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縣市級公務員表示,他們的工作崗位對閱讀需求度并不高,不閱讀也能工作好。而絕大多數的省級機關公務員認為閱讀對于提高工作能力很有幫助,只有18.2%的省級機關公務員認為不需要閱讀也能工作好。
2007年世界讀書日,重慶市委書記汪洋主持召開了《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讀書會,這是今年以來重慶召開的第三次讀書研討交流會。
從今年年初開始,重慶市就開始舉辦“領導干部帶頭精讀一本書”活動,市委書記汪洋和他布置的“作業”——《世界是平的》吸引了眾多媒體的視線。
汪洋說“誰在看書、看什么書,反映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反映了這個城市的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甚至可以影響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作為地區發展重要“軟件”的公務員,他們的閱讀狀態也許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生態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他們在讀什么?閱讀產生了哪些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實際上是他們生活工作狀況的一種注解。為了了解更多的公務員閱讀情況,今年5月中旬,《決策》雜志開展了“公務員閱讀物調查”活動,問卷范圍覆蓋安徽、江蘇、浙江、黑龍江等省份,收回有效問卷137份。
閱讀狀況
一位省直機關的公務員這樣傾訴:“我買了滿滿兩櫥書,但沒有時間看。有時間看的書也是為工作需要。純粹為心靈需要讀書,對我來說,是件奢侈的事。”
這也許是公務員們共同的心聲。通過《決策》本次的抽樣調查,我們發現70.3%的公務員覺得自己的閱讀時間不足,其中有八成以上給出的原因是“工作忙且勞累”。
雖然閱讀時間不足,但是閱讀對于公務員這一由知識分子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群體來說,依然有著深刻的意義。面對“你認為閱讀對自己的幫助有多大”這一問題時,認為幫助“非常大,改變自己”的比例達到43.3%。又有35.1%的公務員認為閱讀對自己的幫助“較大,離不開”。這兩個數據加在一起達到78.4%,證明閱讀對公務員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那它的影響力存在于哪些方面呢?
一個突出的方面是,很多公務員認為,閱讀和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關聯度高。35.1%的人選擇閱讀和自己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很有關聯”。另有32.4%的問卷認為“關聯較大”,這兩種選擇的總值達到了67.5%。
可見,閱讀是公務員維護自我心理健康,進行心理調適的重要手段之一。關于心理保健方面的專業書籍也出現在部分公務員的床頭。
與認為閱讀和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關聯度高相對應,在分析樣卷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公務員們對閱讀和行政能力、工作能力的關聯度評價相對較低。選擇閱讀和自己行政能力關聯度“很有關聯”“關聯較大”的共占43.2%,不到一半。
50%的縣市級公務員表示,他們的工作崗位對閱讀需求度并不高,不閱讀也能工作好。而絕大多數的省級機關公務員認為閱讀對于提高工作能力很有幫助,只有18.2%的省級機關公務員認為不需要閱讀也能工作好。
對于這一現象,曾經在縣級省級機關部門都有過工作經歷的公務員李繼香說,這是由工作性質不同所導致的,縣市一級的工作以事務性的為主,工作對象是群眾,工作管理涉及的面比較窄,而省級的公務員涉及的層面比較寬,尤其是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在工作當中很需要,而這些必須通過閱讀來獲得。他說:“管理一個家庭和一個房間所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閱讀偏好
閱讀對于公務員群體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他們在閱讀內容上,又有什么偏好呢?
