的馬虎和大意。
(趙兵儒薦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