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計算機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2.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 北京 100037
摘要從教育裝備的應用現狀出發,通過問卷調查對當前教育裝備的應用現狀進行深入剖析,為教育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數據參考。
關鍵詞教育裝備;全壽命全系統理論;教育裝備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G484文件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7)03-0039-04
Research on Current Educ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Yin Changhong , Hu Younong
AbstractThe author does lots of studying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equipment's application, and gives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 and dates for the developing of education equipment.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pment; life cycle system theory; management system
Author's address
1.School of Computer,Jiangsu Technology Normal College, Changzhou,Jiangsu 213001
2.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37
教育裝備不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教育教學信息得以流通、效率提高的可靠保障[1]。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展開,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性設施建設(參見表1),并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與《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戰略性規劃,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教育裝備大規模投資的熱潮,教育裝備技術現代化、教育裝備管理現代化成為較為關注的重點。
面對著逐年加大的資金投入 ,勢必引起教育裝備及其資源配置的巨大改變,那么當前教育裝備管理現狀如何?作者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1問卷的編寫
本次調查問卷由開放與封閉兩部分組成,其中封閉部分包括單選題、多選題、以及量表。首先參考《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問卷調查》、《2004高校信息化調查問卷》以及相關的參考文獻進行初步確定問卷的結構與變量,其次由來自北京市教育裝備中心、部分高校的教育裝備處管理人員與實驗人員、中央電教館、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教育裝備方向的教育裝備專家對問卷的初始變量進行權重打分,提出修改意見,并對部分裝備專家進行了訪談,經過歸納整理、統計后進行項目分析,確定了最初的問卷選項與具體框架結構。其中基本信息為10個單選題;關于教育裝備建設、管理、統計等方面的為9個不定項選擇題;關于管理系統增設統計模塊部分為9個量表,選項采取李克特五級量表;1個關于教育裝備整體建設的建議與存在問題的開放問題,問卷總計2頁。
2問卷的試測
問卷初步設計完畢后,先后經過了3次試測,測試對象分為3類。問卷的結構和選項的安排順序,由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事心理測量的專家進行修改和指導,然后由首都師范大學條裝處的專家、教育教育技術系的實驗老師、北京中學電教老師等對具體的選項進行閱讀修改,進行初測共發放12份,全部回收;整理修改后進行二測,由第二類測試對象即參加中央電化教育館舉辦的現代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相關設備使用培訓會議的學員填寫,主要是來自南方九省市地方電教中心的電教人員,共發放36份,回收28份;經過兩次試測,對問卷的具體問題、提問方式、選項進行詳細的規劃與調整后,進行第三次試測,由第三類測試對象--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教育裝備方向的教育碩士與研究生以及大興區、石景山區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填寫與修改,共發放20份,全部回收;問卷經過三輪試測,最終由進行教育裝備研究的專家艾倫教授、胡又農教授進行修正定稿。
3問卷的發放
本次問卷的調查方法采取方便抽樣,共發放300份,覆蓋15個省、直轄市的80多個縣市,調查對象是各個學校的裝備處、設備科或者地區裝備站的負責人。問卷發放采取兩種方式,方式一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方式二通過郵局郵寄發送,問卷的回收與有效統計分析如表2:
此次問卷所覆蓋范圍比較大,覆蓋了全國的15個省市的80多個地區,具體分布如表3。統計的面也比較全,涵蓋各級各類主要的教育裝備部門。在問卷發放的同時,作者也參加了由中國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主辦,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承辦的2005第一屆教育裝備高級研討會,向來自各個省的省教育裝備處、裝備中心的領導專家進行咨詢訪談,訪談主要針對當前教育裝備統計與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并向與會專家發放了問卷。
4問卷的數據統計分析
由于問卷涉及的層面較多,問題的數量較多,本文只針對有關教育裝備的管理建設現狀部分進行了分析。
4.1 教育裝備的統計方式
雖然教育部辦公廳為加強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工作,明令頒發文件(基教司[1998]23號)要求各地積極進行教育裝備綜合統計,并于2001年正式列入國家基礎性統計內容之一(國統函[2001]128號),統一使用ZDSoft.net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綜合統計系統(浙江大學開發)進行數據統計報表,以實現裝備統計的現代化、信息化。但因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學校的統計方式還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表4、5中的數據表明了這一現狀。
從上述兩表中看到,利用專業的裝備的統計軟件進行統計的比例只占12.62%,勢必造成裝備統計的結果繁雜,難以系統化,極大地影響了裝備的統計效率。形成這一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當前教育裝備缺乏相對統一的配備標準;其二是教育裝備管理系統紛雜,缺乏一個規格化的、系統化的完善系統。
4.2 教育裝備的隊伍建設
