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生產業鏈是在產業層面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模式?熏深入理解共生產業鏈的形成機理?熏在此基礎上構建以煤炭企業為核心的共生產業鏈對改變煤炭城市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應用價值#65377;
關鍵詞:循環經濟;煤炭城市;共生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6-0132-02
一#65380;共生產業鏈形成機理
煤炭城市是指因煤炭資源開發而興起,并在一定時間內主要依靠煤炭資源支持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的城市類型#65377;面對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全球都已經開始反思傳統的由“資源——生產——廢棄物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模式,正在努力實踐基于循環經濟范式下的資源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由“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所構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可持續的新經濟發展模式#65377;
產業鏈是“指在一定的產業群聚區內,由于某個產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力(或競爭潛力)的企業,與其相關產業中的產業結成的一種戰略聯盟關系鏈”,其實質是建立在價值鏈理論基礎上用于描述具有內在聯系的企業結構群結構#65377;具體到煤炭企業的產業鏈,則是圍繞煤炭企業生產而與其他企業結成的聯盟關系鏈#65377;以煤炭企業為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往往有很多條,由這些若干條產業鏈交錯就形成了煤炭產業共生網絡#65377;
產業共生網絡強調企業間的合作,從根本上將傳統工業發展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線性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65377;從而將整個工業體系形成各種資源(能源#65380;水和原材料)循環流動的閉環系統,最終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保護生態環境#65377;
共生產業鏈的形成機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該過程是共生產業鏈各個體通過尋求一種制度安排,以合理利用整條共生產業鏈的內#65380;外資源,在盡量保護環境的同時,進而形成低成本#65380;差異化或者兩者相結合的競爭優勢#65377;該機理如圖1所示#65377;

如圖1所示,共生產業鏈通過充分利用資源稟賦#65380;聚集經濟#65380;轉運成本等外部環境資源與所形成的副產品交換產業共生鏈一起形成共生產業鏈的差異性,該差異性通過單一或者是合成的低成本優勢,差異化優勢和集中戰略優勢形成整條共生產業鏈的競爭力,反過來共生產業鏈競爭力的增強又進一步強化了共生產業鏈的差異性及其共生產業鏈的穩定性,進而形成共生產業鏈的持久競爭優勢#65377;
二#65380;煤炭城市共生產業鏈設計
根據產業鏈的形成機理,進行煤炭產業鏈設計#65377;煤炭開采不僅生產煤炭產品,還應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終極產品#65377;因此,在設計產業鏈時應充分考慮煤炭的綜合開采和高效利用,即一方面把不同煤種#65380;品質的煤炭進行粗加工#65380;深加工或精加工,將煤炭加工或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另一方面,對煤炭開采和洗選過程中出現的“三廢”,即固體廢棄物#65380;氣體廢棄物和煤礦污水,將其資源化,作為其他企業的原料加以利用,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65377;其中,對廢棄物的再利用設計成為最重要的環節#65377;這樣既減少污染,又增加經濟效益#65377;
根據產業鏈設計的觀點,煤炭企業首先要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形成核心技術,提高煤炭生產效率#65377;其次要縱向拉長產業鏈,橫向拓寬產業面#65377;縱向拉長產業鏈,就是面向煤炭的下游產品延伸,通過和電#65380;鋁#65380;鋼鐵等高能耗企業進行聯營,將煤炭從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煤炭的附加值#65377;橫向拓寬產業面,一是以煤炭為原料,發展煤的衍生產品,主要是煤化工產品和煤炭的綜合利用;二是以煤炭開采的副產品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為原料,大力發展相關產業,主要是建材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開發#65377;最后要精心選擇下游企業,實現信息與科研成果的共享,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實現雙贏甚至多贏#65377;具體地說,園區要設計產業關聯度高#65380;協調發展的產業鏈,形成盡可能長并且經濟效益好的產品鏈,應用以上思想分別設計了煤—電—化#65380;煤—焦—化#65380;煤—油—化三條主產業鏈,初步形成循環經濟的產業格局#65377;
(一)煤—電—化
利用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煤#65380;煤泥#65380;煤矸石和瓦斯進行發電,富余電量用于發展電石乙炔化工及多晶硅產業,電廠生產的粉煤灰和乙炔化工產生的電石渣用于生產燒結陶粒#65380;水泥及砌塊等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煤—電—化產業鏈產品結構如圖2所示#65377;

(二)煤—焦—化
利用貧瘦煤#65380;瘦煤#65380;氣煤和焦煤進行煉焦,對焦化廠的副產品焦油和粗苯進行精深加工,生產市場需要的各種高附加值化工產品#65377;焦爐煤氣則用于合成甲醇或二甲醚等#65377;甲醇可進一步衍生到MTO(甲醇制低碳烯烴)#65380;MTP(甲醇制聚丙烯)等,煤—焦—化產業鏈產品結構圖如圖3所示#65377;

(三)煤—油—化
通過煤炭汽化多聯發展煤炭基合成油#65380;IGCC等#65377;煤基合成油廠可以生產煤油#65380;石腦油#65380;LPG等#65377;礦井瓦斯經抽取后用于煤基合成油及地方民用#65377;另外,將煤基合成油廠的合成氣(弛放氣)及礦井瓦斯用于IGCC發電,實現煤的潔凈#65380;高效利用,煤—油—化產業鏈的產品結構如圖4所示#65377;

以上構建了“煤—電—化”#65380;“ 煤—焦—化”#65380;“ 煤—油—化”三條產業鏈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煤化工及煤基多聯產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改變了煤炭企業以往生產孤立#65380;低效的狀態#65377;該種模式的煤炭工業循環經濟,通過延伸煤炭產品產業鏈,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不但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氣物“從資源到資源”,解決了末端治理的被動性和低效性;而且通過資源的梯級利用,提高了系統內各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煤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65377;
參考文獻:
[1] 李京文.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1):6-11.
[2] 王兆華.生態工業園工業共生網絡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03:18-19,60-61.
[責任編輯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