根據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我國讀者最喜愛的作家排首位的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本刊的調查則顯示,武俠小說并不受公務員的青睞。在他們“喜歡的小說類型”中,武俠小說排位靠后,只有10.8%,偏向娛樂、休閑的科幻小說亦是如此,而與提高個人修養相關的文藝小說、破解官場潛規則的官場小說排名較高,分別占到29.7%和43.3%。
不論何種媒介,何種類型的讀物,娛樂消遣性內容在公務員的視野中始終是處于“弱勢地位”的。
在報紙閱讀方面,只有13.5%的公務員喜歡“娛樂”類書籍,而喜歡政經、管理、文學類書籍的公務員比例,分別達到54.1%、46%、56.8%;
21.6% 的公務員關注報紙的“文化娛樂版”,而關注時政、理論、社會新聞版的公務員比例,分別達到56.8%、32.4%、48.7%。
由上可見,公務員閱讀偏好很明顯。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類作品特別受公務員青睞,這就是人物傳記。高達67.6%的公務員表示這是自己“最喜歡的類型”之一。他們對另一問題“最喜歡的一本書”的答案,也可以印證這個事實。《他改變了世界——江澤民傳》、《松下幸之助傳》一類人物傳記,被公務員們所推崇。他們認為這類書“很有啟發”“富有教育意義”。
這么多公務員喜歡閱讀人物傳記,并認為“很有意義”的原因是什么?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中國人獨特的“官本位”情結在發揮作用。進入公務員群體的人,畏官敬官的思想更突出,從他們本身說,生存上已經沒有問題,而追求成功、自我實現的需求強烈,因此,他們對成功的大人物身上有哪些特點很感興趣。
似乎是對專家的話作注解,當被問及為什么喜歡看人物傳記時,安徽省直機關的李先生說:“通過看人物傳記,能看到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他們做人做事的方法,他們的思想特征,對我提高個人素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與人物傳記熱相聯系的兩個現象是:成功學、關系學方面的書登堂入室,進入公務員的床頭案頭;以啟迪思想、生活勵志內容為主的“文化生活類”雜志也達到56.8%的高比例,最受公務員的喜愛。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馬廣海教授認為,在功利主義驅使下,人們的閱讀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閱讀的目的性太強,公務員也不例外。但是,他們的“閱讀的目的性”有其獨特特點,更多體現在求發展而不是求生存,求心靈而不是求技藝。
在公務員“喜歡的報紙類型”中,本地綜合類報紙以56.8%的比例穩居首位。其次是專業類報紙,占到35.1%。選擇“機關報刊”的人數較少,占調查總人數的21.6%,年齡在50歲以下的公務員群體中,經常閱讀機關報刊的比例更小,只有12.1%。
機關報刊的影響范圍逐漸縮小是不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面對記者的疑問,省直機關的李先生分析認為,最重要原因是現在網絡、電視媒介發達,公務員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渠道多、范圍廣,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需要的信息。而各級機關報刊普遍存在的內容針對性不足,形式呆板,可讀性不強也是無法引起公務員閱讀興趣的重要原因。
網絡改變閱讀習慣
網絡時代對公務員的滲透存在于方方面面,從《決策》本次對公務員的閱讀調查來看,網上閱讀已經成為他們閱讀的重要部分。
問卷顯示,48.6%的公務員網上閱讀時間達到總閱讀時間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高于全國比例。根據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三成國民習慣網上閱讀。
年齡是影響網上閱讀時間的最關鍵因素。80%超過50歲的受訪者只花了“10%或更少”的時間在網上閱讀。但是,50歲以下各個年齡段的公務員網上閱讀的時間差異不大。其中,40-50歲年齡段的公務員,大部分的上網時間能達到30%到60%。
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對于公務員閱讀習慣的影響,不同行業差異并不明顯。但是,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少數困難鄉鎮尚且沒有電腦使用。這勢必進一步加深地區之間的“知識鴻溝”。即,越是貧困的地區所接受新信息的條件越缺乏,貧困地區公務員與發達地區公務員的信息鴻溝將會擴大。
不言而喻,網絡對公務員群體的滲透是巨大的,那么,公務員主要在網上閱讀什么?網上閱讀與傳統閱讀有什么不同?
問卷顯示,公務員在瀏覽網頁時,會瀏覽“體育娛樂”的人數比例是43.3%,10.8%的公務員會閱讀網絡小說,這兩個數據加在一起達到54.1%,遠遠低于看時事新聞89.2%的比例。但明顯可見的是,相對于圖書、報紙等媒介,利用網絡媒介閱讀的公務員閱讀偏向發生了變化,有可能更多被娛樂類內容所吸引。這種變化與網絡媒介的超鏈接性質有關,隨著網絡媒介對社會生活的滲透,隨著新一代公務員對網絡的依賴加深,網絡對公務員閱讀偏好的改變將越來越大。
另外,因為機關工作強調程序與規則,公務員職業比較穩定,缺少面上的競爭和流動。只有5.4%的公務員表示,會在網絡上關注“職場信息”。
在對網站的喜好方面,公務員群體是相當正統的。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因其新、全、快受到這個群體的青睞,人民網、中青網等傳統媒體辦的網站也因為其權威性、高品位受到他們的喜愛。