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的本質在于揭示企業目的、指引企業成長方向,那么,如何利用愿景來激勵員工,領導員工?
領導力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對個人的領導、對團隊的領導、對企業的領導。對于個人的領導,領導力表現為不同情境下的領導風格與領導藝術,比如對于不同意愿和能力的人該怎樣領導、對于不同性格的人該怎樣領導等,這也就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情境領導。團隊領導注重的是工作方法的制定、成員關系的協調、團隊目標的構建與明晰三個方面。上升到企業層面后,領導力的發揮更依賴于企業體系建設的完善與有效程度、更依賴于企業愿景與企業文化的建設與落地的狀況。本文僅從愿景角度談談如何提升企業家的領導力,如何利用愿景來激勵員工。
為什么需要愿景領導
什么是愿景?

愿字上面是個原,下面是個心,也就是“原來這是我的心,是我內心深處一種渴望,一種期盼”。對于個人而言,愿景是個人成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一個只想成為小草的人,絕對不會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對于企業而言,企業的愿景就是企業的使命,這一使命揭示出了企業存在的理由,揭示了企業前進的方向,揭示企業偉大的目標,愿景的本質在于揭示企業目的、指引企業成長方向。因此,愿景是企業持續成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如果企業的愿景是員工所共同期望的和認可的,就會激發每個員工的熱忱。因此在企業領導中,愿景領導有著獨特的、無法替代的價值。
構造共同體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企業員工的組成也就越來越復雜,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工作經驗與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崗位與職位等等,如何將這些不同的員工凝聚在一起,單單依靠企業的制度是不夠的,單單依靠各層管理者自身的領導能力也是不夠的,而企業愿景能夠為所有員工提供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這個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具有種種不同的員工才能成為一個“共同”體。另外,現實中企業的組織模式是以職能為基礎的,企業的規模越大,職位的劃分就越來越細,工作目標也越來越具體,到最后,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與總體目標有什么關系,員工已不知道是在做什么了,只有實施愿景領導才能打破職能所造成的差異,將員工整合在企業共同的目標之上。
深層次激勵員工
薪酬本質上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激勵措施,而只是一種保健因素,非物質的激勵才更持久、更根本,愿景領導就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非物質激勵,沒有什么能夠比清晰的愿景更能吸引和保留人才,特別是核心人才。簡單地說,如果企業正在實踐其愿景,如果員工相信自己能夠伴隨著企業一同成長,如果員工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那么員工就會更加積極和主動。
從企業家愿景到共同愿景
只有所有員工都是真心把企業愿景當作愿景時,愿景領導才會真正有價值,也就是說,企業愿景只有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愿景時,愿景才會成為企業成長的推動力。真正成功的愿景是能夠使大部分人達到真心地奉獻,而不是遵從。
如果有些人只是開會時表態,不是真心的,那么他們就會在工作真正進行時成為組織內耗的來源。比如有公司樹立的愿景是全球化,可能有人并不真心這么投入,他覺得國外市場競爭太激烈,去國外工作要離開妻子、孩子,而且公司大了會使自己的權力受影響。這樣他即使勉強遵從公司的愿景建設,將使公司的全球化建設遇到重重困難。
企業的愿景來源于企業家愿景,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公司中有高、中、低幾個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有不同的愿景需求。
低層的員工比較關心的是生產、生活當中的問題、諸如車間工作條件、餐廳、房屋、居委會、治安的問題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是低層員工最大的愿景。基層人需要的是我的問題是否被解決,我的需要是否有人重視。
對中層人員就有所不同,經理級和助理,需要的是管理原則是否一致,如公司推行節約的政策,營銷部門可能因為接待客戶請吃一頓飯花費好幾千元,而生產部門卻要努力節約幾毛錢的螺釘,這就會造成基層員工的不滿和中層管理人員的困惑。對中層管理人員的愿景就是需要在財務、人事等管理原則方面達成一致的看法。
而公司的高層就是要對公司資源分配的戰略達成共識。
如何將企業家的愿景轉為企業的共同愿景并讓員工真正認可和接受,如何平衡不同層級員工的愿景,這是愿景領導能否成功的關鍵。愿景領導并不是將企業家個人的愿景書面化后,在企業喊幾句口號就能讓員工認同,就能產生領導力和推動力,愿景是需要建設的,這種建設不僅需要領導的推動,還需要全員的參與,只有這樣愿景才能落地,愿景領導才能有效。那么該如何進行愿景建設呢?