管理人員的科研能力在裝備的實際使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是教育裝備系統改革和發展的主要動力。表6中,兼職實驗人員的比例占75%以上,這將嚴重影響教育裝備的使用效能與效率的發揮,即使在占25%左右的專職實驗人員中,管理觀念與管理理論也貧乏得很,表7中的統計數據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調查中調查對象對教育裝備的實質理解還有很大的距離,對教育裝備的相關理論、研究領域認識程度有很大出入,絕大部分人處于初步了解階段,對于教育裝備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因此有必要進行教育裝備管理理論的培訓,克服以往的只是使用規則、技能的說教。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靈魂,是指導實踐的標尺,只有在實驗管理人員的理論觀念改進后,才能從根本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在實際的管理中有所創新,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裝備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對教育裝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時,有很多的制約因素,除了經濟原因以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在平時統計時對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統計較少,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情況不了解,難以制定相關的培訓措施。表8中的數據反映了調查學校中對管理人員的統計集中在職務、職稱、學歷上,而對于科研和具體的工作時間關注得很少,使獎勵缺乏依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低迷[3]。
4.3 教育裝備的規劃與建設情況
教育裝備作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與保障,得到了各個學校的充分重視,表9中的數據說明學校領導、教師都已經充分認識到教育裝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配套資金投入建設,但一味地投資硬件,軟件跟不上,同樣會制約裝備的效能,拖延教育裝備應用信息化的實現。為此除了建立管理系統軟件以外,還需要建立起信息能及時、動態更新的裝備門戶網站,為本地區各個學校以及下級裝備部門提供信息的發布與先進經驗交互的平臺。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省級、經濟發達地區才有專門的網站,表10中的數據中有57.8%人認為網站的內容不更新或更新不及時,政策法規性的文件尤其是廣告太多,而先進的管理經驗理念,高效能的管理模式、優秀的裝備建設案例缺乏;31.9%的調查對象所在地區根本沒有相關的教育裝備網站。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多樣化,使教育裝備的更新迅猛,交流與借鑒已成為教育裝備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4]。
A:領導重視投資大 B:領導不重視裝備更新規劃不明確C:教師利用裝備積極但現有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D:學校設備管理嚴格,只有部分課程能使用或者觀摩課程使用
E:使用手續麻煩,影響教學F:教師對裝備不感興趣,處于閑置狀
關于教育裝備的建設與后期管理維護,在調查中表現出的問題很突出[5]。首先是建設,由于教育裝備應用的領域是具體的教學活動,服務對象是廣大的教師與學生,是教師傳授知識、理論的媒介,是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理解理論、從事實踐的工具,因此在教育裝備的投資建設時必須考慮學科特點,充分尊重教師的意見,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據學科特點進行教育裝備的系統化建設。表11中反映出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大部分地區的教育裝備建設與管理主要是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占到85.2%,對學生、教師的考慮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為14.8%,這勢必對教育裝備使用效能的發揮起阻礙作用。特別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大規模開展,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把知識應用在具體的實踐中,教育裝備的建設必須人性化、科學化,克服以往部分人的主觀臆斷的投資建設模式。
其次是教育裝備的后期維護與管理。表12中調查的學校中只有19.2%配備了專門的維護費用,而大部分學校對裝備的使用在維護上都是隨機處理沒有相應的規定政策,表12中有專門維修人員和維護費用的不到45%,這導致裝備出現問題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修復,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裝備效能的發揮,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
A:根據本單位的資金到位情況 B:對現有設備與新設備的性價比進行綜合比較
C: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雖好也要換D:根據裝備的技術發展水平
E:設備已損壞無法修復F: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
再次關于裝備的更新換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手段的更新,大多數學校都面臨著新舊裝備的更新換代。表13中調查的學校,從新舊教育裝備綜合性性價比的角度出發的學校占了很小的比例,當然首先要考慮的是學校的發展,然而盲目地投入、建設而忽略裝備效能,一味地追求技術并不能充分提高教學效果,到頭來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最后對于報廢教育裝備的處理。根據表14中的數據,調查中的學校很多都是沒有經過折舊處理而是直接贈送或者提交給其他部門去處理,占近44%,只有16.1%的學校進行了折舊處理。從教育裝備的全壽命理論的角度出發,裝備的報廢處理措施十分的關鍵,是進一步規劃建設裝備系統的依據,同時也是固定資產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特別是陳舊裝備的更新換代上更應注意,不但要考慮到教學實際、教學效果,還要考慮裝備的效能與效益,因此教育裝備的報廢折舊過程至關重要。
教育裝備的建設與維護是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基石,因此在對教育裝備建設規劃時必須從教學應用的角度出發,結合教師、學生、學科特點以及裝備本身的規律進行整體協調,才能保障教育現代化的順利實現。
5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前裝備的建設中存在著種種問題,其關鍵在于教育裝備領域缺乏理論型人才,缺乏教育裝備的全壽命、全系統理論研究,忽視教育裝備的全壽命周期費用的計算[7]。因此,在下一步的教育裝備建設中首先應從裝備的全壽命全系統理論出發,對教育裝備的規劃、建設、維護、更新換代直至報廢處理的生命周期進行全面考慮,建立一支具有系統化理論的專業管理隊伍,對教育裝備進行系統工程建設;其次要開發出一套合理的裝備管理系統,為教育裝備信息化的實現提供管理平臺,從而促進整個教育的現代化進程,實現教育的均衡化發展[8]。
參考文獻:
[1] 艾倫.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新方向——教育裝備技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5(6)
[2] 胡又農.教育裝備管理中的全系統全壽命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5(7)
[3] 殷常鴻.教育裝備理論框架構建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5(12)
[4] 艾倫.教育裝備學的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06(1)
[5] 張葆生.中國教育裝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1)
[6] 陳學楚.裝備系統工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1995:20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