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07年11月14日-2007年11月22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歷史文化名城常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虞山深秀,尚湖明凈,魚米富庶,文化昌盛,自古以來,就是歷代書畫藝術家生活和創作理想的環境,可謂人杰地靈。自先賢言子道啟東南、文開吳會以來,讀書、著述在常熟漸成風尚,自唐至清,共涌現483名進士,其中狀元8名,榜眼3名,探花4名,文章魁首累世不絕;琴棋書畫、詩文曲賦等諸多傳統文化藝術領域流派紛呈,人才輩出,構成了書畫家們社會活動的理想氛圍。加之常熟士人歷來尤重收藏,諸如趙琦美之脈望館、錢謙益之絳云樓、毛晉之汲古閣、瞿氏之鐵琴銅劍樓等等廣收天下藝術珍品,更為常熟書畫家們提供了學習、借鑒的絕佳條件,這無疑對書畫藝術在常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據史籍所載,僅元明清三代,常熟的書畫家就達千余之眾。常熟成為中國少有的書畫家密集地區之一,從古至今涌現了如張旭、黃公望、王翠、吳歷、蔣廷錫、林皋、楊沂孫、翁同赫、趙石、蕭蛻、江寒汀、陸抑非、龐薰琹等眾多在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書畫名家,并形成了以虞山命名的書畫篆刻藝術流派,澤被后學,影響深遠。
常熟自古以來的深厚文化積淀產生了優秀的文化品質和典雅的審美風尚,這顯示了常熟作為一個城市的品位與內涵。而常熟的書畫藝術,正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內容。因此,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崇尚文化、構建和諧、傳承經典、再創輝煌!”的口號,各級領導對書畫藝術的發展表現出高度的重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如今,常熟書畫事業正蓬勃發展,傳承和發展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虞山書畫藝術是當代常熟書畫家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書畫家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深入生活,積極創作,在學習繼承傳統經典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創新,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常熟也成為當代書畫創作具有相當實力和潛力的重鎮之,創作隊伍日趨壯大,從中走出了如言恭達、張錫庚、錢持云、唐滔、翁承豪、姚新峰等眾多在全國書畫界卓有成就和影響的著名書畫家,并已擁有中國書協會員近40名、省書協會員100多名,中國美協、省美協會員近30名,專業隊伍的龐大在全國縣級市中是絕無僅有的!以中青年為主的書畫創作骨干屢屢在國家級大展大賽中頻繁獲獎人選,碩果累累,成績驕人,充分顯示了常熟書畫家的藝術水準和創作實力,同時也展現了當代常熟書畫多元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整體風貌。

200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情系沙家浜”常熟書畫作品展上,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程大利先生曾感嘆地說: “常熟不是一個等閑的地方,一部中國美術史,尤其是300年來的中國美術史離不開常熟!”中國美協副主席劉大為先生也發出了“如果全國都象常熟這樣,那就不得了啦”這樣的由衷贊嘆。此次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和精心策劃下,“傳承虞山派錦繡常熟田——常熟書畫作品展”作為2007常熟美術年的主題活動之一,又一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旨在弘揚虞山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當代常熟文化事業的發展,再次打響書畫藝術這一常熟淵遠流長的文化品牌,使其為構建現代和諧社會、文明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次展覽共征集精選了常熟本地以及常熟籍書畫家的代表性精品力作近百幅,作者中既有八十多歲的耄耋耆宿,也有二十出頭的藝壇新秀;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各異,既有對傳統經典的挖掘傳承,也有對新藝術語言、形式的探索嘗試。我們相信,新時期常熟書畫藝術的發展在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扶持下、在廣大書畫家們的不懈努力下,必將譜寫更加絢爛輝煌的篇章!


(常熟市書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