愿景建設的五個階段
由于各層員工的需求不一致,開始時愿景是從高層往下推動,主要是個框架性的意見,然后隨著員工的參與程度和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一步步參與更多,隨之公司的愿景也在修煉中一步一步細化,邊做邊修正,才能達到全體員工真正真心地參與和投入,共同創造公司的愿景。
共同愿景是個探索的過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必須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建立共同愿景,兩個相關的因素是員工的參與程度和學習能力。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員工參與目標的設定,會帶來不好的效果。有的公司一開始就推行共同愿景,而且讓員工參與組織目標的設定,經常帶來很不好的效果。共同愿景的建設分為告知、推銷、測試、咨詢、共同創造五個階段。
告知階段:
組織剛開始還不成熟的時候,只能屬于告知階段。在這個階段,就是由公司高層領導制訂一個既定的目標,包括愿景以及從愿景延伸出來的戰略、宗旨、價值觀、信條等,告知自己的員工,要求員工必須無條件執行。如果首先不給大家指定一個目標,大家的力量無法集合在一起。在告知階段必須注意如下問題:1.傳達給員工的信息必須直接、清晰一致,不能用模糊的話。2.對公司現況要說實話;說實話可能引發危機,但人們經常說實話和聽實話,大家就會鍛煉出適應力。只有說真心話,只有建立了信任,才能使愿景不斷清晰。3.信息傳達要注意適當的細節,但也不能太細。如果員工不了解一些架構性的信息,將無從下手,但公司所做太細節化,則員工沒有發揮的余地。
推銷階段:
就是用站在員工的立場來推銷企業的目標。首先是要改善勞資關系,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需要改善。先把這些成本比較低,代價小的工作做了以后,員工對公司有了信任感,才能更接受公司的愿景。企業家在推銷公司的愿景的時候,要著重愿景的好處,同時注意以個人的意見發表,而不是公司的意見。同時要以多渠道、多形式開發,以協助員工的自我開發。
測試階段:
公司拋一些信息,測測風向。這個階段有如下特點:1.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給所有的公司經理和員工。2.真誠的詢問。3.保護隱私:對事不對人,在愿景探詢階段所探知的員工的信息要保密。4.結合問卷與訪談。5.測試效益、動機和能力。測試階段只是部分了解員工的信息,決策和愿景都是部分的、片斷的,公司不能期望把愿景的全部由測試來解決。
咨詢階段:
這就要開始一定的雙向溝通。在咨詢階段就是要用串連法把部分的、片斷的信息組合起來,把各個部門搜集的信息和意見一步步匯總。如果領導者不是真心想接受員工的建議,而扭曲信息,那么最終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在咨詢階段一定不要同時告知及咨詢,咨詢是在作溝通,如果此時又作告知,則會引起員工的強烈反感,員工會認為公司只是想引誘他的想法。
共同創造階段:
經過前面的幾個階段,每個員工都被激活了,迸發出很多智慧,公司則可采用歸納法,把大家的意見放到一個漏斗里,整合大家的思路,從而凝聚出公司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既包含了企業家的原始個人愿景,又整合了各層級員工對公司的期望,這時愿景領導才成為可能。
不難看出,愿景領導的實現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也是有條件的,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拿來就能使的一個簡單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共同愿景一旦構建完成,其體現出的領導力的威力和持久力也是其他工具和方法無法比擬的。現在大家都認識到:有效的管理是簡單的管理,簡單體現在直透事務的本質;有效的領導是簡單的領導,簡單體現在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愿景領導就是一種簡單的領導,但其實現的過程并不簡單。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愿景領導如果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其威力將倍增,也可以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愿景建設的第六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