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標準#65380;ISO14000環境認證標準為國人接受后,又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標準闖入我們的視野——即被稱為“人權標準”的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65377;該標準關注的是員工的基本權利和勞動條件#65377;各大跨國公司將逐步推行訂單與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相掛鉤的采購模式,我國的部分產業領域將受到波及,因此,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5377;
關鍵詞:社會責任;SA8000;企業;勞動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6-0019-02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社會責任標準(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簡稱SA8000),是一種基于國際勞工組織憲章(ILO憲章)#65380;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65380;世界人權宣言而制定的,以保護勞動環境和條件#65380;勞工權利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標準#65377;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20世紀末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社會責任國際運動的熱潮#65377;西方企業管理也從工具人#65380;經濟人進化到了社會人#65380;觀念人的階段#65377;《世界人權宣言》的思想也逐步在企業和社會公眾中扎下根來,資本主義早期的血腥管理逐步被人本管理取代,“血汗工資”#65380;“血汗工廠”的做法逐步被摒棄,利潤最大化不再是唯一的目標#65377;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逐步成為企業的選擇,如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社會公眾就會迫使其承擔#65377;許多跨國公司都制定出本企業的社會責任條例,將人權原則#65380;國際勞工標準和環保要求寫進條例之中,并安排專門管理人員督促落實#65377;消費者和投資者都非常關注跨國公司的勞工問題,他們分別運用“良心購買權力”和“良心投資手段”,對跨國公司施加重大影響#65377;與此同時,非政府組織#65380;大眾媒體和社會公眾也對跨國公司的勞工問題緊盯不放,經常采取“游行”#65380;“抗議”等方式,迫使跨國公司及其在發展中國家中的合約工廠放棄“血汗工資”#65380;“血汗工廠”的謀利手段而棄惡從善#65377;正是在這一國際潮流下,總部設在美國的社會責任國際組織(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于 1997年發起并聯合歐美跨國公司和其他國際組織,制定了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準——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65377;
實施SA8000的出發點是: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行為規范,企業賺取利潤應體現人性原則,確保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符合社會責任要求;通過關注員工權利和建立符合要求的工作環境,不斷改善企業內部關系,使股東#65380;員工和用戶三方共同受益;加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如實說明產品的生產條件,倡導生產過程人性化,提高消費者對該企業及其產品的信任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樹立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良好聲譽;勞工權益監督標準化,由于統一標準,用戶不必單獨制定對供應商的道德標準要求和進行基本審核,從而降低企業成本;鼓勵公平#65380;合法競爭,通過不斷改善企業勞動環境#65380;善待員工來約束巧取豪奪#65377;
SA8000適用于各個國家#65380;不同行業和企業個體,它關注的是員工的基本權利和勞動條件,強調的是企業和組織的社會責任,倡導的是勞工權益監督的標準化#65377;SA8000標準適用于全球各地不同行業和各類規模的公司#65377;
目前,大多數跨國公司都能夠主動履行其社會責任,實現自我約束,不少跨國公司還創建了更高標準的通用規則#65377;一些企業的機構和組織開始幫助其成員確立履行社會責任的共同立場和行為守則#65377;各國政府對跨國公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其行為也進行了必要的引導和約束#65377;同時,種種跡象表明,跨國公司意欲在世界范圍內強制推行該標準#65377;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現狀
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自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便引起了政府和企業界的高度關注,究竟如何看待SA8000,是體現了以人為本,還是新的貿易壁壘?究竟是發達國家揮向中國企業的“大棒”,還是借助外力維護中國勞工權益的“保護傘”?一時間人們眾說紛紜#65377;拋開“大棒論”和“保護傘”暫且不提,我們還是透過一些數字和現象來看一看現實#65377;
有資料指出,中國企業在勞工權利保護方面存在著諸如非法雇傭童工#65380;違法使用未成年工#65380;收取職工押金#65380;扣押身份證和限制人身自由#65380;侮辱體罰工人#65380;超時加班加點#65380;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65380;不依法支付加班費#65380;社會保險覆蓋率太低#65380;扣押拖欠職工工資(尤其是拖欠民工工資)#65380;沒有提供法定的福利待遇#65380;工人宿舍條件太差#65380;廠房安全出口不夠#65380;礦難頻發#65380;消防器材不夠#65380;工人消防訓練不夠#65380;有毒有害化學品的保管使用不當#65380;工作條件太差#65380;個人防護用品缺乏#65380;特種人員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差#65380;沒有工會組織或者形同虛設#65380;就業的性別#65380;戶籍#65380;城鄉#65380;學歷#65380;年齡等歧視突出#65380;女職工的“三期”保護落實差及對員工冷漠和缺乏人文關懷等一系列問題#65377;
