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鎮海區教育局教育條件裝備站 315200
摘要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為編制《鎮海區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綜合評估標準》而對全區部分中小學的教育技術裝備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結評估了基本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為提高“十一五”期間教育裝備應用水平奠定了基礎。
關鍵字 中小學;教育裝備;現代教育技術;調研;標準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件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7)03-0054-03
Survey on Compil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in ZhenhaiSchool (Trial)//Yin Ende
Abstract The paper sums up the basic condi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orients the future working. It settles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applying level of educational equipment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pment;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urvey; standard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al Equipment Station of Zhenhai Education Bureau, Ningbo, Zhejiang 315200
1 前言
1.1 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區教育技術在“十一五”期間全面提升,實現全區現代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均衡、可持續性發展,適應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區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我區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打造數字化、網絡化的“鎮海教育”,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2006年5月,區教育局啟動《鎮海區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綜合評估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編制工作。
1.2 《標準》編制關鍵事件
6月20日,向全區各中小學校下發《標準》(征求意見稿)。
9月14日,召開《標準》(征求意見稿)研討會議。
10月25日,編制完成《標準》(試行稿),并發布調研通知。
1.3 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工作以《標準》(試行稿)為基礎,“點”“面”結合。“點”上重點走訪中興中學、駱駝實驗學校、精英小學、貴駟小學等四所學校,通過實物查看和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各學校的教育裝備現狀,研討今后工作重點等。“面”上以文件形式繼續征求全區各學校的意見及建議。
1.4 工作目標
旨在進一步形成共識、完善《標準》,使之成為鎮海教育系統開展現代教育裝備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并以此來評估各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1.5 《標準》編制依據
《標準》主要目的為推應用、促效益,有關建設標準以省教育廳的兩個文件為主要參考。分別是 2005年12月6日發布的《浙江省中小學現代教育裝備標準》;2006年3月21日發布的《浙江省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暫行標準》。
2 調研工作的組織實施
2.1 問題設計
2.1.1 學校當前實驗室、圖書館建設與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如何改進。若明年全面推進兩者的信息化管理,有何建議。
2.1.2 “十一五”期間,區域與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重點應如何轉變。
2.1.3 如何以《標準》來帶動學校的教育裝備應用管理水平,提高效益。
2.1.4 如何體現鎮海區教育裝備(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學校在特色項目的創建上,如何與教育信息化有機結合。
2.1.5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及其它建議和意見。
2.2 組織范圍
2.2.1 調研小組組成:分管局長,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局督導室、教研室、信息中心、鎮海中學、駱駝中學、駱駝中心學校、莊市中心學校等有關專家、校長,條件裝備站全體同志。
2.2.2 學校座談會成員:校領導,實驗室、圖書館、電教、網絡管理人員等。
2.3 日程安排
15日 上午駱駝實驗學校下午 中興中學
16日 上午貴駟小學 下午 精英小學
20日前,另有10所學校遞交書面反饋材料。
3 實驗室調研情況
3.1 除個別新建學校外,其它學校在面積等硬件條件上與《標準》差距明顯
實驗室基本上是學校現有最大面積的教室,這項指標(省級)只適合在以后新建校舍時使用。
3.2 實驗設施設備與新課程教材要求有較大差距
3.2.1 高中實驗室情況
這學期我區剛開始實施高中新課改,新教材實驗要求較高,各高中段學校現有實驗室部分設施設備無法滿足新課改需求。
3.2.2 初中實驗室情況
新課改實施已有時日,各校的教學儀器基本滿足教學需求。但是受目前教學任務影響,實驗教學開展不夠平衡,學校無探究性實驗室。
3.2.3 小學科學實驗室情況
學校教學設施設備與新教材差距明顯,目前實驗教具器材采購單一,價格較高,專用實驗室建設滯后。
3.3 人員編制緊,實驗員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不少學校缺編,甚至沒有配備專業實驗管理人員,小學科學實驗教師缺編現象尤其嚴重。專業實驗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缺少專業技能培訓機會。
3.4 缺少實驗教學管理軟件,專業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
沒有學校在實驗教學及管理方面的應用專業軟件管理,但是學校要求信息化管理的呼聲較高,希望明年區內統一并推廣使用實驗管理軟件,盡早實現實驗管理信息化。
4 圖書館調研情況
4.1 各校的圖書館辦館條件與《標準》有較大差距
