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程(1981- ),男,遼寧營口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社會學專業研究生。
摘 要:在目前全面推進的社區建設中,民間組織的作用日益凸現,但其發展面臨著種種問題,必須準確定位,優化結構,解決其經費不足、人才薄弱的問題,以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民間組織;社區建設;社區發展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1-0082-02
社區是最基礎的社會單元,是社會的細胞,社區發展狀況是社會發育的重要標志,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重要的基礎在于和諧社區,在于存在于民間組織中的成員的全面發展與和諧。民間組織與社區建設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是現代化、民主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民間組織的發展,能夠有力地推動社區發展,社區發展也會促進民間組織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社區建設經歷了試點階段,已經在全國全面推開,民間組織在社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由于歷史和傳統等因素的影響,民間組織的發展面臨重重困境,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通過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促進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發展,將是社會發展的未來方向。
民間組織即第三部門,是指除政府部門(公共領域)、市場部門(私人領域)之外的非政府組織(NGO)、非贏利組織(NPO),世界銀行把所有援貧濟困、維護窮人利益、保護環境、提供基本社會服務或促進社區發展的組織稱為民間組織。在我國,民間組織對社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間組織是推動社區發展的重要力量。民間組織由社區民間組織和駐區民間組織共同組成,以有別于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活動方式推動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居民參與度是社區建設的根本所在,而居民參與社區的重要形式就是參與社區民間組織,居民通過民間組織與政府交流、對話與決策,為社區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2民間組織提供著直接、具體和富有人性化的社會服務。民間組織提供的社會服務從弱勢群體救助和社會福利政策落實到社區環境的改善、社區文化的重構等方方面面,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政府社會福利和養老保障的責任越來越大,負擔越來越重,由社區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和老年照顧能夠分擔政府的社會福利責任,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目前南京出現了社區托老服務站,是社會組織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有益探索。
3民間組織是培育社區意識、構建公民社會的重要力量。民間組織對志愿者的吸引和動員能力,是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激勵民眾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的社區志愿服務有了很大的發展,民間組織在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隨著民間組織的發展,他們能夠成為吸引和動員志愿人員開展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這種社區志愿服務是培養社區意識、增強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方式。隨著社區意識的增強,公民參與社區公共決策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逐漸增強,這是構建公民社會的重要基礎。
4民間組織的自治性是有利于幫助社區人再社會化,實現社區人的發展和社區發展的和諧統一。隨著單位制向社區制轉變,單位人變為社區人,越來越多的人回歸社區,離退休人員、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社區。社區人組成的異質性和高流動性,對社區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民間組織的多元化和靈活性,能夠承擔起社區人的再社會化,把社區人整合到各類組織中,培育合格的社區人,優化社區服務,從微觀層面上推動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
但目前我國民間組織的發展還存在著各種問題。
首先,在社區建設中,民間組織與政府的關系沒有理順。《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規定了社區居委會在性質上是群眾的基層自治組織,與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現實是社區居委會是準行政組織,承擔了大量行政事務,背離了自治的根本性質。其他類的社會組織也存在著生存困境,或是傾向于從屬于政府行政,或是調整政策以獲得國際社會的捐款,出現了人事安排的政府化、民間組織的行政級別化,民間組織喪失了獨立自主性。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政府、市場、社會發展還處于不平衡的狀態,另外,民間組織生存發展的制度化程度低,急需建立社團法等相關法律以保證民間組織的發展。
其次,民間組織的資金來源缺乏穩定、多元的渠道。在社區發展中,民間組織的活動經費目前主要來源于政府的撥付。由于政府逐漸減少對民間組織經費的投入,國內的社會捐助機制尚未建立,民間組織的自我生存能力很弱,會影響自治和相當一部分社會功能的實現。
再次,民間組織結構不合理,社區民間服務機構數量少,基礎條件薄弱。社區民間組織中公益服務過少,這與當前我國的社會矛盾凸現,社會問題增多的現實很不協調,不利于和諧社區的構建。
最后,民間組織的社會信任度低,社會動員能力有限,主要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內部和外部的監督機制不完善,權責不明確,出現了部分組織的內部管理混亂,外部管理缺乏規范,服務標準不統一,忽視執業質量和社會信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高度重視民間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
首先,必須準確定位民間組織的性質,理順民間組織與政府、民間組織內部不同類型的關系。在與政府關系上,明確民間組織不是政府的下級組織,與政府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不同類型的民間組織有不同的功能,應該各司其責,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其次,民間組織的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民間組織的資金是其開展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有穩定而多元的來源,這樣才能降低資金風險。政府的投入是主要渠道,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應該積極探索多元的籌資渠道,完善社會捐獻相關法律制度,建立有效的捐獻機制。
再次,合理優化民間組織結構。針對我國民間組織類型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在當前應大力培育利益協調類組織,發揮其協調和社會整合功能,尤其是社會變革中出現的大量失業問題、社會保障社區化問題,社區文化和社區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民間組織能夠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最后,加強民間組織人力資本的開發,增強民間組織的社會資本。創造條件吸引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到民間組織中工作,既能用好人才也能留住人才,使民間組織有長效的人力資源優勢。另外政府通過政策導向和資源導向來創新職業種類,使民間組織成為新的就業途徑。民間組織也應加強自身的建設,通過理論的研究和學習,定期培訓工作人員,擴大組織間的交流學習,提高服務和業務水平,從而增強其社會動員能力。
責任編輯: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