上述這些問題,不僅在中國本土企業存在,在中國的“三資”企業中也存在: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沿海幾家外資企業相繼發生燒死數十名打工妹的惡性事故和工人宿舍倒塌事故#65377;據《工人日報》報道,僅1998年在廣東某市外資企業打工的工人,一年里被機器切斷了10 000多只手掌或手指;中華全國總工會對廣東省外資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5%的員工不能按時領取工資,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約62%的人一周工作7天,20%的人曾受到身體或精神上的騷擾;廣泛存在于珠三角的一種奇怪現象:經濟如此發達的地區,經濟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而外來工的工資卻低得很,而且多年來幾乎未漲;2004年初,福建#65380;廣東曾出現過民工荒;2007年春節過后珠三角地區民工回流比率下降,而長三角地區的回流比率提高#65377;這是民工用行動在無聲地抗議低工資和劣待遇#65377;據《工人日報》2005年1月31日報道,貴州省貴陽市花溪閩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數百名員工的民營企業,這里經常發生毆打職工事件,一些工人還反映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領到工資了,有許多工人不想干,只是公司不給他們結算工資,不退給他們押金,甚至要求老板結賬也要被罰款#65377;據《工人日報》2005年3月10日報道,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南存輝代表和陳萬志委員說,日漸升級的勞資糾紛已經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負作用力#65377;據陳萬志提供的調查分析顯示,目前,廣東#65380;福建#65380;浙江等沿海地區非公領域勞資糾紛呈現多發態勢,數量逐年上升,而且從以前的溫和型#65380;散發個案式向群體性#65380;突發性的方式轉變#65377;《南方都市報》以“女主管搜身查廁,男員工以死抗議”報道了2005年3月14日深圳觀瀾一韓資工廠5名男員工爬上6樓樓頂,以死抗議工廠“搜身查廁”的侵犯人權之舉的事件——原來該廠給一名女主管安排了這樣一項工作:為了防止工人偷帶產品出廠,她要不定期對出廠的男女員工進行搜身,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她還會闖進男廁所督促男員工盡快如廁;一些老板待工人如牛馬,而那些頻發礦難的黑心礦主們更是拿礦工的生命當兒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三、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縱觀現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到了非強化不可的地步#65377;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關鍵是企業管理者要提高認識,狠抓落實#65377;具體如下:
1.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尊重憲法和落實勞動法的迫切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65380;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對照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65380;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一致性#65377;可以說,SA8000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65380;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起碼要求,也是我們把保護人權寫入憲法的必然選擇,更是嚴格執行《勞動法》的基本底線#65377;
2.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實要求
沒有企業的和諧,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65377;改善勞資關系,緩和#65380;化解勞動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緊迫要求#65377;我們欣喜地看到社會在行動:據《黑龍江晨報》3月31日報道,哈爾濱市建委開展“工棚行動”,規定民工禁用通鋪,工地要有浴室等配套措施,糊弄民工將受嚴懲;同一天電視新聞還報道珠三角70%的企業提高了民工工資,幅度在80~150元之間,與長三角持平;長三角地區在強制企業辦理民工工傷保險的前提下,上海又率先提高民工傷殘保障金#65377;
3.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是增強企業實力,跨越貿易壁壘的現實要求
近年來,跨國公司意欲在全球強制推廣SA8000標準的呼聲此起彼伏,更有超過50%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表示,如果SA8000標準實施,將重新與中國企業簽訂新的采購合同#65377;屆時,將有85%的中國生產制造企業遭受其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65377;表面看盡管如此,但從深層次看,SA8000在給中國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更可以作為一個外在動力非常有效地推動中國久推不前的勞工權利#65380;生態環境及弱勢群體保護等一系列在眼下單單依靠政府#65380;企業難以主動進行而又應當進行的活動#65377;伴隨著中國貿易大國的步伐加快,貿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勢#65377;如何減緩摩擦?如何化解危機?如何應對挑戰?怨天尤人或者義憤填膺均無濟于事#65377;只有道高一尺,跨越壁壘才是上上之策#65377;
參考文獻:
[1] 李曉艷.社會責任認證考驗中國出口企業[N].南方周末,2004-6-24(18).
[2] 楊丹輝.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及其制度約束[J].經濟管理,200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