4.1.1 學校有書庫及師生閱覽室等,但對照《標準》面積都不能達標,且部分學校由于校舍關系各室距離較遠,在管理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同時開放圖書室與閱覽室比較困難。館室面積指標宜在新建校舍時使用。
4.1.2 人員編制緊,圖書管理員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由于學校缺編,很少有學校配備專職圖書管理員。年齡較輕的管理員多為兼職,專職的管理人員年齡段偏大,其共同點都是缺少圖書管理方面的知識,缺少專業技能培訓機會,管理理念較為陳舊。
4.2 館藏書刊資源的利用率低
4.2.1 從庫存圖書來看,現有的藏書質量不高,多為年久陳舊圖書,個別學校藏書復本多達八本之上,圖書的可讀性低,館藏結構合理性更無從談起。部分學校生均擁有量還未達標。學校應有計劃地在原有的基礎上逐年增加可讀性強、學生喜聞樂見的圖書充實圖書館。
4.2.2 學生圖書借閱率低。學校圖書館庫藏資源利用率低的另一原因是學生很少有機會到圖書室借書,究其根本不外乎圖書館開放時間少、學生學習壓力大、藏書質量差等等,雖然有些學校采用圖書角或班級集體以“整櫥”借閱的方式開展圖書借閱活動,但還是因其周轉時間長,“整櫥”借閱的不合理性難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滿足學生閱讀量。
4.2.3 許多學校認為圖書館的作用僅限于圖書的借閱,資料的保管,很少重視圖書信息資料的重整組合;再次,圖書館由于人手少,很少有二次文獻、三次文獻作為自己的館藏,無疑也造成了圖書館隱性資源的浪費。
4.3 學校圖書館信息化程度低
4.3.1 全區各中小學校除個別學校對圖書館進行計算機管理外,其余均未進行信息化管理,在調研中,學校希望能統一區級圖書館管理軟件,以便今后的統一管理。
4.3.2 數字圖書、電子閱覽室的建設使用有待進一步探討。
5 現代教育技術(教育信息化)調研情況
5.1 區教育信息化現狀
“十五”期間,鎮海區教育城域網絡及校園網絡已經覆蓋到了農村完全小學及部分幼兒園,建網學校都自行制作了校園門戶網站;區教育網絡中心擁有服務器11臺,功能覆蓋WEB、EMAIL、FTP、VOD、教學資源庫、Internet代理、辦公信息平臺、課件資源、數據備份等等;全區生均計算機為每6.1個學生擁有1臺計算機;為配合新課程改革,學校教室普及多媒體教學投影系統工程同步啟動,預計2007年上半年全面普及;2001年始,每年度組織開展的“鎮海區中小學電腦制作和教師自制多媒體軟件評比活動”,如今已規范化、制度化;省、市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示范學校的創建,對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此種種,我區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教學硬件設施設備的普及程度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生均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經費投入水平亦在全市領先。
5.2 人員編制和機構設置問題
許多學校都設置了信息中心(或配備了專職網絡管理員),這些人員不但承擔著學校網絡的維護、學校門戶網站的建設、計算機學科的教學等任務,不少人還承擔著學校電教設備的管理、維修等任務,信息中心成為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紐帶,但其事務雜、工作量大等現象,已凸現職能不夠明確、人員編制緊等問題。
5.3 資源建設問題
“資源整合”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瓶頸,統一的教育資源基礎數據庫建設更是這個瓶頸中的瓶頸。如何進一步突破這個難題,關乎全面實現區域教育信息化。當前,學校資源建設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學校已積極呼吁建立區級統一資源建設平臺,統一規劃數據庫建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建共享,促進鎮海數字教育建設。然而,學校在等待區級規劃建設的同時,我們在等待市級的統一,市級在等待省級的指示,觀望與等待,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管理與應用的攔路虎。
5.4 管理信息化問題
管理信息化可以視為資源整合的一個部分,之所以單獨提出來,是因為早在2002年就做過區級行動計劃。當時,區教育局為首批建網學校配備了統一的管理平臺。但由于沒有解決好關鍵的行政電子政務等問題,區域管理信息化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當初的軟件也面臨了升級、淘汰等問題。這個關系鎮海教育整體形象的網絡應用工程,直接體現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及教學服務水平,但現在也處在了等待觀望狀態。
5.5 網絡應用功能有待開發
現代教育技術,離不開電腦,也愈來愈離不開網絡。網絡符合資源開放、整合的發展趨勢,如何進一步發揮網絡技術優勢,使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是當前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區的許多學校都在此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莊市中心學校的數字化電教管理系統(網上使用登記、設備報修等),廣泛應用教育教學的莊小博客;建立了“教后記”制度的駱駝中心學校駝峰博客等等,都是網絡功能與教育教學相整合的成果。但進行網絡教學探索的學校畢竟是少數,好的網絡應用經驗如何推廣,進一步擴大應用群、發揮效益,也需要教育各級部門積極研討、通力協作。
5.6 設備維護經費、維護模式有待創新
現代教育技術的設施設備是個高耗“財”物品,其維護、維修的成本也較高。事前的維護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事后維修的成本,但這一點沒有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部分學校寧可花費大量的維修費用,也不愿花維修費的10%用于設施設備日常維護。
有些學校提出配專職人員用于學校的設備維護、維修,想法很好,但成本太高,學校的優勢在于教育,設備的維護、維修不是學校的強項,既然如此,則應把這一部分外包出去,外包給市場上的專業供應商,這樣不但節約了人力,還能降低成本。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方面投入的增大,設備維護、維修費用亦顯著增加,由于目前此類費用開支渠道單一,學校倍感辦學經費壓力,這也直接造成了學校對設備維護的不夠重視。
6 結論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各學校進一步統一了思想認識,初步形成了以《標準》帶應用、促發展的共識,不少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了《標準》,《標準》的編制工作也逐步進入了項目的收尾階段。
在《標準》正式稿成文后,還需進一步研討《標準》分步實施等問題。調研工作中所發現的諸如人員、管理、經費等方面的不少問題需要用制度加以規范、加以保障,這樣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面臨著從硬件建設到軟件應用、從單個學校的實驗到區域整體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如何抓住機遇,創新管理,使我區能率先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在這個決策關口上,還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